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0期
编号:13132274
“教学恐惧”:基于教师专业心理维度的审视(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0期
     后来教务主任朋友对我说,那是省里的视学员来检查学校教学。我一听,心中的饭碗顿时成为碎片。

    朋友问:“你猜他给你的评语是什么?”说着大笑起来。我没法回答,该不会是立即革职吧?

    “这位省视学听你讲课居然迷上了。一直听下去顾不得走,听完出门就下课了,还有一个班也不去听了。中午县里大家陪他吃饭时,他还发挥一遍,说是从省里出来到过几个县,这次才听到了新鲜课,这样讲才能吸引学生。”

    “你是在开玩笑吧?”我不相信。

    “哪里的话?那位视学员还想问你是什么大学毕业的。我只说是我的朋友,给蒙混过去了。你的名字也没告诉他,所以在座的县视学员也不知道说的是你。”

    我到底是会教书还是不会教书呢?

    这个故事很值得咂摸,作者当年是刚刚工作的临时“代课教师”,为了保饭碗,他对外来的“推门听课”自然怀有一种“恐惧”。他的这个案例和帕尔默的案例似乎恰好又能对照起来:帕尔默是从教三十多年、工作稳定的老教师,没有外来的“推门听课”,竟然也怀有一种“恐惧”。(帕尔默谈及的“恐惧”对象也包括了学生,这一点我们要注意。)那么,现在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工作相对稳定,教学经验日渐丰富,为什么面对外来听课仍然时常有一种 “教学恐惧”呢?
, http://www.100md.com
    在我看来,对于“推门听课”中教师的这种反应必须从教师心理的角度加以考察,才能有更好的结论。否则,就不能对以上疑问作出确切而有说服力的回答。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麦考特的《教书匠》中生动地描述了一次典型的美国版“推门听课”及其对当事人产生的心理影响

    当麦考特发现学生伪造的假条富有文采,正给学生上着“世上第一堂研究假条的课”时,校长和区教育局长闯进了他的视线,一位学生提醒他:“校长在门口。”

    我的心猛地一沉。

    校长陪着斯塔滕岛区教育局长马丁·沃尔夫森走进教室……他们沿过道走来走去,凝视学生的文章。为了看得更仔细些,他们拿起了一些,局长让校长看了其中的一篇。局长皱了皱眉头,撅了撅嘴。校长撅了撅嘴。全班同学都知道这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为了表示忠诚和团结,他们强忍着不向我要出入证。
, 百拇医药
    在他们离开教室的路上,校长冲我皱了皱眉头,小声说局长无论如何都要在下节课见我。我知道,我知道。我又做错什么了。愚蠢酿成大乱,可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档案里将会有一条不良记录。你抓住时机,尝试了整个世界历史上从来没人做过的事。你让你的学生们充满激情地忙着写假条。但是现在报应来了。

    校长坐在办公桌旁。局长在屋子中间站立的姿势让我想起了忏悔的高中生。

    啊,迈……迈……迈考特。进来,进来,就一分钟。我只是想告诉你,那节课、那个计划——不论你到底在那儿做什么——都是一流的,一流的!年轻人,那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那种脚踏实地的教学。那些孩子的写作达到了大学水平。

    他转身面对校长说:那个孩子为犹大写了个假条,很有才气。但是我有一两条保留意见。我不知道为恶人和罪犯写假条是否正当或明智,但转念一想,律师干的就是那个,是不是?根据我在你班上所见到的情况,你可能会在这儿培养一些有前途的未来律师。因此,我只是想和你握握手,告诉你:如果你的档案里出现一封证明你的教学充满活力并富有想象力的信件,请不要感到吃惊。谢谢你。也许你应该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历史上年代较为久远的人物身上,为阿尔·卡彭写假条有点冒险。再次谢谢你。
, http://www.100md.com
    天哪!来自斯塔滕岛区教育局长的高度赞扬!我是应该沿着楼道跳舞,还是应该高兴得飞起来?如果我放声高歌,这个世界会反对吗?

    我决定放声高歌。第二天,我对班上学生说我知道一首他们喜欢的歌,一首绕口令似的歌。……我们一段接着一段地唱。

    此后的麦考特,更加注重针对学生特点改进课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从本例中不难看出,面对“推门”式的听课,教师本身必然会有紧张感,但在获得及时、恰当的评价反馈特别是受到鼓励、肯定时(如教育局长评价麦考特时商讨式的言辞,可谓别有意蕴、富有民主气息而非武断地拔高或贬斥,更不是居高临下、似懂非懂、不着边际的“指点”),其自我效能感增强,随之获得愉悦的沉浸体验,“教学勇气”由此倍增,教学状态和师生关系亦得以改善。

    这启示教育管理者:要想使“推门听课”切实发挥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对“推门听课”之实施目的、价值定位和实践取向有必要作出审视和改进。
, 百拇医药
    三、激发和培育积极专业心态:应对“教学恐惧”之本

    不难发现,帕尔默揭示的“教学恐惧”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学心理表征,是广泛存在于教师中间的一种常态因素,而“推门课”中很多教师的“害怕”反应也是一种普遍的无可苛责的现象。

    所以,面对“推门”,教师的“害怕”“不愿意”等种种表现,属于一种正常反应,不忧虑反而不正常。教师都想尽量把课讲得好些,别人来听自己的课时更是如此,为此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紧张,这很正常。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教师外在表现上的怕不怕,而在于教师在“久经考验”后到底怎么认识、把握和处理这种既来自于群体也生根于个体之中的“教学恐惧”心理,教学管理者又该如何有针对地认识和处理这种“恐惧心理”,从而使其为促进教师发展、重建教学勇气、找回专业自信起到推动而不是阻碍作用。

    虽然“教学恐惧”是一种常态心理因素,但是,绝不能把这种“常态”发展成一种自我的“病态”,而是要把它发展成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因素。“如果我们懂得怎样去破解恐惧,许多恐惧就能帮助我们生存,甚至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我们需要的是那种“对真正的学习有所感悟、有所触动的恐惧”,而不是那种“自我封闭、无动于衷的恐惧”。

    令人欣喜的是,更多的教师把这种原始的恐惧心理转化成了激励自己认真备课、上好课的动力,因而面对“推门听课”,他们和学生常常会有更大的收获。在“害怕”的背后,他们并不害怕暴露问题,害怕的是自己的课还是和从前一样没有进步,因而在平常比较注意向他人学习,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克服教学恐惧,重建教学勇气,找回专业自信,这是很多教师正确应对“推门听课”所获得的成长与进步。, 百拇医药(孙贞锴)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