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3130808
中国单亲儿童心理研究进展:积极影响论与消极影响论(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2期
     〔摘要〕本文对21世纪以来的中国单亲儿童心理研究作了梳理与总结。中国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的研究视角正在从单纯的否定走向客观。质性研究、个案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得到应用,传统的实证研究方法也取得了一些突破,研究领域也逐渐细化和拓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对复杂的单亲儿童心理现象的解释力仍然不够,研究哲学、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等方面仍需突破。

    〔关键词〕单亲儿童;心理;研究进展;积极;消极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12-0014-03

    自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后,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之人口流动性加大,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出现。学术界对单亲家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西方学者对黑人家庭的研究。自二战后,国外对单亲家庭更是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出现了很多研究观点和问题,主要聚焦于离婚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是否有影响。由此出现了积极影响论、消极影响论和有限影响论的争论,分别从积极影响论、消极影响论和有限影响论的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1-3]。病理-解组观点(pathology-disorganization perspective)认为单亲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较大负面影响,是一种消极影响论。坚强-坚韧观点( strength-resilience perspective)发现战胜困难和挫折单亲家庭的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是一种积极影响论。社会资本受损观点和互动理论都认为单亲家庭中由于缺失某种功能,所以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绝对的,这是一种有限影响论。
, 百拇医药
    国外这些关于单亲家庭儿童的研究理论和视角,对近三十年才在中国兴起的单亲家庭儿童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消极影响研究现状

    传统的单亲家庭研究哲学认为:单亲家庭由于缺失了父母中的一方,其结构的不完整导致了其功能的受损。单亲家庭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肯定会比双亲家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问题,甚至会引起一些社会问题[4]。在这样一个“社会问题”的理论预设下,单亲家庭研究视角集中于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量等研究方法对单亲和双亲家庭儿童心理发展进行对照后,得出了许多负面的结论,主要集中于心理情绪、社会适应、自我认知等方面的问题[5]。目前这种研究方法与哲学仍然在中国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成果最为丰富。张晓菲、梁瑞华等人[6]发现单亲家庭儿童在学习焦虑、身体过敏倾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等八个心理健康维度上存在问题。胡雯洁[7]发现,单亲家庭儿童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抑郁水平也较高,自尊水平较低,并且单亲女孩较单亲男孩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单亲父亲家庭比单亲母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教养方式与单亲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相关。李晓芳、杨淑红等人[8]发现单亲儿童具有抑郁、焦虑、脱离现实等性格特点,单亲儿童的退缩、社交问题、焦虑抑郁分值显著高于双亲儿童,其中男童更为显著。朱玲[9]发现,无论儿童的就读年级、性别,单亲家庭儿童的亲子关系、家庭满意度、同伴关系和自控能力都显著差于双亲家庭儿童。刘苓、何思忠等人[10]发现,随父生活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明显偏执、人际关系紧张。何宏灵、刘灵等人[11]发现,单亲儿童具有高精神质(孤僻、富于攻击性)、偏内向、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激惹)、心理发育不成熟等特点。邱婷[12]发现,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弹性差于双亲家庭儿童。侯筱菲、毛富强[13],[14]发现:单亲家庭子女存在较多的精神卫生问题,同性家长抚养的单亲学生在总体以及身体症状、学习焦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异性家长抚养的单亲学生。张志群、郭兰婷[15]认为,单亲学生是潜在的心理、行为障碍高危人群。
, 百拇医药
    二、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的优势研究进展

    进入新世纪以后,很多研究者开始批评传统的仅从负面的视角研究单亲家庭儿童,认为传统的研究充满了偏见,仅仅只研究了单亲家庭儿童里面发展得较差的个体。大量研究者开始从更为客观的视角,通过深入的个案访谈、调查、因素分析法和文献法,发现传统的研究方法和哲学分析过分夸大了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新近的研究还注意深入地讨论单亲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并积极寻找解决之道。这种新的方法和哲学理念显然与国外单亲儿童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有关。研究单亲家庭优秀儿童、支持有限影响论的文献开始出现了,并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将中国的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聂琼芳[16]发现,单亲家庭儿童的性格存在如下一些显著的优点:高度自立意识和责任感、更加坚强和自信、思想更加开放、协调能力强、看待事物更加理性。胡雯洁[6]发现:(1)大部分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正常;(2)单亲家庭健康组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双亲家庭儿童,并且在某些领域显著优于双亲家庭儿童;(3)单亲家庭健康组的儿童,在自尊、抑郁水平方面与双亲家庭儿童没有显著差异。徐安琪和叶文振[17]研究发现,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儿童都能逐渐适应新的家庭生活,心理和行为都没有明显的偏常,不少单亲孩子在经历家庭变故的挫折后,出现如下的正效应:更富有同情心、生活能力增强、亲子感情更加紧密、学习动机增强。郑孝莲[18]通过个案研究发现,案主虽然是单亲家庭儿童,但是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学业成绩很好,各种人际关系很好,心理健康水平正常,品德优秀。邵雪玲[19]通过个案研究发现:个案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没有任何偏常,学业成绩优秀,各种人际关系良好,在意志力、成就动机、宜人性等方面优于同龄人。徐安琪[20]发现:大部分单亲儿童与正常家庭儿童并无显著差异,身心状况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并未因家庭变故而身心健康水平恶化。相当一部分单亲儿童比一般的学生心态更积极和成熟、品性更为优良。有一部分单亲学生在家庭变故的挫折中快速成长,并出现正向改变。, 百拇医药(何虎?李杰?杨霞)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