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3130573
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究及解决对策(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2期
     〔摘要〕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人格三个方面。本文主要从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解决对策等三方面进行探讨,对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力障碍;心理健康;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12-0017-03

    一、问题的提出

    智力落后儿童的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系统工程中的子系统,也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我国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健康教育,在生理健康教育方面已较呈体系,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没有与正常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步发展[1]。2002年,美国AAMR在智力落后的定义中指出:智力落后是一种障碍,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性、社会性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2]。其中已经提及了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 http://www.100md.com
    二、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这些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可归纳为情绪、行为、人格三方面。

    (一)情绪问题

    智力障碍儿童智力水平较正常儿童低,社会适应困难、学习能力低下,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面临失败,有学习焦虑;在人际关系上,易产生退缩,从而导致孤独感;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责备自己,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自信心;缺乏独立性,情绪易波动。张福娟、江琴娣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对上海市331名10~16岁(四至九年级)的轻度智力落后学生与正常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作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轻度智力落后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在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等五方面较为突出[1]。

    (二)行为问题
, 百拇医药
    研究者采用儿童行为问题检核量表(CBCL)以及教师报告表(TRF)对1041名智力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评定,并与同龄的正常儿童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智力障碍儿童组的行为问题检核率高达50%,智力障碍儿童更容易出现“行为幼稚与年龄不符”“精神不能集中”“动作不灵活”等行为问题[3]。昝飞(2002)用儿童行为量表对上海市郊区的282名随班就读学生与正常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班就读学生的社会能力表现远远低于正常学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社会能力三个因子的得分与正常学生组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所表现出的行为问题如交往不良、社交退缩、多动等都会对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在校的学习造成重要影响[4]。

    (三)人格问题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脑功能受损、智力水平低下,使其个性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表现出与正常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此外,社会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使得智力障碍儿童经历挫折打击较多,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李祚山采用《缺陷儿童人格诊断量表》和《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对77名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测查,发现智力落后儿童较差的人格特质主要表现在坚韧性、固执性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在人格因子方面、分化性最差,其次是适应性。在人格类型方面,相当一部分智力落后儿童存在着人格问题[5]。
, 百拇医药
    三、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张福娟、江娣琴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的轻度弱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轻度弱智学生在恐怖倾向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为强烈[1]。有证据表明,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与一些精神病有一定的关联,在轻度或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中,患精神病综合征的类型与普遍人群中发现的精神综合征的类型颇为

    相似[6]。

    (二)学校因素

    张福娟、江娣琴研究发现,处于不同教育安置条件下的轻度弱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随班就读生比辅读生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心理问题[1]。于素红、曾凡林采用《缺陷儿童人格诊断量表》比较了上海市563名分别在普通班随班就读、在辅读学校、在普通学校辅读班学习的三类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特征,结果发现在辅读学校、普通学校辅读班学习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与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在人格征上有差异。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在一般活动性、独立性、领导性、社会外倾性、固执性、自卑感、成熟性、活动适度、忍耐性、生活习惯等人格特质方面都落后于其他两类儿童[7]。
, 百拇医药
    (三)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是诱发智力落后儿童某些行为障碍的原因。江琴娣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父母的过度保护、干涉和严厉惩罚都会使轻度智力落后学生产生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和身体病状;另外,父母的拒绝会使他们产生孤独倾向[8]。

    四、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建立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组成的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以系统干预、早期干预、发展性干预为原则。一是从预防体系、心理教育、心理治疗、心理辅导这四方面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必须包括生活辅导、情绪辅导、社交技能辅导、休闲辅导、婚恋辅导、就业辅导等。二是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展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时空开放,积极利用社区资源,努力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综合效力。鼓励智力障碍儿童主动与社区沟通,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促进社会融合。针对家长的需求,学校应开设有关智力落后儿童和家长的心理讲座,开展亲子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家长明白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参与到其子女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中,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再如,还可开设家庭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上门治疗与咨询。此外,举办社会模拟活动,让小区中的正常儿童定期与这些儿童一起活动,通过与不同特点的人交往,解决智力障碍儿童自我中心、封闭、孤独等问题,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百拇医药(王苗苗?李欢)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