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3130930
中学班级哀伤辅导实例及思考(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2期
     心理辅导老师介绍本次团体辅导的目的,将哀悼工作合理化;使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背景,建立团体规则:尊重、分享、信任、保密;介绍参与小组带领的心理辅导老师。

    (3)进行分组

    带领者请大家坐在地板上,根据自己的哀伤情绪程度,以地板为0分,头顶为10分,用自己手掌与地面的距离来描述自己的哀伤程度。根据每个人手势的提示,将影响程度相近的学生归为一组,形成相对同质的群体。

    (4)追忆阶段

    各小组在各自的老师带领下分享主题:①听到小A的消息,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你的生活受到了哪些影响?②难忘瞬间,平时你和他有些什么交往令你印象深刻?

    此环节通过相对同质的小组,形成高度包容性的场,通过问题创设,引发小组成员回忆,引起小组成员的悲伤反应,协助其梳理自己的感受,宣泄情绪。同时小组内成员分享的情绪,能让其他成员感受到自己的反应是很普遍和正常的。
, 百拇医药
    (5)大团体心理教育阶段

    小组追忆分享阶段结束后,心理辅导教师统一开展哀伤辅导,让团体成员了解哀伤反应的正常情绪、认知和行为表现,并让团体成员了解到,如果持续的悲伤或者悲伤的强度过大,个体不能承受,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则需要寻求心理的专业帮助。

    (6)仪式化告别

    班级成员选取彩色书信纸,将自己想对逝去同学说的话或者自己心中此刻的想法写在上面,郑重地将写好的书信放入信封中。

    通过仪式化的“寄送祝福”环节,协助学生逐渐接纳和认同同学离世的事实,回归现实生活,完成分离,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投入新的生活。此环节要预留充分的时间给成员们思考,同时配以轻柔音乐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自由抒发、表达自己的情感。

    (7)团体支持和结束阶段
, http://www.100md.com
    团体成员围成同心圆,手拉手,肩并肩,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引导下做放松冥想。同时在冥想最后加入一些诸如热爱生命、珍惜每一天等积极的元素。

    哀伤辅导结束阶段运用稳定化技术进行积极正向地引导,让学生团体自身的能量自然流动,彼此支持。

    (8)后续阶段

    对学生们书写的“祝福寄语”进行评估,筛查出后续需要接受个别辅导的学生,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追踪和提供援助。

    此次团体辅导之后,对该班学生及班主任进行回访和追踪发现,班上学生情绪趋于稳定,能正常开展教学活动,大家对待小A去世这件事情既不回避,也不刻意提起,能比较自然地看待。

    三、辅导反思

    (一)心理危机干预应该纳入中小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中
, 百拇医药
    学生突发死亡事件后,学校管理者作为第一责任人,考虑的往往是学校是否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为了减少突发事件对学校声誉的影响,学校内部通知师生对此事件三缄其口。这样一来,师生们的悲伤情绪不能充分自由地表达和宣泄,不能有效形成对突发事件的情感支持系统。师生们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学校应该在中小学常规管理中列入心理危机干预的制度,使学校管理者形成科学的认识:一旦学校出现师生突发意外事件,除了行政处理和解释以外,还要增加心理专业力量为班级开展专业的哀伤辅导,为学校提供必要的保障和

    援助。

    (二)哀伤辅导方案应灵活设计

    哀伤辅导的方案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发生和持续的时间、师生的反应等综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针对与逝者的人际距离进行分层次的哀伤辅导。本案例中的哀伤辅导是针对整个班级设计的普适性的哀伤辅导。在具体环节中,可以初步筛查和评估出需要进一步接受个体辅导的班级成员,结合其日常表现,进行追踪辅导。
, 百拇医药
    本案例学生意外死亡事件是发生在学生家中,教师和学生没有经历第一现场,这与目击现场的危机干预应有所不同。

    (三)对哀伤辅导带领者的要求

    哀伤辅导的带领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资质,有丰富的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经验,可以敏锐地觉察团体成员的反应并及时作出回应和反馈,同时带领者还兼具教师的角色,要带领学生以人文关怀看待死亡,这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生命教育。

    哀伤辅导的带领者需要具有较为稳定的情绪,需要整合好自己以往的哀伤经历,在哀伤暴露时,自己不被激发、被卷入和处于分离状态,不会害怕强烈的情感和躯体反应,不会出现同感创伤(施琪嘉,2006)。

    (四)哀伤辅导中的技术

    1.保持现实感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反复证实和强化现实,一方面可以让个体的记忆和哀伤部分被分离出来,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对现实感的控制。辅导开始时,对哀伤事件进行当众介绍而不回避,就是要不断强化核对关于现实的信息,让辅导人群保持现实感。
, 百拇医药
    2.放松冥想技术

    根据团体带领者的指导语进行放松冥想训练,能够帮助师生将注意力转向内在,与自我进行有效连接,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身心舒适的主观感受。

    3.共情性陪伴

    团队的带领者首先一定是一个充满共情的陪伴者,而不是一个技术主义的“炫技”者。积极正向、共情的表达本身就带来辅导效果的提升。辅导者要自然流露出真诚的共情,比如:“身边的好朋友突然离开我们了,我们的确感到很悲伤,不能

    接受。”

    (五)哀伤辅导中的教育元素

    突发同伴死亡的事件,虽然给师生们带来情感上巨大的痛苦,但同时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是一次生动的生命教育。每个人的情感引发或多或少是由于投射自身产生的死亡焦虑和死亡恐惧,这一点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个案中常常有所体现。我们在处理同伴死亡所带来的哀伤反应情绪时,要提供团体有力的支持系统,让每个人充分表达自己。通过突发意外事件,引导学生直面死亡,也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如何去好好地“活”的机会。
, 百拇医药
    著名哲学家尼采的两句格言“圆满人生”“死得其时”之间,他强调的是:充实你自己,实现你的潜能,充分地、完全地活着,只有这样,才能死而无憾。每个人在处理逝去同伴的哀伤之余,都会是一次“向死而生”的思考机会,去考虑如何留下自己当下的足迹。过有意义的人生是自我觉知和体验的开始。

    (六)哀伤班级辅导实施中的细节处理

    1.制定团体规则的重要性

    作为团体的带领者,心理辅导教师在实施辅导前说明辅导的意义、澄清整个事件的事实后,强调团体规则是十分必要的。团体成员尊重逝者,自助互助,走出哀伤情绪,全情投入整个活动,辅导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2.背景音乐及道具

    在“寄送祝福”辅导环节中,引导学生为逝去同学祝福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进行自我的思索。背景音乐的选择应该是轻柔而悠远,发人深思的。本次辅导在“寄送祝福”的环节中,运用日本作曲家久石让的《天空之城》作为背景音乐,引发和渲染情绪,像无声的语言引发学生去倾诉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的情感都被激发,他们默默流泪,深深追忆,沉重思考。学生书写用的信纸和信封,甚至收纳信件的容器都要做到精致精细,关注人的心理感受,将人性化的关怀体现在细节中。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上海,200241)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百拇医药(陈滢)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