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式探询——促进班级自主管理的新视角(1)
〔摘要〕欣赏式探询是一种对以问题为基础的管理方法的变革,将组织视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通过赋予并激活组织生命效率与能力的各种优势,谋求个人、组织的美好未来。本文从欣赏式探询促进班级自主管理的适切性、欣赏式探询的特点流程及实施原则、欣赏式探询用于班级管理的一些条件等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欣赏式探询利于促进班级自主管理。
〔关键词〕欣赏式探寻;自主管理;班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13-0004-04
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常常是实际上的领袖,而班干部和其他学生通常只是执行者。这在多份调查报告中都有类似的描述[1,2]。然而,班主任的工作常常伴随过多的琐碎事务,其对班级的职责重大,工作强度大。与此同时,学生常常处于被管理的地位,自主管理的意识薄弱且能力低下。这一管理模式,与新课程改革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育的民主化是冲突的。因此,在新课改实施后,班级的自主管理成了学校实践的热点。
, 百拇医药
班级自主管理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把班级看成是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而非单纯来自外部控制。“班级管理的最高价值是让管理本身成为一种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参与,开发学习潜力,展示学生的个性,引导每一个学生实现自主发展。”[3]事实上,班级自主管理本身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追求目标,其本身带有教育性,使得学生在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合作中个性得到发展。
如何解决在班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使学生更充分地参与管理,提高其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欣赏式探询(appreciative inquiry,AI)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欣赏式探询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最早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运用,并受到广泛的认同。欣赏式探询认为,人的行为是由行为的结果控制的,问题出现固然有其来由,但更重要的不是知道问题是什么,而是要知道问题解决之后是什么状况,以一种积极的预期来激发组织和个体的正能量,从而实现问题解决和组织(个体)生命的发展。
一、欣赏式探询促进班级自主管理的适切性
, http://www.100md.com
班级的自主管理需要相应的理念和制度支撑,需要比较民主的运行程序,并且弱化班主任的角色[2],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空间。在班级组织运行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纪律问题、卫生问题,如何具体解决这些实际的问题,欣赏式探询给出了一种可能的组织发展方法。
(一)关于组织的假设
班级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组织?按照吴康宁对社会组织的界定,认为一个社会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明确的组织目标,正式的组织机构,清楚的组织规范[4]。不同于工厂、医院这些社会组织的组织目标是指向组织外部的,班级的目标是指向组织内部的发展,或者说是一种“自功能性组织”。班级作为一个微观的经过设计的小社会,其运作的各种规范、角色、人际关系等都是对学生融入社会至关重要的隐性课程。因此,班级不只是一种管理性组织,而首先是一种“教育性”组织[3]。
而欣赏式探询对于组织的基本假设为:组织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通过系统地发现、赋予并激活组织最大效率与能力,包括经济、生态和人性方面的优势,来谋求个人、组织及外部世界的共同发展[5]。
, http://www.100md.com
对比两者关于组织的基本假设,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找到其中的共同点:都把组织视为一个成长和发展的组织,而不是仅仅接受外在控制的管理性组织。这个契合点为欣赏式探询运用于班级自主管理提供了基点。
(二)实现组织发展途径的基本理念
班级作为学生生活时间较长的场所,若是十几年来都是在外部控制下开展活动,这对学生未来的民主生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本文非常赞同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厄内斯特·波伊尔的观点,他认为基础教育应该是一个“大家庭”,而这个“大家庭”应该以人为中心组织起来:“在基础教育的学校中,师生之间的谈话是双向的。学生在向教师谈自己的想法时不感到任何的拘束。学校不刻意地强调交流的‘渠道’,而更多地强调谈话的坦率。学校里的每一间教室都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教师是听众,也是学生。”[6]波伊尔这段关于基础教育学校的描述,同样可以用来描述班级的自主管理。在这里,班级是学生和教师生活的大家庭,而其运作自然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
, http://www.100md.com
那么学生应自主参与到什么程度?教师在班级中处于什么位置?吴康宁提出“半自治性组织”的概念。认为“所谓半自治性是指作为未成年人组织的班级并非完全靠自身的力量来管理自己,而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外部力量。这里有两层涵义:一层是教师不可包办一切,实施全控制方式;另一层是教师也不应期望学生完全按意愿去管理班级的一切,采取全放任的方式。”[4]按照吴康宁的理解,班级管理是介于完全控制和完全放任之间的。实际上这种理解方式是非常模糊的,只是理论逻辑建构的需要,因为实践中很少有这两种极端的方式。此外,吴没有把教师看成班级的一员,而是一个外在控制的力量,本文更趋向于把教师看成是班级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因此,“半自治性组织”这个理论建构的概念就不必要了。教师介入的程度有一个从高到低的过程,或者说班主任的角色有一个不断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不断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欣赏式探询”便是以一种欣赏的态度来探询问题的解决,认为所有组织都蕴藏着很多未被开发的“积极因素”,将组织的优势组合起来以促进组织的发展。而这离不开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优势,并以欣赏式探询的方式来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因此,欣赏式探询最重要的发展理念便是“精诚合作,共同发展”。欣赏式探询把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好的做法看成是宝贵的财富,使得这些隐性知识能够显性化,并在组织内加以共享和推广[7]。这一方法非常强调组织成员的深度参与,强调成员的发展是组织发展的重要前提。
比较两者实现组织发展途径的基本理念,我们同样可以清晰地发现,它们都非常强调组织成员的自主参与和合作。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汇聚更广泛的组织发展智慧,同时也促进组织成员自身的发展。, http://www.100md.com(王学伟)
〔关键词〕欣赏式探寻;自主管理;班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13-0004-04
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常常是实际上的领袖,而班干部和其他学生通常只是执行者。这在多份调查报告中都有类似的描述[1,2]。然而,班主任的工作常常伴随过多的琐碎事务,其对班级的职责重大,工作强度大。与此同时,学生常常处于被管理的地位,自主管理的意识薄弱且能力低下。这一管理模式,与新课程改革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育的民主化是冲突的。因此,在新课改实施后,班级的自主管理成了学校实践的热点。
, 百拇医药
班级自主管理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把班级看成是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而非单纯来自外部控制。“班级管理的最高价值是让管理本身成为一种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参与,开发学习潜力,展示学生的个性,引导每一个学生实现自主发展。”[3]事实上,班级自主管理本身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追求目标,其本身带有教育性,使得学生在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合作中个性得到发展。
如何解决在班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使学生更充分地参与管理,提高其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欣赏式探询(appreciative inquiry,AI)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欣赏式探询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最早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运用,并受到广泛的认同。欣赏式探询认为,人的行为是由行为的结果控制的,问题出现固然有其来由,但更重要的不是知道问题是什么,而是要知道问题解决之后是什么状况,以一种积极的预期来激发组织和个体的正能量,从而实现问题解决和组织(个体)生命的发展。
一、欣赏式探询促进班级自主管理的适切性
, http://www.100md.com
班级的自主管理需要相应的理念和制度支撑,需要比较民主的运行程序,并且弱化班主任的角色[2],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空间。在班级组织运行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纪律问题、卫生问题,如何具体解决这些实际的问题,欣赏式探询给出了一种可能的组织发展方法。
(一)关于组织的假设
班级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组织?按照吴康宁对社会组织的界定,认为一个社会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明确的组织目标,正式的组织机构,清楚的组织规范[4]。不同于工厂、医院这些社会组织的组织目标是指向组织外部的,班级的目标是指向组织内部的发展,或者说是一种“自功能性组织”。班级作为一个微观的经过设计的小社会,其运作的各种规范、角色、人际关系等都是对学生融入社会至关重要的隐性课程。因此,班级不只是一种管理性组织,而首先是一种“教育性”组织[3]。
而欣赏式探询对于组织的基本假设为:组织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通过系统地发现、赋予并激活组织最大效率与能力,包括经济、生态和人性方面的优势,来谋求个人、组织及外部世界的共同发展[5]。
, http://www.100md.com
对比两者关于组织的基本假设,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找到其中的共同点:都把组织视为一个成长和发展的组织,而不是仅仅接受外在控制的管理性组织。这个契合点为欣赏式探询运用于班级自主管理提供了基点。
(二)实现组织发展途径的基本理念
班级作为学生生活时间较长的场所,若是十几年来都是在外部控制下开展活动,这对学生未来的民主生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本文非常赞同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厄内斯特·波伊尔的观点,他认为基础教育应该是一个“大家庭”,而这个“大家庭”应该以人为中心组织起来:“在基础教育的学校中,师生之间的谈话是双向的。学生在向教师谈自己的想法时不感到任何的拘束。学校不刻意地强调交流的‘渠道’,而更多地强调谈话的坦率。学校里的每一间教室都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教师是听众,也是学生。”[6]波伊尔这段关于基础教育学校的描述,同样可以用来描述班级的自主管理。在这里,班级是学生和教师生活的大家庭,而其运作自然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
, http://www.100md.com
那么学生应自主参与到什么程度?教师在班级中处于什么位置?吴康宁提出“半自治性组织”的概念。认为“所谓半自治性是指作为未成年人组织的班级并非完全靠自身的力量来管理自己,而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外部力量。这里有两层涵义:一层是教师不可包办一切,实施全控制方式;另一层是教师也不应期望学生完全按意愿去管理班级的一切,采取全放任的方式。”[4]按照吴康宁的理解,班级管理是介于完全控制和完全放任之间的。实际上这种理解方式是非常模糊的,只是理论逻辑建构的需要,因为实践中很少有这两种极端的方式。此外,吴没有把教师看成班级的一员,而是一个外在控制的力量,本文更趋向于把教师看成是班级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因此,“半自治性组织”这个理论建构的概念就不必要了。教师介入的程度有一个从高到低的过程,或者说班主任的角色有一个不断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不断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欣赏式探询”便是以一种欣赏的态度来探询问题的解决,认为所有组织都蕴藏着很多未被开发的“积极因素”,将组织的优势组合起来以促进组织的发展。而这离不开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优势,并以欣赏式探询的方式来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因此,欣赏式探询最重要的发展理念便是“精诚合作,共同发展”。欣赏式探询把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好的做法看成是宝贵的财富,使得这些隐性知识能够显性化,并在组织内加以共享和推广[7]。这一方法非常强调组织成员的深度参与,强调成员的发展是组织发展的重要前提。
比较两者实现组织发展途径的基本理念,我们同样可以清晰地发现,它们都非常强调组织成员的自主参与和合作。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汇聚更广泛的组织发展智慧,同时也促进组织成员自身的发展。, http://www.100md.com(王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