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3期
编号:13129191
寄养经历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3期
     寄养儿童被寄养的时间越长,人格和心理问题越突出,情绪越不稳定,越容易焦虑、急躁、冲动易怒,具有攻击性。

    2.寄养儿童性格孤僻内向,容易形成人格障碍

    个体在婴幼儿时期,需要从父母身上获得安全感,建立亲子依附关系;学龄时期,需要以父母作为模仿对象,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青少年阶段,需要父母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及时化解成长中的烦恼。被寄养的孩子由于与父母的感情剥离过早,不安全感增强,极易形成自卑、缺乏同情心、冷漠的个性,对人不信任,还可能成为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的人。寄养儿童由于在成长中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的缺失,导致交际能力下降,逆反心理严重,无感恩之心,情感淡漠,经常表现出孤独、逆反、自卑和沉默。

    寄养在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亲子之间亲情淡漠,他们通常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养成内向的性格,躲避现实,不易与人交流。与人相处不能坦诚相待,好说谎话,具有较强的防御心理。他们往往形成两面性人格,即在寄养家庭中的容忍和在外遇事后的宣泄暴怒。更有一类表现异常的孩子,行为拘谨、刻板,过分约束自己的追求,努力做到尽善尽美。但这恰恰是他们感情最脆弱的一面,一旦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心理就会崩溃,走向极端;由祖辈抚养的孩子,又往往娇宠有加,容易形成任性、贪图享乐、不负责任、有冲动性和攻击性的个性。
, 百拇医药
    3.寄养儿童亲子关系紧张

    很多寄养儿童在回归父母家庭后,与父母沟通不畅,亲子矛盾冲突严重。因为寄养经历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上的阴影和感情上的隔阂是很难消除的,即便能够消除,这个过程也是相当漫长的。在进行亲子关系调查时发现,从小被寄养或曾经被寄送过的孩子,一般对父母心存芥蒂,他们总认为,父母曾经远离过自己,因此,父母欠自己的。这便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存在着沟通方面的诸多障碍。

    4.寄养儿童更具有犯罪倾向

    寄养寄教存在的问题是,孩子小时候缺失了父母的教育,长大以后,更容易厌学、逃学和叛逆。一位心理专家指出,由于亲情缺失、感情淡漠,被寄养寄教的孩子最容易迷恋网络或对抗教育,他们当中的犯罪率普遍高于普通少年。

    美国一个研究机构发表的一项科研结果显示,缺少亲生父母关怀的被寄养孩子比享受正常家庭生活的孩子更具犯罪倾向。
, http://www.100md.com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约瑟夫·多伊尔牵头的科研小组在1999年至2002年间对1.5万名青少年进行了跟踪研究。数据显示,44%被寄养的孩子至少有过一次被捕的经历,而被亲生父母抚养的孩子即使受到了某些不好的压力和影响,也只有14%的人才会有相同的经历。另外,在被寄养的未成年少女中,约有56%的人曾未婚先孕,但只有33%的被亲生父母抚养的女孩曾有过这样的“失足”经历。多伊尔说,被寄养的孩子比那些生长在亲生父母家庭中的“问题”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可能性大三倍。

    此外,寄养儿童由于长期亲子教育的缺失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和学业不良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等。

    三、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第一,为人父母者一定要亲自抚养子女。“童年和青春期在一个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父母在那段时间缺席了,即使后面再怎么弥补,双方的关系都会有点‘夹生’。”不少有被寄养经历的人都表达出这样的心声。一些人甚至说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自己的性格很怪,因为小孩子会很简单地想:为什么父母不要我? 除了少数天生外向、性格独立的孩子对离开父母无所谓,很多上寄宿学校的孩子周末从家去学校时,心里都不大安定。尽管父母是出于为了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去考虑,而离开父母、在全托学校生活也的确可以使孩子形成坚强独立的性格,但孩子本身是不能理解这种行为的,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会招致这样的惩罚。
, http://www.100md.com
    中国有句老话,孝悌为先。把孩子生下来,就要负起养育他的责任,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对孩子撒手不管的借口,这关系到伦理道德。

    第二,如果父母实在不能亲自抚养孩子,也一定不要用经济手段来弥补孩子。寄养儿童的父母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他们大多以物质手段对孩子进行补偿。他们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亲情,在访谈中有个孩子说“最大的幸福是能够和父母在一起

    生活!”

    因此,对于已经将孩子寄养寄教的家长,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孩子的变化,尽量增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多沟通——沟通不仅仅是靠语言,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的重要时刻有父母的陪伴。

    第三,对于孩子刚回到身边的家长,发现孩子抗拒家庭和父母时,更需要耐心再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是一样,需要慢慢温暖,慢慢贴近。有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人士,为亲子双方补上缺失的一课。
, http://www.100md.com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苏北农村超生寄养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研究”(项目编号:B-b/2009/01/05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金英.超生寄养儿童人格特征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0(12):39-42

    [2]金英,余飞.苏北农村地区有寄养经历师范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2):110-112

    [3]金英,谭顶良,余飞.超生寄养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6):687-689.

    [4]金英.农村超生寄养儿童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12(3):118-122.

    [5]罗国芬.走向“问题化”的儿童寄养[J].青年探索,2004(4):45-48.

    [6]罗国芬,邓喜芬.寄养经历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比较视角中的图像[J].青年探索,2003(1):20-23.

    [7]金英.依恋理论视野下超生寄养儿童心理问题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5):99-101.

    (作者单位:江苏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邳州,221300)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