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实效的心理策略(2)
三、运用“门坎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做过一次压力屈从实验:先向一组实验的对象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过一段时间再提一个大的要求。向第二组实验对象则直接提出大的要求。结果第一组对象接受那个大要求的人占53%, 而第二组实验对象接受相同要求的人只有22%。这就是“门坎效应”这一心理学概念的来源。
受“门坎效应”的启发,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制订目标要合理,起点要低,然后逐步提高,即迈过了第一道“门坎”后,再向第二道“门坎”进军。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培养探究能力。
(一)挖掘促进学生潜能释放的“增长点”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运用“登门槛效应”,使用目标分解法,运用循序渐进原则,会更奏效。教师应悉心研究教材,把握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切入口,从中发现有价值、有特色的目标,也就是挖掘促进学生学习潜能释放的“增
, http://www.100md.com
长点”。
1.难点要进行分步理解
例如,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教学难点在于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以自己的独特语言表达个人的阅读感受。难点可以进行如下分解:(1)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2)速读课文。(3)找出文中表达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课件展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4)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设计了几个学生能做到的、喜欢的活动后,也就对难点进行了分解,找到了促进学生学习潜能释放的“增长点”,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种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百拇医药 2.疑点要引导探究
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前,先解读文本。送别诗的共同特点就在一个“送”字上,因为同是送别,心情自然有相似之处。但是又由于送别的背景不一样,心情又会有所不同,这也是这两首古诗教学的难点。以此为切入点,将两首送别诗进行整合教学,在对比中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读古诗,解题眼。题中都有一个什么字眼?谁送谁?在哪送?这些地方现在指哪里?(2)了解古诗背景,两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题中的“之”与“使”区别在哪?(3)两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想像画面,从写景中如何抒发感情?(4)两首诗描写的景致有何不同,两位诗人的心情有何不同?(5)为两位诗人设计送别友人的祝福语。(6)拓展:搜集有关送别的诗句。这样基于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探究疑点,包括对文章背景、重点词句进行质疑问难、总结概括、延伸拓展等,设置问题遵循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正是“门槛效应”的综合应用过程。
3.亮点要挖掘拓展
, 百拇医药
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玩味“随遇而安”一词就是课堂中的一个亮点。先提出简单问题:谁能说说“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的意思?别的昆虫怎样随遇而安?再让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指定朗读:“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而后请学生思考:这临时的隐蔽所可能是一些什么样的地方?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想象出:剥落的树枝、枯死的树叶、一块石头、一撮草,也有可能是其他昆虫丢弃的巢穴。总之是——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这些昆虫只要有一个洞,能隐蔽藏身就感到满足了,不管这个洞穴好还是不好,这就是“随遇而安”的意思了。学生从实际例子中理解文章意思,并了解了其他昆虫是如何“随遇而安”的。下一步,就是让学生把蟋蟀同其他昆虫进行对比:我们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呢?(蟋蟀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从前后对比中,我们懂得了,别的昆虫是随遇而安,而蟋蟀是不肯随遇而安的。当别的昆虫四处流浪的时候,我们的蟋蟀却安然地待在自己舒适的家里。学生从文中去寻找答案:“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蟋蟀为什么不肯随遇而安呢?最后小结:小小的蟋蟀永不满足眼前的环境,它要努力去改变、去完善,它要做到最好!
, 百拇医药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信息量丰富的词语“随遇而安”,挖掘文本亮点,精心品味,以此作为学生读书感悟的“酵母”,再联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融情想象,全身心沉浸于生动鲜活的言语中,避免了词语教学的蜻蜓点水。
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特点、亮点、焦点、也就是找准促进学生学习潜能释放的“增长点”,才能引导学生摆脱权威束缚,引导学生乐于有创意地阅读,有创意地表达,勤于拓展延伸。
(二)制定渐进的能力发展目标
目标不能超越学生的发展水平,应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并对确定的目标进行逐层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要有继续发展的需要,各个阶段目标要相互链接、递进。
1.入境入情,自由想象
, http://www.100md.com 在一年级教学《五月的雨滴》这首儿童诗时,不让学生通览全诗,而是读一句,再引导学生想象下一句,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入情境,产生美丽的遐想。如第一句出示:“五月的雨滴,像熟透的葡萄,一颗一颗……”到此戛然而止,请学生们想象:一颗一颗,落下来的是什么?学生们认为,可能是雨滴,可能是葡萄,可能是像雨滴一样的葡萄。而后更精彩的片断出现:落在哪呢?学生想象:(1)落进我的嘴巴里。(2)落进池塘里。(3)落进干旱的土地里。(4)落进园子里。(5)落进院子里。最后有一个精彩的总结:落进大自然的怀抱里。教师适时亮出诗句:落进大地的怀里。孩子们欢呼起来,原来,他们也有诗人的水平了。最后,让学生填空:到处是( )的气息,到处是( )的气息。孩子们有写“香喷喷的、喜悦的、丰收的、甜甜的”,而且,居然有和原文一样的词语:到处是蜜的气息。在这样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学生不受限制,相互促进,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进一步迸发,他们不仅会读诗,会品味诗,还会创作诗。
2.品词想象,体验角色
, 百拇医药
如品读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一课的第六自然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边读边找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边读边想,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体现鹅“高傲”的地方,对比“堂倌、老爷”的异同来体会鹅的高傲。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入情入境:想象自己就是丰子恺老先生,“站着侍候”时,脸上会有怎样的表情,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并用语言表达:(1)脸上会是笑嘻嘻的表情。(2)你吃饭可真是有意思!你不知道狗在旁边窥伺吗?(3)就喜欢你这“坚持原则”的样子,你好好吃吧,我可爱的鹅老爷!而后创造情境理解 “窥伺”有哪些具体表现?同桌之间互相演一演,体验一下“窥伺”的感觉,并把体会到的感觉带入朗读中表现出来。接着以老爷的身份想象一下鹅看到饭被偷吃,甚至吃光,会“厉声叫骂”“昂首大叫”出些什么话来?学生表达:(1)该死的狗,谁让你偷吃我的饭?(2)讨厌的狗,偷吃人家东西,算什么英雄!(3)气死我了!竟然把我的饭全都偷吃光了,再让我捉到,看我不收拾你!(4)还有你们这些人,怎么伺候我鹅老爷吃饭的?连饭也看不住,真是的,添饭呐!快呀!最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语句,读出鹅和狗的对比语气。在这样的品词想象、体验角色中,了解白鹅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同时,感悟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互动需要学习与研究心理效应,并且在特定的课堂情景中创造性地应用,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实现心理效应与教学互动的链接,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第一小学,建瓯,3531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http://www.100md.com(张琼秀)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做过一次压力屈从实验:先向一组实验的对象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过一段时间再提一个大的要求。向第二组实验对象则直接提出大的要求。结果第一组对象接受那个大要求的人占53%, 而第二组实验对象接受相同要求的人只有22%。这就是“门坎效应”这一心理学概念的来源。
受“门坎效应”的启发,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制订目标要合理,起点要低,然后逐步提高,即迈过了第一道“门坎”后,再向第二道“门坎”进军。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培养探究能力。
(一)挖掘促进学生潜能释放的“增长点”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运用“登门槛效应”,使用目标分解法,运用循序渐进原则,会更奏效。教师应悉心研究教材,把握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切入口,从中发现有价值、有特色的目标,也就是挖掘促进学生学习潜能释放的“增
, http://www.100md.com
长点”。
1.难点要进行分步理解
例如,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教学难点在于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以自己的独特语言表达个人的阅读感受。难点可以进行如下分解:(1)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2)速读课文。(3)找出文中表达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课件展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4)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设计了几个学生能做到的、喜欢的活动后,也就对难点进行了分解,找到了促进学生学习潜能释放的“增长点”,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种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百拇医药 2.疑点要引导探究
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前,先解读文本。送别诗的共同特点就在一个“送”字上,因为同是送别,心情自然有相似之处。但是又由于送别的背景不一样,心情又会有所不同,这也是这两首古诗教学的难点。以此为切入点,将两首送别诗进行整合教学,在对比中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读古诗,解题眼。题中都有一个什么字眼?谁送谁?在哪送?这些地方现在指哪里?(2)了解古诗背景,两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题中的“之”与“使”区别在哪?(3)两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想像画面,从写景中如何抒发感情?(4)两首诗描写的景致有何不同,两位诗人的心情有何不同?(5)为两位诗人设计送别友人的祝福语。(6)拓展:搜集有关送别的诗句。这样基于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探究疑点,包括对文章背景、重点词句进行质疑问难、总结概括、延伸拓展等,设置问题遵循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正是“门槛效应”的综合应用过程。
3.亮点要挖掘拓展
, 百拇医药
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玩味“随遇而安”一词就是课堂中的一个亮点。先提出简单问题:谁能说说“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的意思?别的昆虫怎样随遇而安?再让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指定朗读:“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而后请学生思考:这临时的隐蔽所可能是一些什么样的地方?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想象出:剥落的树枝、枯死的树叶、一块石头、一撮草,也有可能是其他昆虫丢弃的巢穴。总之是——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这些昆虫只要有一个洞,能隐蔽藏身就感到满足了,不管这个洞穴好还是不好,这就是“随遇而安”的意思了。学生从实际例子中理解文章意思,并了解了其他昆虫是如何“随遇而安”的。下一步,就是让学生把蟋蟀同其他昆虫进行对比:我们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呢?(蟋蟀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从前后对比中,我们懂得了,别的昆虫是随遇而安,而蟋蟀是不肯随遇而安的。当别的昆虫四处流浪的时候,我们的蟋蟀却安然地待在自己舒适的家里。学生从文中去寻找答案:“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蟋蟀为什么不肯随遇而安呢?最后小结:小小的蟋蟀永不满足眼前的环境,它要努力去改变、去完善,它要做到最好!
, 百拇医药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信息量丰富的词语“随遇而安”,挖掘文本亮点,精心品味,以此作为学生读书感悟的“酵母”,再联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融情想象,全身心沉浸于生动鲜活的言语中,避免了词语教学的蜻蜓点水。
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特点、亮点、焦点、也就是找准促进学生学习潜能释放的“增长点”,才能引导学生摆脱权威束缚,引导学生乐于有创意地阅读,有创意地表达,勤于拓展延伸。
(二)制定渐进的能力发展目标
目标不能超越学生的发展水平,应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并对确定的目标进行逐层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要有继续发展的需要,各个阶段目标要相互链接、递进。
1.入境入情,自由想象
, http://www.100md.com 在一年级教学《五月的雨滴》这首儿童诗时,不让学生通览全诗,而是读一句,再引导学生想象下一句,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入情境,产生美丽的遐想。如第一句出示:“五月的雨滴,像熟透的葡萄,一颗一颗……”到此戛然而止,请学生们想象:一颗一颗,落下来的是什么?学生们认为,可能是雨滴,可能是葡萄,可能是像雨滴一样的葡萄。而后更精彩的片断出现:落在哪呢?学生想象:(1)落进我的嘴巴里。(2)落进池塘里。(3)落进干旱的土地里。(4)落进园子里。(5)落进院子里。最后有一个精彩的总结:落进大自然的怀抱里。教师适时亮出诗句:落进大地的怀里。孩子们欢呼起来,原来,他们也有诗人的水平了。最后,让学生填空:到处是( )的气息,到处是( )的气息。孩子们有写“香喷喷的、喜悦的、丰收的、甜甜的”,而且,居然有和原文一样的词语:到处是蜜的气息。在这样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学生不受限制,相互促进,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进一步迸发,他们不仅会读诗,会品味诗,还会创作诗。
2.品词想象,体验角色
, 百拇医药
如品读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一课的第六自然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边读边找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边读边想,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体现鹅“高傲”的地方,对比“堂倌、老爷”的异同来体会鹅的高傲。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入情入境:想象自己就是丰子恺老先生,“站着侍候”时,脸上会有怎样的表情,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并用语言表达:(1)脸上会是笑嘻嘻的表情。(2)你吃饭可真是有意思!你不知道狗在旁边窥伺吗?(3)就喜欢你这“坚持原则”的样子,你好好吃吧,我可爱的鹅老爷!而后创造情境理解 “窥伺”有哪些具体表现?同桌之间互相演一演,体验一下“窥伺”的感觉,并把体会到的感觉带入朗读中表现出来。接着以老爷的身份想象一下鹅看到饭被偷吃,甚至吃光,会“厉声叫骂”“昂首大叫”出些什么话来?学生表达:(1)该死的狗,谁让你偷吃我的饭?(2)讨厌的狗,偷吃人家东西,算什么英雄!(3)气死我了!竟然把我的饭全都偷吃光了,再让我捉到,看我不收拾你!(4)还有你们这些人,怎么伺候我鹅老爷吃饭的?连饭也看不住,真是的,添饭呐!快呀!最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语句,读出鹅和狗的对比语气。在这样的品词想象、体验角色中,了解白鹅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同时,感悟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互动需要学习与研究心理效应,并且在特定的课堂情景中创造性地应用,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实现心理效应与教学互动的链接,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第一小学,建瓯,3531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http://www.100md.com(张琼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