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模式的传承与发展(2)
萨提亚模式通过八个层面,逐步深入地揭开个体内在冰山的秘密,到达个体行为的原点,透过行为看到个体生命中的期待、渴望和真正的自我,探索出行为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
(二)萨提亚的五种应对姿态
萨提亚的应对姿态也叫沟通模式、沟通姿态,是指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一致五种。
讨好:言语表现为“这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行为表现为道歉、恳求、乞怜、依赖;
指责:言语表现为“这都是你的错”、“我完全没错”,行为上表现为咆哮斥喝、恐吓、批判、吹毛求疵;
超理智: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凡事讲逻辑,行为上看起来冷淡、不近人情地客观;
打岔:经常改变话题来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在一件事上,不愿意真正去面对,言语上漫无主题,随心所欲,行为上表现为多动、忙碌、插嘴、打扰;
, http://www.100md.com
一致:表现为有生命力的、自信的、能干的、负责任的、接纳的、有爱心的、高自尊的,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期待,尊重自己、他人。
前四种沟通模式,都是低自尊,低自我价值,萨提亚模式提出转化的概念,提出把前四种沟通模式转化成第五种“一致”的沟通模式。
(三)萨提亚的家庭重塑
萨提亚模式的诞生是源于萨提亚治愈了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少女,但少女回家后却故态复萌,这使萨提亚发现原生家庭在个体行为上的作用。萨提亚认为,个体在原生家庭中经历到的各种关系和习得的各种应付方式,对这个人的一生影响最为重大,在以后的生活、工作、婚姻中会重演这种关系。由此,萨提亚提出系统的概念,把系统分为个人内在系统、人际互动系统和原生家庭系统,主张从系统改变个人,从改变家庭入手改变个人,主要采用了家庭重塑的技术。家庭重塑是采用人体雕塑的形式,让个体用不同的身体姿态来表现沟通模式和信息,将个体内心的状态清晰生动地展示出来,给人以强有力的冲击和震撼,让个体不只是用头脑,更用整个身心去体验整个心理转化的过程,从而有所改变。透过家庭重塑的过程,将内在心理外化,使个体清楚地看到童年的经历对自己当前生活的影响,从而转化家庭规条,放下过去的负担,整合自身的资源,更好地活在当下。
, 百拇医药
以上三种技术,是萨提亚模式最主要的技术,也是目前萨提亚模式培训和个案应用中最主要的技术,因其易于理解、便于操作而广受欢迎。
四、对萨提亚模式的思考
(一)大师的个人魅力与学派传承
在心理学越来越重视技术的今天,萨提亚模式的出现提供了一个人性化的心理治疗模式,这是萨提亚模式的鲜明的特点,也是萨提亚模式的最大优势所在,但同时也是萨提亚模式生存与发展的最大挑战,因为人性化很难量化,很难操作化、系统化,靠无法精确复制的情感投入来进行心理治疗,本身就是一种很个体化的
行为。
萨提亚模式在创立之初,多得益于创始人萨提亚的个人魅力,萨提亚曾被称为“家庭治疗之母”。这样的大师,诞生是有条件的,大师重复出现的概率太小了,很多时候几百年才出一个。萨提亚模式是一个容易传授,却不容易实践的模式,很多技术技巧并不复杂,但要创造性地运用,要取得应有的效果却很难。萨提亚模式的理论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实践技术操作。学习者很容易学习到萨提亚模式的技术,却很难去创造性地运用,这与学习者的个人条件有关,也与萨提亚模式的特点有关:形式复制容易,大师神韵难学。
, 百拇医药
《孟子·尽心下》说:“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也就是说:大匠可以给人规矩,不能够使人巧。依靠大师才能够推动的学说,在大师离开的时候,一般人照搬照抄,对模式的发展,并不能起什么作用。因为模仿大师的技术层面很容易,拥有大师的魅力却很难。从知师——技师——疗师——大师,学习者不是知识复印机,而是技能操作者;不是技能操作者,而是治疗专家;不是治疗专家,而是治疗大师——不是每一个学习萨提亚模式的人都能够完成从“知师”到“大师”的飞跃,除非拥有和萨提亚大师一样的神韵。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出色的继承者,很多人学习只是复制萨提亚模式的操作技术,而技术的简单复制与滥用会破坏学派本身的生命力,这就直接影响到萨提亚模式的传承与发展问题。靠个人魅力和神韵来流传的学派,如何在当前时代下,发展更多的合适继承人,使流派不断发扬光大,薪尽火传,也是萨提亚模式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治疗师是身心一致的人
萨提亚模式认为,治疗师是促成来访者改变的重要工具,治疗师要运用自身,让自身成为工具。那怎样的人才能够做治疗师呢?萨提亚模式提出治疗师须是身心一致的人,满足了自身的渴望,无须靠来访者来满足自己的渴望,还要有超越技术层面的人格影响、人格关怀,这不能不说是很高的要求。
, 百拇医药
是否在治疗中,治疗师可以和来访者共成长?从萨提亚模式的理论看,答案是否定的,萨提亚模式要求治疗师先做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所以无须从来访者身上获得成长。这就意味着治疗师首先自身成长完满才能够去治疗别人。萨提亚模式提出的身心一致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但并未给出具体详细的达到方法。怎样证明一个人是达到了身心一致的状态呢?另外,满足了期待和渴望的人,他会一直处于这个满足状态而没有新的渴望吗?假定治疗师是满足了期待和渴望,即使是存在这样的身心一致的治疗师,他在治疗过程中,是否还需要不需要成长?治疗师是否从一开始就具有足够的个人免疫力,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不需要补充自身能量,不需要成长?如果他是身心一致的,那就不需要成长,但这似乎只是理想的状态;如果需要成长,说明还不够身心一致,又没有做治疗师的
资格。
此外,现实中很多人都是凡夫俗子,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期待和渴望。即使是心理专家,仍会有未完成的期待和渴望,有自身的局限性。所以,萨提亚模式对治疗师的要求体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差距。以此标准,若不能做到宁缺毋滥,就会鱼龙混杂,看来要寻找合适的传承人很难。, http://www.100md.com(颜培红)
(二)萨提亚的五种应对姿态
萨提亚的应对姿态也叫沟通模式、沟通姿态,是指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一致五种。
讨好:言语表现为“这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行为表现为道歉、恳求、乞怜、依赖;
指责:言语表现为“这都是你的错”、“我完全没错”,行为上表现为咆哮斥喝、恐吓、批判、吹毛求疵;
超理智: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凡事讲逻辑,行为上看起来冷淡、不近人情地客观;
打岔:经常改变话题来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在一件事上,不愿意真正去面对,言语上漫无主题,随心所欲,行为上表现为多动、忙碌、插嘴、打扰;
, http://www.100md.com
一致:表现为有生命力的、自信的、能干的、负责任的、接纳的、有爱心的、高自尊的,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期待,尊重自己、他人。
前四种沟通模式,都是低自尊,低自我价值,萨提亚模式提出转化的概念,提出把前四种沟通模式转化成第五种“一致”的沟通模式。
(三)萨提亚的家庭重塑
萨提亚模式的诞生是源于萨提亚治愈了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少女,但少女回家后却故态复萌,这使萨提亚发现原生家庭在个体行为上的作用。萨提亚认为,个体在原生家庭中经历到的各种关系和习得的各种应付方式,对这个人的一生影响最为重大,在以后的生活、工作、婚姻中会重演这种关系。由此,萨提亚提出系统的概念,把系统分为个人内在系统、人际互动系统和原生家庭系统,主张从系统改变个人,从改变家庭入手改变个人,主要采用了家庭重塑的技术。家庭重塑是采用人体雕塑的形式,让个体用不同的身体姿态来表现沟通模式和信息,将个体内心的状态清晰生动地展示出来,给人以强有力的冲击和震撼,让个体不只是用头脑,更用整个身心去体验整个心理转化的过程,从而有所改变。透过家庭重塑的过程,将内在心理外化,使个体清楚地看到童年的经历对自己当前生活的影响,从而转化家庭规条,放下过去的负担,整合自身的资源,更好地活在当下。
, 百拇医药
以上三种技术,是萨提亚模式最主要的技术,也是目前萨提亚模式培训和个案应用中最主要的技术,因其易于理解、便于操作而广受欢迎。
四、对萨提亚模式的思考
(一)大师的个人魅力与学派传承
在心理学越来越重视技术的今天,萨提亚模式的出现提供了一个人性化的心理治疗模式,这是萨提亚模式的鲜明的特点,也是萨提亚模式的最大优势所在,但同时也是萨提亚模式生存与发展的最大挑战,因为人性化很难量化,很难操作化、系统化,靠无法精确复制的情感投入来进行心理治疗,本身就是一种很个体化的
行为。
萨提亚模式在创立之初,多得益于创始人萨提亚的个人魅力,萨提亚曾被称为“家庭治疗之母”。这样的大师,诞生是有条件的,大师重复出现的概率太小了,很多时候几百年才出一个。萨提亚模式是一个容易传授,却不容易实践的模式,很多技术技巧并不复杂,但要创造性地运用,要取得应有的效果却很难。萨提亚模式的理论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实践技术操作。学习者很容易学习到萨提亚模式的技术,却很难去创造性地运用,这与学习者的个人条件有关,也与萨提亚模式的特点有关:形式复制容易,大师神韵难学。
, 百拇医药
《孟子·尽心下》说:“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也就是说:大匠可以给人规矩,不能够使人巧。依靠大师才能够推动的学说,在大师离开的时候,一般人照搬照抄,对模式的发展,并不能起什么作用。因为模仿大师的技术层面很容易,拥有大师的魅力却很难。从知师——技师——疗师——大师,学习者不是知识复印机,而是技能操作者;不是技能操作者,而是治疗专家;不是治疗专家,而是治疗大师——不是每一个学习萨提亚模式的人都能够完成从“知师”到“大师”的飞跃,除非拥有和萨提亚大师一样的神韵。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出色的继承者,很多人学习只是复制萨提亚模式的操作技术,而技术的简单复制与滥用会破坏学派本身的生命力,这就直接影响到萨提亚模式的传承与发展问题。靠个人魅力和神韵来流传的学派,如何在当前时代下,发展更多的合适继承人,使流派不断发扬光大,薪尽火传,也是萨提亚模式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治疗师是身心一致的人
萨提亚模式认为,治疗师是促成来访者改变的重要工具,治疗师要运用自身,让自身成为工具。那怎样的人才能够做治疗师呢?萨提亚模式提出治疗师须是身心一致的人,满足了自身的渴望,无须靠来访者来满足自己的渴望,还要有超越技术层面的人格影响、人格关怀,这不能不说是很高的要求。
, 百拇医药
是否在治疗中,治疗师可以和来访者共成长?从萨提亚模式的理论看,答案是否定的,萨提亚模式要求治疗师先做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所以无须从来访者身上获得成长。这就意味着治疗师首先自身成长完满才能够去治疗别人。萨提亚模式提出的身心一致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但并未给出具体详细的达到方法。怎样证明一个人是达到了身心一致的状态呢?另外,满足了期待和渴望的人,他会一直处于这个满足状态而没有新的渴望吗?假定治疗师是满足了期待和渴望,即使是存在这样的身心一致的治疗师,他在治疗过程中,是否还需要不需要成长?治疗师是否从一开始就具有足够的个人免疫力,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不需要补充自身能量,不需要成长?如果他是身心一致的,那就不需要成长,但这似乎只是理想的状态;如果需要成长,说明还不够身心一致,又没有做治疗师的
资格。
此外,现实中很多人都是凡夫俗子,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期待和渴望。即使是心理专家,仍会有未完成的期待和渴望,有自身的局限性。所以,萨提亚模式对治疗师的要求体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差距。以此标准,若不能做到宁缺毋滥,就会鱼龙混杂,看来要寻找合适的传承人很难。, http://www.100md.com(颜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