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6期
编号:13126386
萨提亚模式的传承与发展(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6期
     (三)内在与外在的问题

    萨提亚模式重内在,轻环境,认为个体通过内在转化就可以实现整合;只注重内心的过程,忽视情境的意义;虽然也考虑到情境,但情境最终还是为内在服务的。萨提亚模式比较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在微观世界努力,缺少宏观的视野,在解决个体问题时,很少考虑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个体的影响。

    人是环境的产物,内在的改变毕竟有限,希望由内而外地实现变革,有点太理想化。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对个人的影响才是势不可挡的,个人在与社会潮流的博弈中很难以小博大。萨提亚模式寄希望于外部世界由心灵建构,带有依赖于心灵的理想主义色彩,期待某个因素,导致个体变化,再由个体导致社会变化。其实个人很多问题是社会问题的折射,有时候非个人力量能够解决。一个有症状的、内在混乱的人是否真有力量来改变自身,拒绝借助外力其实是一个损失。内在不能决定一切,由内而外的力量毕竟有限,很多时候比不上由外而内的力量。萨提亚提出只靠自我疗愈,这就如同生病不吃药而是靠病人自己的身体与病魔搏斗,感冒这样的小病还可以自愈,但遇到大病就不行了。君子善假于物也,既然外在力量可以借助而不借助,只靠内力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努力。
, 百拇医药
    另外,萨提亚模式提出尊重个性选择,不靠外部参照系,不参照外界标准,因为个体可以创设他自己的内在系统和标准,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只强调个性,否认了共性、共同标准的存在。但萨提亚模式对冰山的剖析还是建立在人类共性的基础上,这还是外部标准。

    (四)萨提亚模式本土化

    要不要本土化的问题,是所有学派在拓展疆域的时候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一个学派要有足够的跨文化性,才能够推进得更广,但要推进更深,需要有足够的文化敏感性。虽然萨提亚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吸取了东方文化的内涵,但在亚洲的本土适应上还是遇到了问题。比如萨提亚模式强调感受,强调积极表达内心的想法,而东方人一般比较含蓄,很少公开讲感受。东方人在乎自己的原生家庭,提倡孝顺父母,为长者讳,要让个体对抗家庭规则很难。这样看,萨提亚模式在亚洲的推进就不是微调的问题了,而是需要大的变动,才能够进入东方文化模式,更好地适应东方人的特点和需求。赖杞丰在《萨提亚转化式系统治疗》一书封底的评论中说:本土的研究仍然处在一个混沌的阶段。看来,萨提亚模式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百拇医药
    这里还有一个悖论:如果不本土化,就不能够广泛传播,但如果在世界各地本土化,在不同的文化语境进行整合,那最终的发展还是萨提亚模式吗?这是一个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式的问题。特修斯之船讲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在航行中不断地维修和替换部件。比如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部件都换过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或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五)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萨提亚模式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也是与时俱进的问题,只有不断前进与成长,才能够不被时代潮流所淹没。这里很有启示的一件事是: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创始人理查德·班德瑞(Richard Bandler)和约翰·格林德(John Grinder)从整理萨提亚的治疗录像带中受到启发,而后创立了NLP,可谓青于出蓝,那萨提亚模式自身在当今时代如何创新?面对家庭系统排列、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异军突起,萨提亚模式如何在众多家庭治疗流派中分一席之地?
, 百拇医药
    虽然萨提亚模式经历时间的磨练而生存下来,在世界各地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在当前,萨提亚模式并不是主流的家庭治疗流派。萨提亚模式注重实践操作,技术很多但缺少内在联系,整体上缺少系统建构的完整理论体系支撑,在当前只有不断进行专业化与创新,才能够有延续、继承与发展,不流俗于行为技能的培训,而是真正成为一个有生命力学派。与其他学派相比,拥有完整的理论、能够系统清晰地表达也是萨提亚模式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江湖代有流派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在潮流面前,不进则退。很多流派在同一时代诞生,却在不同时间结束,谁能够走得更远,不仅取决于时代,更取决于流派自身的努力。萨提亚模式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是萨提亚的传承者要思考的问题,只有解决萨提亚模式所面对的危机和挑战,才能够使萨提亚模式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翰·贝曼.萨提亚转化式系统治疗[M].钟谷兰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26-242.
, 百拇医药
    [2]Satir V,Banmen J,Gerber J,Gomori. The Satir model: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M]. Palo Alto,CA: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1991.

    [3]Satir V,Baldwin. Satir step-by-step[M]. Palo Alto,CA: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1983.

    [4]Satir V,The new peoplemaking[M]. Palo Alto,CA: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1988.

    (作者单位: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200083)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 洪, http://www.100md.com(颜培红)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