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6期
编号:13126337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利用途径(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利用途径

    一、关于课程资源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这一指导思想为充分开发和利用心理健康课程资源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任何资源只有充分利用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课程资源也不例外,要想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必须先弄清什么是课程资源,有哪些可利用和值得挖掘的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是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 http://www.100md.com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分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要达到新一轮课改的目标,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课程资源作为前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是指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根据这一概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亦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素材性资源主要包括心理学及教育学知识、心理咨询方法与手段、心理课教学组织与教法、课程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等五个方面。素材资源可以看作心理课程运行的软件,可以从各种教材、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音像材料和互联网等获取。

    条件性资源主要包括实施本课程的人才资源、财力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和器材用品资源。条件资源是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硬件,缺乏条件资源,心理课便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它决定着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范围和实际水平。
, http://www.100md.com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学生心理品质的高度关注,心理课程从边缘学科逐步正规起来。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课,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课在课时安排、教学素材和设施设备等方面始终无法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因此,需要大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工作。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利用途径

    (一)建立“大教材”观,合理利用教材课程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应建立大教材观,确立“用自己开发的教材教”的全新理念,善于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生活;对教材内容顺序作适当调整,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改写,就某一地区而言,其美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间风俗、社会热点、灿烂的建设成果、感人的英雄事迹都可以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有的放矢适时选用形成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把乡土实例或时政资源等运用于教学,促使教学更好地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心理课的兴趣,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真正发挥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例如,在上青春期教育篇章时,我添加了“对性骚扰说‘不’”这个主题,因为我发现青春期的孩子对“性”的话题既好奇又敏感,他们貌似对此了解很多,但实际却又知道得很少,也有很多孩子因为不懂得保护自己,遇到问题后因害怕而不敢倾诉,最终导致在性心理发育上有缺失,影响人格健全发展。没有想到这个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却大受学生欢迎,通过讨论、体验、学习,他们懂得了与异性交往时应大方、得体、尊重对方,也懂得了遇到了此类问题时要怎样保护自己。

    (二)构建开放式课堂,有效利用生本课程资源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还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种“体验→了解”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把学生的“体验、感悟”放到首位,将“知、情、行”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诱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谈自己的想法,源源不断地反馈信息,促进学生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高质量的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如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小品的表演、故事联想、讨论—澄清、角色—体验、拓展游戏等活动去感受、感知、感悟。以学生的真实感受、亲身经验为主,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开发潜能、塑造健康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http://www.100md.com
    (三)加强合作观念,开发校内外人力课程资源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培养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工作,我们有必要尽可能多地把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各方面人士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强而有力的人力资源网。心理课程人力资源可以理解为介入该课程并对课程的实施起积极作用的人力来源。它不但包括心理教师、学校有关领导、班主任、学生等,还包括校外的有关专家、心理咨询师、家长等,他们都是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的主干力量。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精彩的教学设计是资源,教师广泛的兴趣爱好是资源,教师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资源,教师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人格更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新课程无论是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方法都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和领域,仅靠单个教师的力量显然无法完成,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文化”不仅仅倡导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合作,也要求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教师与教研员及有关专家之间的合作,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教研机构一体化教育网络的作用,才能创造出1+1大于2的效应。尤其是心理课程目标的实现,不是仅仅以依靠教师讲授教材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所能胜任的,而必须要求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合作。例如:在上“亲情进行时”这节课时,我们让学生家长走进了课堂,和学生们一起来体验感受。有了家长的参与,整个课堂高潮迭起,精彩不断。通过参与孩子的烦恼、怀胎十月、角色互换等亲情体验活动,让这些处在叛逆期的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也让那些平时强势的家长静下来开始倾听孩子,最终我们的课结束在一片温暖的海洋中。课后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表示这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最真实的一次心灵沟通,不仅孩子得到了教育,父母也受到了启发,同时我们也争取到了最有力的心理支持——家庭力量。, 百拇医药(黑晟斌)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