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9期
编号:13124930
“斯德哥尔摩效应”对中小学校园欺负现象的启示(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9期
     此外,对整个学校环境来说,如果学校中有欺负发生,经过“群体效应”的不断放大,整个校园都会感到缺乏一种基本的安全感,出现“人人自危”的局面。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感是个体最低级、最底层的需求,若是安全感未被满足,将直接影响到其他层次目标的实现。

    三、建议与对策

    欺负行为的发生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预防校园欺负的发生首先应仔细分析其深层原因,然后因人因事而异,对症下药进行干预。笔者在这里尝试提出如下建议。

    (一)家庭方面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儿童大多数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家庭。从家庭系统论来看,个体的欺负和受欺负行为可能都是家庭环境不良的外显。作为家庭,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家教方式,杜绝家庭暴力
, 百拇医药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主要是通过强化与观察模仿两种机制来完成。家庭环境的不良和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也必然会产生一些与之相对应的行为后果。例如,生活在家庭暴力环境中的孩子,很容易走上极端,他们很有可能成为欺负者或受欺负者,前者是因为不愿再成为这样的人,是对父母暴力的教育方式的一种反抗和发泄,后者是认同了这种家庭暴力,不知不觉将这种家庭模式延续到校园中。因此,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们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要为儿童的行为养成树立良好的榜样,用理性代替冲动,用沟通代替暴力,为儿童创设一个和谐平静的家庭环境,从源头上消除产生“斯德哥尔摩效应”的诱因。

    2.畅通沟通渠道,适时适当给予引导

    中小学生处于自我意识萌发及探索的特定成长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时期,逆反心理强,容易冲动,易走极端,他们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家长应知晓孩子的这一特点,用科学的方法与孩子建立起畅通的沟通交流渠道,并适时给予一些引导。例如,家长可以和他们一起看电视或电影,如发现有渲染暴力的内容可以引导孩子懂得使用暴力并非明智之举,及时制止和消除孩子对暴力的猎奇心理。
, 百拇医药
    3.加强与学校联系,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作为家长,首先要善于捕捉孩子欺负他人或遭受欺负的迹象。当校园欺负事件发生后,家长应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及时进行情绪疏导和心理安抚。例如,可以告诉受欺负者在遇到类似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应当及时向老师或家长反映,把委屈说出来,而不是一味地害怕或躲避;告诉欺负者这种行为是不对的,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犯罪,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代替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学校方面

    1.引起重视,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普及

    作为学校,首先应当引起重视,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欺负现象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把预防欺负现象的发生作为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的一部分。此外,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普及。可以利用班会、升旗仪式、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等集体活动,或利用寒暑假组织观看法制教育电影电视等专题片,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哪些行为可能会造成违法犯罪,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 百拇医药
    2.加强监管,及时并妥善处理

    为了更好地预防欺负事件的发生,学校首先应熟悉学生的情况,如遇到学生有明显的身体外伤,逃学、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等,教师要留心这些是不是欺负现象的征兆,同时应当了解欺负行为的多发时间和场所,以便提前作好应对欺负事件的充分准备。一旦发生了欺负行为,学校应及时妥善处理,一方面,要严厉批评欺负者,严格禁止这种行为,表明学校的立场和态度,让欺负者本人及其他人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另一方面,要对欺负者进行了解和教育,例如,可以运用惩罚和正强化相结合的方式来消除欺负者的不良行为,既要对表现出的欺负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同时如果欺负者表现出了预期中的良好行为,也应当及时地给予认可和表扬。

    3.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总体上来说,教师针对学生开展教育一方面是“言传”,另一方面是“身教”。中小学生存在“向师性”,经常爱模仿教师的语言、行为等。如果教师对学生采取专制独断的方式来实现简单而有效地控制,例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打骂、体罚、变相体罚等,那么学生就会倾向于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别人,逐渐发展成欺负行为。所以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应注意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和管理,规范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提倡人性化管理,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 百拇医药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起到塑造个体健全人格的作用,个体有了良好且健全的人格,其行为就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变化。学校一方面可以开设以“如何杜绝欺负”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增加学生对欺负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欺负者和受欺负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欺负者的自控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的冲动性,不让冲动的情感动作化,引导他们当出现紧张或愤怒的情绪时,可以用跑步、打球等活动代替,转移欺负行为,学会预见行为的后果以及换位思考,在其身上模拟侵犯动作,使其设身处地体验受欺负者的痛苦,从而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针对受欺负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受欺负学生表达出自己内心压抑的消极情绪,防止这种情绪走向极端化,认识到自己受欺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树立改变现状的信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还要多注意受欺负学生的言行,鼓励他们参与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对其取得的进步适时予以表扬,训练其自信心和社会技能,提高自尊水平和应对欺负的技巧。
, 百拇医药
    (三)社会方面

    建议广电部门严格审核机制,把无暴力的、适宜中小学生收看的电视节目呈现给他们;同时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禁止中小学生出入网吧、游戏室等场所,取缔非法的盈利场所,最大限度地切断中小学生模仿不良行为的渠道,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结语

    减少并杜绝校园欺负的发生需要各个方面的重视与关注,不仅关注受欺负者,同样也关注欺负者,他们都是校园欺负中的“受害者”。找到校园欺负背后的原因,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从而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个体。

    参考文献:

    [1]朱瑾.校园受欺负学生的心理分析与干预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

    [2]严颢.中学生欺负行为的研究及干预[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3]高明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表现、成因和应对[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4]胡志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及其对后进生教育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09(01).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辅读学校,郑州,450000)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 洪, 百拇医药(易利民)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