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原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行为主义;班级管理;惩罚;强化在中小学,专职的心育教师也可能同时被学校安排当班主任。如果能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班主任工作中,其效果将是最理想的。然而心育教师和班主任的角色大有不同,有时甚至会有冲突。心育教师更擅长个别辅导,更多地本着“自由民主,以生为本”的理念对待学生;而班主任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一对一的辅导就有了局限性。如何更有效地解决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涉及班级管理的问题。
班级秩序的管理需要经过秩序的建立、秩序的维持、秩序的完善等步骤。班级组建伊始,一般都会制定班级公约,有的甚至将其做成彩喷,贴在墙上,布局精美。对于违反班级公约的行为,班主任也会有各自的惩罚措施。然而,公约的遵守程度和惩罚措施的有效性,有时与公约制作得够不够精美以及老师惩罚得够不够有力没有太多的关系。一旦没有人监督,墙上的公约就会形成空文。要想秩序得以维持,可以结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原理协助管理。在此,笔者以处理迟到问题为例,谈谈行为主义原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惩罚须有言在先,民主适量
“惩罚”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是一个消极的词汇,但其实它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原理,指的是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若及时使之承受一个厌恶刺激(又称惩罚物),那么以后在类似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概率就会降低甚至消除。
惩罚措施运用得当,可以帮助孩子减少不良行为,塑造良好习惯;运用不当,则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适得其反。因此,教师需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无论是奖或惩都应事先制定规则,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有的教师说罚就罚,低年级的孩子或许迫于老师的威严,会乖乖认罚;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