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5年第7期
编号:13119276
中学班级心理委员模式的实践反思(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第7期
     关于班级心理委员的人数问题,只有个别班级会设立两名心理委员,但一般这两名心理委员都是女生或者都是男生,后经询问发现他(她)们一般是好朋友或者一个宿舍的。实践证明,最好每个班级设立男、女心理委员各一名[6]。在工作中,有部分学生的问题是班主任发现并带至心理教师处的,心理委员并未报告,事后找心理委员了解情况时发现,由于其平时和异性接触较少,所以没注意到。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异性之间比较敏感,学生对同性别同学的问题可能更愿意关注。

    设立心理委员是发挥班级心理委员队伍作用最关键的一步,应做到规范化。考虑到高中学生在青春期的有些问题具有性别差异,学校在每班应设定男女生心理委员各一名,并指导班主任通过宣传和发动,让学生在自我推荐的基础上,以班级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心理委员。在选举过程中,以学生的意见为主,教师做全面把关,把关的依据就是心理委员的胜任力特质[7]。参与推选的学生首先要具备基础性胜任特质[8],如在同学中有较好群众基础和良好人际关系,乐于助人,热心班级事务;为人开朗、乐观;能严格遵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密原则;工作责任心强,道德品质良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班主任要在公开推选心理委员之前,让学生知晓心理委员的这些“门槛性”胜任特质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