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支持作用(1)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全面焕发活力,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与方法的支持。所有的教学改革都是在学习理论发展的进程中有序地推进,当代学习理论是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落实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理论支撑,然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与方法如何全面支持和服务于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薄弱的。基于此,上海市风华中学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心理学支持”相关研究,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方法如何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支持与服务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学支持;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12-0004-04
, 百拇医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实践与经验也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全面焕发活力,最大可能地实现其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教育结构的优化,也是教育转向内涵发展和质量发展的载体,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目前仍较为薄弱。其实,课堂教学的实践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与方法,如“备课时和上课时心中有学生”,说明老师在教学中已使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理论组织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性”的教学理念。然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如何全面支持和服务于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目前还缺少成功的案例。
, 百拇医药
基于上述思考,上海市风华中学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旨在探究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技术、方法与课堂教学有效地融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课堂教学应有的支持与服务作用。
一、研究思想
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当代学习理论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理论支撑,所有的教学改革都是在学习理论发展的进程中有序地推进,每一个学习理论在落实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品质的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现代教学论离不开学习理论的实践运用,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中运用的比较多的是掌握学习法的经典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鲁姆将课堂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其中,认知与情感两大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情况如下。
, 百拇医药
(一)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每个目标层次都有其所要求的能力(详见表1)。
“分析”“综合”“评价”是课堂教学的较高目标。“识记”是对言语信息的简单记忆,而以后的五个层次与“识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是加工知识的方式,需要学习者在心理上对知识进行组织。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系统为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设定了能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按目标能级梯度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
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五个层次,每个目标层次有其对心理品质或能力的要求(详见表2)。
, 百拇医药
情感或态度的教学是学生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外在的认知价值要求必须要学生经历接受、反应和价值化等内化过程,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内在价值,形成与自身能力、兴趣、信仰等协调适应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情感目标是实现认知目标的重要基础,因为任何知识、技能、行为或习惯都不能离开一定的情感与价值标准。“接受”是对信息的认同,并且对认同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反应。课堂教学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学生才会有自觉学习的动力,继而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变为自己的价值,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稳定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在《中小学学科教学心理学书系》序中说到:“尽管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是探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获得和认知发展的心理机制,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灵活地去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教学中培养智力与能力,要建筑在学科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某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现代知识,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和富于创造精神。各学科能力构成方面,一是学生掌握某学科的特殊能力;二是学生学习某学科的智力活动及其有关的智力与能力的成分,特别是概括能力和思维品质;三是学生学会某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当代学习理论对如何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为学科教学提供有力支持,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也拓展了研究的视野。
二、实践操作
(一)尝试探究
2002年上海市风华中学承担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幼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研究”的子课题“高中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同时,风华中学也是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实验基地。“二期课改”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关注“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为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了契机和途径。, http://www.100md.com(曹凤莲)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学支持;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12-0004-04
, 百拇医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实践与经验也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全面焕发活力,最大可能地实现其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教育结构的优化,也是教育转向内涵发展和质量发展的载体,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目前仍较为薄弱。其实,课堂教学的实践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与方法,如“备课时和上课时心中有学生”,说明老师在教学中已使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理论组织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性”的教学理念。然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如何全面支持和服务于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目前还缺少成功的案例。
, 百拇医药
基于上述思考,上海市风华中学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旨在探究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技术、方法与课堂教学有效地融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课堂教学应有的支持与服务作用。
一、研究思想
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当代学习理论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理论支撑,所有的教学改革都是在学习理论发展的进程中有序地推进,每一个学习理论在落实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品质的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现代教学论离不开学习理论的实践运用,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中运用的比较多的是掌握学习法的经典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鲁姆将课堂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其中,认知与情感两大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情况如下。
, 百拇医药
(一)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每个目标层次都有其所要求的能力(详见表1)。
“分析”“综合”“评价”是课堂教学的较高目标。“识记”是对言语信息的简单记忆,而以后的五个层次与“识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是加工知识的方式,需要学习者在心理上对知识进行组织。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系统为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设定了能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按目标能级梯度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
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五个层次,每个目标层次有其对心理品质或能力的要求(详见表2)。
, 百拇医药
情感或态度的教学是学生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外在的认知价值要求必须要学生经历接受、反应和价值化等内化过程,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内在价值,形成与自身能力、兴趣、信仰等协调适应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情感目标是实现认知目标的重要基础,因为任何知识、技能、行为或习惯都不能离开一定的情感与价值标准。“接受”是对信息的认同,并且对认同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反应。课堂教学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学生才会有自觉学习的动力,继而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变为自己的价值,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稳定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在《中小学学科教学心理学书系》序中说到:“尽管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是探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获得和认知发展的心理机制,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灵活地去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教学中培养智力与能力,要建筑在学科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某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现代知识,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和富于创造精神。各学科能力构成方面,一是学生掌握某学科的特殊能力;二是学生学习某学科的智力活动及其有关的智力与能力的成分,特别是概括能力和思维品质;三是学生学会某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当代学习理论对如何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为学科教学提供有力支持,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也拓展了研究的视野。
二、实践操作
(一)尝试探究
2002年上海市风华中学承担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幼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研究”的子课题“高中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同时,风华中学也是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实验基地。“二期课改”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关注“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为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了契机和途径。, http://www.100md.com(曹凤莲)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