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117160
“雨中人”绘画在高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第13期
     然而,每一幅画作都是绘画者心灵的创作,有其独特的含义。在实际绘画中会发现,有的绘画者画出把雨具扔在雨里或用手接雨滴,心情很愉快。或者虽然雨具遮蔽良好,却在大的雨伞下画了又黑又小的火柴人,这可能表示个体需要外界的保护和支持。另外,有学生画出亲人接送自己放学或与恋人走在一起,这也可以看出当事者的支持源和能量流动方向。

    三、“雨中人”绘画在心理课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要营造一种安全、尊重与自由的表达氛围

    操作细节要体现对学生的积极关注[3]。这样学生将更愿意放下自身的防御,和自己的潜意识联结,创作出契合心灵的作品,并愿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另外,集体分享时,应尽量避免深层次的自我暴露,以免心灵受伤。对于绘画内容特殊而需要跟进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下进行一对一交流辅导。

    (二)关于绘画的解释

    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省去解释环节,只进行体验与分享。如需解释,教师要先了解绘画者的背景信息,以及绘画的内容、作者的感受,并关注绘画的积极层面,看到治愈的契机,并把这些反馈给绘画者。比如,一位学生在积极想象的引导后,画了一幅色调低沉的画作,整个画面用铅笔浓淡涂黑代表雨,一个人形的背影伫立在纸面右下角的雨中,伞被风吹落在远方。当询问其绘画的感受时,这位学生说这是放松后映入脑海的一幅画面,就把它画了出来。当时感觉压抑、灰暗、沉重,而画后心情释然很多。另一位学生画了一个打伞的背影走在长长的路上,尽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路的左边是火,右边是冰。绘画者说最近的确有情绪困扰但不知是什么,通过绘画澄清了自己的感受,感知到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思索。

    “雨中人”绘画在心理课的运用,为教育者解读学生的心灵,也为学生表达情绪和理解自我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极大的自我疗愈能力,相信学生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心理的自愈力可以得到焕发,能够从中觉察、感受并表达,寻找到其中的积极意义,获得更多的能量和勇气。

    参考文献:

    [1]弗洛姆.被遗忘的语言[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2]陈侃.绘画心理测验与心理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陆小峰.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绘画投射技术在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3:7-9.

    (作者单位:1.广东省珠海一中,珠海,519000;2.广东省广州商学院,广州,511363)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张琳?马晓辉)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