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2789306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三走进”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第15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情境;小学生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思考、感悟而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目前,心理辅导活动课由于缺少统一的教材与课程标准,成为令班主任、心理教师头疼的难题,怎样的课可以称得上好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思考,从以下三个“走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走进活动情境,创造一个好的开始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全身心投入才能让心理辅导活动课发挥其积极效用。因此,在课堂上,需要让学生放松自己,投入到活动中。如何才能让师生走进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前与学生分享规则

    规则是确保心理活动课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执行课程的相关活动,教师在导入前需要同学生共同制定或者分享规则。一般来讲,规则分为预设规则与生成规则两种。
, 百拇医药
    预设规则主要有:尊重他人,不评价他人;教师击掌表示活动结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全身心地投入,你会感受到快乐;等等。预设规则是对心理活动课制度上的支持,是为了让学生做好开展活动的心理准备。生成规则主要是同学生共同制定的规则,它具有不确定性,往往根据活动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制定。例如,在开展“情绪调节”这一主题活动时,因为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根据此年龄段学生乐于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特点,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规则,当没有人主动表达感受时,教师可以采用抽学号的方式,抽到的学生必须大声表达。这样制定规则既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又让师生更容易投入活动的氛围。

    2. 热身导入有指向

    许多教师都将热身活动作为心理活动课的第一个环节,这主要是受到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影响。事实上,两者是有区别的,从宏观的角度看,团体心理辅导课只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一种方式,因此无需拘泥于热身活动。

    事实上,不管什么活动都需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导入也是如此,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这样就会形式化。导入活动的指向性体现在学生状态的指向及课程目标的指向。学生状态的指向是基于学生的,教师需观察学生课前状态,对较为兴奋的班级和学生应该开展静心的活动,对较为沉闷的班级和学生则需要通过导入活动调整学生的情绪。课程目标的指向是指导入活动往往是同课程主题相关的,是能够引入教育目标的。例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开展的“认识你我他”活动课中,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并了解班级其他的同学,热身活动就以“找朋友”开始,同学们围成同心圆,里外的同学反方向转动,互相握握手,并说出自己的名字,问个好。一个简单的热身活动,既打破了学生彼此陌生的尴尬局面,又让学生对班级的同学有了初次印象,活动直接指向目标,十分明确。
, 百拇医药
    3. 目标明确,层次清晰

    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课堂中感受不到本节课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节课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能给多少位学生带来这样的感受。教师需要给课程设计明确的目标,且活动目标需要层层递进,这样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活动中有新的感受,就会不断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更新其关注点,使教学过程不断深入从而让学生有所感悟。

    二、走进教师自身,寻找适合的切入点

    1.亲和力带来的认同

    心理活动课有效与否与引导者也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可以让心理辅导活动课绽放精彩。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可以使课堂氛围宽松、自然,让学生获得信任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同时也具有丰富的身体语言,蹲下来倾听让学生感受到尊重,轻轻摸摸学生的头就会让学生从紧张变得放松,一个亲切的笑容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具有宽容之品质,学生说错了教师也能够认真聆听,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压力。
, 百拇医药
    2.评价带来的影响

    教师的评价会给整个课堂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教师必须慎用评价。评价代表教师的态度,适当的评价可以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笔者认为,课堂上的评价以指导性评价更为合适。

    例如,在问学生参加完活动的感受时,学生回答:“感觉很无聊,没劲”,此时教师如果放任学生表达,可能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氛围,也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情绪,心理辅导活动课是知、行、意的统一,需要引导学生向积极的心理状态前行。教师可以做如下回答:“可能这个活动你没有全身心投入,导致你的印象不深刻,接下来第二次活动,请你注意观察自己心理的变化,那会很有趣”,或者教师做这样的回答:“感谢你的分享,其他同学的感受或许可以帮助你找回乐趣”……

    评价有时也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特别对于学生的消极评价,可以请学生自己讨论解决,这样就将个人的评价转化为群体讨论的问题,从个别转向整体,既不会影响某个同学,又能够通过这个机会解决共性问题。
, 百拇医药
    3.总结带来的成效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小结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却是课程的精髓所在。作为教师,需要细细揣摩每一次的小结。活动后的小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感受。作为升华部分的总结而言,教师不仅要注意预设,更要注意现场的生成,能够总结孩子们的感受,帮助孩子产生心理共鸣,从而深化其体验、感悟。

    三、走进儿童心灵,让每个孩子都受益

    在小学阶段,把学生看作儿童,会为教师带来新的视野,也会让教师更容易走进儿童的心灵。心理活动课就是走进儿童心灵的课。

    1.随时关注儿童的变化

    儿童是敏感又具有可塑性的群体,所以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时刻关注儿童的变化以及时调整活动的流程或时间。例如,在六年级心理活动课“他和她的故事”中会涉及许多较为敏感的话题。六年级的儿童处在青春期初期,他们既对异性交往有一定的兴趣,又难免有些难为情。教师要时刻观察他们的变化,合理地调整活动。热身活动可以是“我有哪些变化”,有的孩子会侃侃而谈,讲述自己的变化,有的孩子较为羞涩,不敢讲出自己的变化,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用更多的热身活动帮助这些羞涩的孩子进行心理调节。
, http://www.100md.com
    随时关注儿童,让儿童在合适的时机正确地通过活动调节自己,这样才能够敲开儿童心灵的大门。

    2.随时让儿童发表感受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让儿童分享感受的过程,这也是外在影响内化的过程。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促使他们逐渐领悟。同时,感受的表达也是一个共情与分享的过程,每个儿童都是具有个性的,他们的感受也互不相同,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的感受也是无声地影响别人的过程,这是一种智慧的碰撞。所以,课堂中要让学生随时发表自己的感受,当感受同他人出现巨大的反差时,就可以让全班学生共同探讨、交流,最终达成共识。

    3.随时帮助儿童去体验

    儿童体验活动是心理活动课最主要的特点。心理辅导活动课必须顺应儿童的成长规律,而儿童的成长则是依赖于自身的体验以及在体验中习得经验,这样的体验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也就要求心理辅导活动课需要以多种形式开展,来帮助儿童体验并感受心理的变化。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可以有以下一些方式。
, 百拇医药
    心理游戏。这是活动课上经常使用的体验方式,有趣的游戏体验与心理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心理的变化。心理游戏的使用必须具有目标性,盲从地使用心理游戏只会白白消磨时间。

    欣赏电影与故事:生动的电影与故事能带给学生更为真实的体验,电影有时代表一种真实生活的写照,学生从中领悟主人公的心情变化,也便于学生通过体验他人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经历。

    案例分析:儿童更容易从他人身上看到问题,在活动课中采用案例分析就是让学生自我思辨的过程,这样的体验比挖掘自己更为柔和一些,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只有让学生将感受与体验内化,才能真正发挥效果,这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在教师营造的宽松、平等的氛围下感受自己的心理变化,吸收他人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学生在自我开放中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苏州,215400)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马璇)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