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寄宿制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1)
〔关键词〕寄宿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是一所苏北地区乡镇初级中学,主要招收乡镇和附近农村学生。一方面,办学规模趋于集中,另一方面,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学校的寄宿生越来越多。从小学升入初中,从走读变为寄宿,七年级中学生处在一个由依赖父母向独立自主、由懵懂幼稚向成熟理智的过渡阶段。在学校寄宿生活中,父母不在身边,容易形成情感缺失,产生孤独感。在陌生的环境中,怎样处理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也是寄宿生所要面临的难题。同时,中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处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帮助寄宿生和谐轻松地度过这个困难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探讨,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在中学生中,寄宿生因其特殊性,其心理障碍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一般中学生有所差别。这一阶段的寄宿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容易造成生理、心理的不适应,产生较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寄宿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承担着义不容辞的重任。那么在寄宿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和谐、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呢?这是我们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百拇医药
二、 寄宿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情感缺乏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心爱护、情感的交流安慰是不可缺少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也是与生俱来的。有的家长不希望孩子过分依赖自己,期望在寄宿制学校中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寄宿制学校中,寄宿生在低龄阶段就离开父母,与父母的情感交流被过早地隔断。这很容易造成寄宿生情感的空白,成为没有家庭观、同情心、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灵孤儿”。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和感情为代价换取孩子的独立能力,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在小学走读的情况下,学生放学后回家会有父母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稳定;寄宿后缺乏父母的督促,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容易放松要求,造成成绩下降。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分数、升学率、考试排名等,使得部分学生学习心理压力增大,精神长期紧张,容易产生考试焦虑,影响成绩。有些学生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得当,寄宿后这些问题更加严重,容易导致厌学情绪。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都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http://www.100md.com
(三)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自父母、长辈的关怀爱护、情感交流是必需的,对父母的依赖是一种天性,也是维系父母与孩子的天然纽带。进入中学寄宿后,学生与父母长期不见面,缺乏情感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了解,缺乏情感沟通,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交流障碍、隔阂、家庭情感纽带破裂。家庭情感的空白易使孩子变得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情感匮乏。在寄宿学校中,学生处在宿舍和班级的群体之中,生活、学习基本上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此应要求寄宿生融入到集体中去。但是对新同学、新老师、新学校、新生活的陌生感和无措感,容易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寄宿生陷入孤单、不合群的困境。另外,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在寄宿生活中难免与同学产生摩擦,怎样有效处理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与同学和谐相处也是寄宿生经常面对的问题。
(四)青春期心理问题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身体、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成长的波动时期。他们的性心理逐渐成熟,而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青春期的生理发育现象使他们茫然无措或者羞于启齿,想找个可靠的人倾吐秘密,可是父母又不在身边,又羞于告诉老师或怕老师知道后批评,同学或者朋友也有相同的困惑,对自己的帮助很有限,容易陷入苦恼之中。如果老师不注意观察、不重视青春期教育,特别是青春期心理教育,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情感缺失,对学生的成长将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断丰富、自我意识逐渐发展,使得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独立自主了,希望得到成年人的认可和尊重,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当他们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非常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走向极端。
, http://www.100md.com
三、 影响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对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偏差。有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离异或再婚,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有的家长片面认为寄宿学校可以解决孩子的生活、学习等一切问题,不需要父母操心;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无意中冷淡了与孩子的关系;有的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放,对孩子听之任之;等等。寄宿制学生在校时间大大长于在家时间,父母与孩子长期分开,如果家长不能够及时、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很容易对寄宿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寄宿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寄宿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宿舍、班级、校园环境对寄宿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影响。宿舍环境主要包括住宿条件、宿舍纪律、卫生、饮食就餐等方面;班级环境主要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班纪班风等方面;校园环境主要包括教学条件、校规校风、校容校貌等方面。寄宿生生活于校园环境中,无论哪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 百拇医药
(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当今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对社会不适应就会影响心理健康。一些不良社会因素也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如读书无用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网络游戏致使学生沉迷网络、无心学习等。
四、 开展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充满爱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前提,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教师教育好学生的关键。寄宿生心理障碍、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学生身心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必须正确面对的复杂“方程”。由于农村寄宿生的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各不相同,所以培养寄宿生的健康心理需要家庭、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一起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 百拇医药(魏加宝)
我校是一所苏北地区乡镇初级中学,主要招收乡镇和附近农村学生。一方面,办学规模趋于集中,另一方面,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学校的寄宿生越来越多。从小学升入初中,从走读变为寄宿,七年级中学生处在一个由依赖父母向独立自主、由懵懂幼稚向成熟理智的过渡阶段。在学校寄宿生活中,父母不在身边,容易形成情感缺失,产生孤独感。在陌生的环境中,怎样处理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也是寄宿生所要面临的难题。同时,中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处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帮助寄宿生和谐轻松地度过这个困难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探讨,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在中学生中,寄宿生因其特殊性,其心理障碍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一般中学生有所差别。这一阶段的寄宿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容易造成生理、心理的不适应,产生较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寄宿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承担着义不容辞的重任。那么在寄宿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和谐、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呢?这是我们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百拇医药
二、 寄宿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情感缺乏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心爱护、情感的交流安慰是不可缺少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也是与生俱来的。有的家长不希望孩子过分依赖自己,期望在寄宿制学校中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寄宿制学校中,寄宿生在低龄阶段就离开父母,与父母的情感交流被过早地隔断。这很容易造成寄宿生情感的空白,成为没有家庭观、同情心、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灵孤儿”。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和感情为代价换取孩子的独立能力,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在小学走读的情况下,学生放学后回家会有父母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稳定;寄宿后缺乏父母的督促,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容易放松要求,造成成绩下降。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分数、升学率、考试排名等,使得部分学生学习心理压力增大,精神长期紧张,容易产生考试焦虑,影响成绩。有些学生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得当,寄宿后这些问题更加严重,容易导致厌学情绪。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都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http://www.100md.com
(三)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自父母、长辈的关怀爱护、情感交流是必需的,对父母的依赖是一种天性,也是维系父母与孩子的天然纽带。进入中学寄宿后,学生与父母长期不见面,缺乏情感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了解,缺乏情感沟通,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交流障碍、隔阂、家庭情感纽带破裂。家庭情感的空白易使孩子变得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情感匮乏。在寄宿学校中,学生处在宿舍和班级的群体之中,生活、学习基本上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此应要求寄宿生融入到集体中去。但是对新同学、新老师、新学校、新生活的陌生感和无措感,容易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寄宿生陷入孤单、不合群的困境。另外,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在寄宿生活中难免与同学产生摩擦,怎样有效处理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与同学和谐相处也是寄宿生经常面对的问题。
(四)青春期心理问题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身体、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成长的波动时期。他们的性心理逐渐成熟,而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青春期的生理发育现象使他们茫然无措或者羞于启齿,想找个可靠的人倾吐秘密,可是父母又不在身边,又羞于告诉老师或怕老师知道后批评,同学或者朋友也有相同的困惑,对自己的帮助很有限,容易陷入苦恼之中。如果老师不注意观察、不重视青春期教育,特别是青春期心理教育,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情感缺失,对学生的成长将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断丰富、自我意识逐渐发展,使得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独立自主了,希望得到成年人的认可和尊重,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当他们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非常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走向极端。
, http://www.100md.com
三、 影响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对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偏差。有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离异或再婚,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有的家长片面认为寄宿学校可以解决孩子的生活、学习等一切问题,不需要父母操心;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无意中冷淡了与孩子的关系;有的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放,对孩子听之任之;等等。寄宿制学生在校时间大大长于在家时间,父母与孩子长期分开,如果家长不能够及时、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很容易对寄宿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寄宿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寄宿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宿舍、班级、校园环境对寄宿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影响。宿舍环境主要包括住宿条件、宿舍纪律、卫生、饮食就餐等方面;班级环境主要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班纪班风等方面;校园环境主要包括教学条件、校规校风、校容校貌等方面。寄宿生生活于校园环境中,无论哪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 百拇医药
(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当今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对社会不适应就会影响心理健康。一些不良社会因素也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如读书无用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网络游戏致使学生沉迷网络、无心学习等。
四、 开展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充满爱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前提,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教师教育好学生的关键。寄宿生心理障碍、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学生身心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必须正确面对的复杂“方程”。由于农村寄宿生的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各不相同,所以培养寄宿生的健康心理需要家庭、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一起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 百拇医药(魏加宝)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