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2787172
克服逆向心理效应英语课堂别有洞天(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第17期
     心理学家德西在一项实验中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时,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接着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每解答一道智力难题就给予一定的报酬;另一组学生不给任何报酬,然后在两组学生的休息或自己活动时间里,实验者观察发现,尽管奖励组学生在有奖励时解题十分努力,但在自由活动时却只有少数人在继续自觉地解题。无奖励组的学生却有更多的人热衷于尚未解出的智力难题,过度的外部奖赏影响内在兴趣。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德西效应”。

    新课改倡导的英语课堂要求教师摈弃过去“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新课程强调评价的功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有些英语课堂却变成了“满堂夸”。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不管学生回答得对与否,均使用“ok”“very good”“very well”“great”“You are very clever”“Your answer is very creative”等单词或句子回答学生。这种一味的肯定和表扬,甚至过度赞扬会产生激励“德西效应”。
, 百拇医药
    【案例】在一次英语观摩课上,执教教师为了调动初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准备了大量的糖果作为奖品。笔者发现,教师奖励了一名学生后,其他学生都踊跃站起来积极参与其中,争先恐后地说“Let me try…”,开始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但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有的学生干脆站到了凳子上举手要求回答问题;另外一些学生因为不会回答或是没有得到机会,则干脆埋下头做别的事情。一堂课下来,课堂气氛倒是“热闹”,但教学效果特别对那些受到“打击”的学生而言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一脸的笑容,学生却有些茫然。

    【反思】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的功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准确、合理的评价不仅能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内在潜能,而且还能检验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教学过程。在本案例中,教师虽然借助“小礼物”成功地调动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对于那些中间生和学困生则更加不利。物质激励的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孩子,可以偶尔为之,不宜常用。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每一层次的需要的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另外,教师对每一种学习表现都采用同样的评价用语,学生会感到分不清好与不好,看不到赞扬性评价的价值,结果是不珍惜,或者是无动于衷……教师在评价中不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学生自己又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不能针对自己的不足开展进一步的学习。事实上,这样的激励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激励语言。首先,应对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学习态度予以肯定:“It’s great for you to answer this question。”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Maybe you are right”“Perhaps it is true”“Your idea(answer)is very creative”。对于完成学习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要使用安慰、鼓励性的语言“I believe you will do a good job. It was a good try”。
, http://www.100md.com
    四、合理利用媒体教学,克服“超限效应”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出席过许多重要场合,发表了大量的演说。有一次宴会他又被邀请发表演说了,并且被安排“压轴”出场。由于每位演讲者都滔滔不绝,轮到艾森豪威尔时,听众已经疲惫不堪、非常厌烦了。艾森豪威尔灵机一动,放弃讲稿,不急不忙地走到讲台前,说了下面几句话:“所有演讲,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其他形式的,都离不开使用标点符号。今晚,我就充当一个句号好了。”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在心理学上,由于某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极不耐烦的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艾森豪威尔却聪明地打破了这种效应。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师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日益提高。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但在课件中过度采用图像、音乐、动画等效果,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反映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对多媒体的“超限效应”。
, http://www.100md.com
    【案例】有一位教师在讲授“Body Language”一课时,先是用PPT呈现生活中的肢体语言,然后播放卓别林的电影片段,要求学生描述其中的一些肢体语言,接着又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关于人物面部表情的图片,要求学生理解人物情感态度与肢体语言之间的关系,等到这一切结束后才正式进入阅读教学阶段。据统计,这堂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占用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在整堂课的一半时间里学生都在看图片和电影,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开始左顾右盼,还有的交头接耳。

    【反思】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大教学容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色彩鲜艳的幻灯片、声画并茂的PPT、影视作品的剪辑等,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而且为他们提供了语言情境。毫无疑问,多媒体信息技术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情境化,减少学生利用母语进行心译的过程,加快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的联结。但在上述案例中,真正的阅读教学只是匆匆忙忙地读一遍、听一遍、回答几个相关问题而已,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根本无暇顾及。如此的情境创设,看似形式新颖、学生参与度高,实际是本末倒置、浪费时间。因此,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内容,切不可过多使用其他效果,冲淡教学主题。注意遵循“适度”“恰当”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抵制种种教学形式主义。对学生的不公正“待遇”、“廉价”的鼓励、小组活动中的消极“链状效应”、多媒体的“超限效应”等不良教学心理效应,都会桎梏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应透彻领悟新课标,在动态与发展中驾驭课堂,真正把持理性课堂,力避伴随新课改而生的种种负面效应,重视运用心理学艺术创建和谐的英语课堂,打开学生的心扉,努力使学生主动接受和探索学科知识,让每一节英语课都成为精彩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湖北省南漳县实验中学,襄阳,441500)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李明远)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