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从心开始(2)
4.自我暗示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课堂上,我创造机会,让学生放松自己,主动求证,大胆展示,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为了坚持正面的引导和鼓励,我会让学生夸夸自己“我能行!”“棒、棒、棒,我最棒!”“为我加油!”让学生鼓掌夸夸同学、为自己点赞。课堂也因为相互间的夸奖而变得活跃,学生也会以积极的学习心态迎接学习中的挑战,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三、运用“门坎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做过一次压力屈从实验:先向一组实验对象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过段时间再提出一个大的要求。向第二组实验对象则直接提出大的要求。结果第一组对象接受大要求的人占53%,而第二组接受相同要求的人只占22%。这就是“门坎技术”这一心理学概念的来源。
, http://www.100md.com
教学中,我受到“门坎效应”的启发,每节课给学生们制定合理的目标,做到低起点,逐步提高,迈过第一道“门坎”后,再向第二道“门坎”迈进,鼓励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其探究能力。
1.难点分步理解
以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为例,在引入除法之前,教材设计了三个“分一分”的具体活动。第一次“分物游戏”,让学生把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的活动经验;第二次“分苹果”,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按份数分和按每份的个数分这两种平均分的现实原型,感受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及最后结果的特点;第三次“分糖果”,是让学生体验将大数目物品平均分的过程与分的策略多样性。教材设置上的门坎,让学生历经“分物游戏”“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引导他们把动手操作上升到符号操作并不容易。这里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历“动手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三个阶段。我运用“门坎效应”循序渐进,实现目标的分解:动手操作是学具和实践的操作,表象操作是连接动手操作与符号操作的中介,符号操作是通过符号再现表象,是对知识的高度抽象和概括。课堂教学中,我从学生能做到的、喜欢的活动出发,对教学难点进行了分解,找到促进学生学习潜能释放的增长点,让“平均分”这一知识的动作、表象、符号的探索过程有序开展,使除法的意义得以内化。
, 百拇医药
2.疑点引导探究
在四年级下册“小数乘小数”教学中,教材要求求街心广场、花坛、地砖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了解到:在积里点小数点就是把积相应缩小整十倍、整百倍、整千倍……前面“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一课中,学生知道移动小数点时,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来补足的方法。教学“试一试”时,在掌握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尝试,发现多数学生在点积的小数点时,都会一愣。这时,我稍作提示“积的位数不够,怎么办呢?”学生恍然大悟“用0来补足”!至此,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就被完整地探索出来了。设置问题遵循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正是“门坎效应”的综合应用过程。
3.亮点挖掘拓展
例如,三年级下册“认识平均数”,例题提供的是“男女生投篮比赛”情境,从投篮比赛双方人数不相等时如何公平地评判男女生队实力强弱,引出平均数的概念,突出平均数存在的实际意义与价值。教学中,我对例题做了“加工”,分三个层次逐步揭示平均数的意义。首先出示“男女生人数一样,每个男生投中的个数一样,每个女生投中的个数也一样”;然后出示“男女生人数一样,但每个男生投中的个数不一样,每个女生投中的个数也不一样”;最后才出示教材例题中的投篮成绩“男女生人数不一样,每个人投中的个数也不一样”。第一个层次,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第二个层次,引导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第三个层次,引导学生用“求和平分”的方法求平均数。
, http://www.100md.com
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此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交流和碰撞中逐步明晰平均数的意义,知识的重难点得以有效分散,引导学生摆脱书本权威的束缚,引导学生历经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习能力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提高。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课堂上,我会细心地关注每一个生命内心体验的微妙情感,保护孩子的自尊与自信。我会铭记:教学过程应从心开始、用心去教,让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其闪烁出迷人的、理性的光芒!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一小学,安庆,246005)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肖珩)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课堂上,我创造机会,让学生放松自己,主动求证,大胆展示,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为了坚持正面的引导和鼓励,我会让学生夸夸自己“我能行!”“棒、棒、棒,我最棒!”“为我加油!”让学生鼓掌夸夸同学、为自己点赞。课堂也因为相互间的夸奖而变得活跃,学生也会以积极的学习心态迎接学习中的挑战,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三、运用“门坎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做过一次压力屈从实验:先向一组实验对象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过段时间再提出一个大的要求。向第二组实验对象则直接提出大的要求。结果第一组对象接受大要求的人占53%,而第二组接受相同要求的人只占22%。这就是“门坎技术”这一心理学概念的来源。
, http://www.100md.com
教学中,我受到“门坎效应”的启发,每节课给学生们制定合理的目标,做到低起点,逐步提高,迈过第一道“门坎”后,再向第二道“门坎”迈进,鼓励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其探究能力。
1.难点分步理解
以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为例,在引入除法之前,教材设计了三个“分一分”的具体活动。第一次“分物游戏”,让学生把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的活动经验;第二次“分苹果”,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按份数分和按每份的个数分这两种平均分的现实原型,感受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及最后结果的特点;第三次“分糖果”,是让学生体验将大数目物品平均分的过程与分的策略多样性。教材设置上的门坎,让学生历经“分物游戏”“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引导他们把动手操作上升到符号操作并不容易。这里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历“动手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三个阶段。我运用“门坎效应”循序渐进,实现目标的分解:动手操作是学具和实践的操作,表象操作是连接动手操作与符号操作的中介,符号操作是通过符号再现表象,是对知识的高度抽象和概括。课堂教学中,我从学生能做到的、喜欢的活动出发,对教学难点进行了分解,找到促进学生学习潜能释放的增长点,让“平均分”这一知识的动作、表象、符号的探索过程有序开展,使除法的意义得以内化。
, 百拇医药
2.疑点引导探究
在四年级下册“小数乘小数”教学中,教材要求求街心广场、花坛、地砖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了解到:在积里点小数点就是把积相应缩小整十倍、整百倍、整千倍……前面“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一课中,学生知道移动小数点时,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来补足的方法。教学“试一试”时,在掌握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尝试,发现多数学生在点积的小数点时,都会一愣。这时,我稍作提示“积的位数不够,怎么办呢?”学生恍然大悟“用0来补足”!至此,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就被完整地探索出来了。设置问题遵循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正是“门坎效应”的综合应用过程。
3.亮点挖掘拓展
例如,三年级下册“认识平均数”,例题提供的是“男女生投篮比赛”情境,从投篮比赛双方人数不相等时如何公平地评判男女生队实力强弱,引出平均数的概念,突出平均数存在的实际意义与价值。教学中,我对例题做了“加工”,分三个层次逐步揭示平均数的意义。首先出示“男女生人数一样,每个男生投中的个数一样,每个女生投中的个数也一样”;然后出示“男女生人数一样,但每个男生投中的个数不一样,每个女生投中的个数也不一样”;最后才出示教材例题中的投篮成绩“男女生人数不一样,每个人投中的个数也不一样”。第一个层次,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第二个层次,引导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第三个层次,引导学生用“求和平分”的方法求平均数。
, http://www.100md.com
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此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交流和碰撞中逐步明晰平均数的意义,知识的重难点得以有效分散,引导学生摆脱书本权威的束缚,引导学生历经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习能力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提高。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课堂上,我会细心地关注每一个生命内心体验的微妙情感,保护孩子的自尊与自信。我会铭记:教学过程应从心开始、用心去教,让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其闪烁出迷人的、理性的光芒!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一小学,安庆,246005)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肖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