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调查报告(2)
(二)高中生有无手机和手机类型的差异性研究
高中生有无手机和手机类型上均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且在手机类型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地区差异。独生子女情况和寄宿情况在有无手机和手机类型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赵宝钢等针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城市的大学生和独生子女的手机拥有率要更高,经济因素是影响差异的原因。在本研究中,不同地区在手机拥有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智能手机拥有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市的高中生手机拥有率要高于来自乡镇的高中生。这是因为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低端机的价格持续下降,购买手机对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一件费力的事情。然而好品牌性能优的中高端手机价格则不菲,经济因素或许正是导致城乡在手机类型上差异的原因。同样地,研究结果显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手机拥有率和智能机拥有率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和经济因素有着较大的关系。所调查地区为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整体良好。非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不会因为孩子购买手机造成过重的经济压力,和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状况差异不大。
, http://www.100md.com
男女在手机类型上存在差异是因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接纳更喜欢使用手机,会更多地利用手机的各种附加功能。而女生更多地倾向于利用手机进行人际交往。这使得男生更为追求手机的性能功能,在购买手机的时候倾向智能型手机。
高三在手机拥有率和智能手机拥有率上均显著高于高一、高二。一些研究者指出,手机还具有表现自我的功能。手机往往象征着年轻的、现代的、个性的、高地位的,青少年会借由手机形成和表达自己的身份,展现个人印象和个人风格。高三和高一、高二学生相比更倾向于追求个性化、自我化,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重视。
(三)高中生手机使用时间的差异性研究
首先,高一、高二在周末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上网时间上显著地高于高三,高一、高二没有显著差异。这除了和高三本身学务繁重,没有过多时间“玩”手机有关,也和高三学生意识到学业的紧迫,学习压力增大,自控能力增强,时间管理更为严苛有着密切联系。此外,可以推断手机并没有成为高三学生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一种手段。手机对心理调适的影响存在争议,本研究与周挥辉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手机并不能有效化解不良情绪。
, 百拇医药
其次,无论是周末手机使用时间还是手机上网时间,城市均显著地高于乡镇。城市学生周末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上网时间要显著高于乡镇学生,可能这是因为城乡互联网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城市的手机上网条件要优于农村。对手机各种功能的使用,绝大部分需要网络环境。城市学生在家手机上网往往是通过WIFI无线上网,网速较快且无需担心流量产生的费用,可以放心地观看视频或者下载资源;而乡镇学生虽然用手机上网也很方便,但是在无WIFI的条件下面临着网速慢、费用大等问题,手机的很多附加功能都不能舒适地实现,从而影响了乡镇学生手机的使用时间。
最后,数据结果显示,独生状况与寄宿状况之间在手机上网时间上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后得知对非寄宿生而言,非独生子女平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往往是因为父母要照顾多个孩子,自然减少了在每一个孩子上的关注度。可见,父母的监管,对高中生的手机上网时间有影响。
(四)高中生手机使用功能的差异性研究
, http://www.100md.com
为考察性别、年级对高中生手机使用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休闲娱乐功能、沟通联络功能和学习管理功能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性别因素在四种功能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高一、高二在休闲娱乐功能和学习管理功能上的使用程度均显著地高于高三。这和高三学生减少了对手机的使用有关,从前面手机使用时间上高一、高二均显著高于高三也可以看出。另外,高一在沟通联络功能上的使用显著地高于高二、高三。高一处于高中学习的开始和适应阶段,一方面要和原有的初中同学继续保持联络,另外一方面又要认识结交新的朋友,手机是他们维持友谊、改善关系、扩大社交的一种方式。在手机的四大功能中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对手机各功能的使用程度要显著地高于女生。这一结果和男生智能手机持有率显著高于女生相一致。男生和女生相比更能接受、更喜欢新事物,更有兴趣使用和研究手机的各种附加功能。
为考察不同地区、寄宿状况和独生子女状况对手机使用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寄宿状况在信息获取功能上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非寄宿生对此功能的使用要显著地高于寄宿生。
, 百拇医药
信息获取功能包括以下四种手机使用行为:使用手机搜索查询信息(如114、12580、百度、谷歌等);使用手机的GPS导航或地图查询功能等;使用手机浏览新闻资讯;使用手机订阅信息(如手机报、天气预报等)。我们通过访谈得知,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会通过手机上网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资源。寄宿生总是在晚自习课上集体完成作业,有更多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非寄宿生往往独自在家完成作业,在做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更倾向通过手机上网获取信息。
(五)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和动机、态度、主观规则、控制因素的关系研究
方差分析可知,多变量与因变量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使用功能存在线性回归关系,采用enter法,将动机、态度、主观规则、控制因素分别与高中生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使用功能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态度因素在预测高中生周末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上网时间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态度越积极,手机使用时间越长。态度因素在预测高中生手机使用休闲娱乐功能和沟通联络功能上也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对手机使用行为态度越积极,使用此功能的程度越高。控制因素在预测高中生手机上网时间上也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其控制越强,手机上网时间越短。其他因素对高中生手机使用时间的预测影响不大。
, http://www.100md.com
态度对高中生手机使用时间的预测,符合计划行为理论的内容,对手机使用行为所持态度越积极,越容易长时间使用手机。这一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基本一致。龙坚毅等就指出大学生手机上网态度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上网沉迷行为。国外有研究者考察了手机用户对高频率使用手机的态度与其实际使用频率的关系。发现相对于低频率手机用户,高频率手机用户更关注手机使用所带来的利益,且知觉到他人对其高频率使用手机有更多的赞许。同样表明对手机使用持更积极态度的用户更可能过度地使用手机。
休闲娱乐功能和沟通联络功能与其他两个功能的使用相比,高中生更容易不自觉地延长使用时间,造成手机过度使用。此外,家长发觉高中生使用休闲娱乐功能和沟通联络功能时,更容易认为他们是在“玩”手机而进行反对。因此,对休闲娱乐功能和沟通联络功能的看法、感受对高中生对此两项功能的使用程度有重要影响。认为休闲娱乐功能、沟通联络功能有着积极作用,情绪情感体验愉悦放松,高中生在此两种功能上的使用就更充分。
四、主要结论
, http://www.100md.com
1.高中生手机普及率较高,大部分手机使用较为合理。
2.高中生手机拥有情况、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使用功能存在显著的年级、性别、地区和学生类型差异。
3.态度因素和控制因素对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勇.手机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D].杭州:浙江大学.2009.
[2]田丽.手机文化对初中生的影响及教育策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罗阳佳.手机进学校挑战校园管理[J].上海教育.2006(5):18-19.
[4]袁潇,风笑天.青少年手机需求及使用行为研究现状[J].中国青年研究.2011(4):78-81.
[5]黄林娟,林丹华.中学生手机心理需求与手机依赖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5):35-40.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南通,226001)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王婷)
高中生有无手机和手机类型上均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且在手机类型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地区差异。独生子女情况和寄宿情况在有无手机和手机类型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赵宝钢等针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城市的大学生和独生子女的手机拥有率要更高,经济因素是影响差异的原因。在本研究中,不同地区在手机拥有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智能手机拥有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市的高中生手机拥有率要高于来自乡镇的高中生。这是因为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低端机的价格持续下降,购买手机对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一件费力的事情。然而好品牌性能优的中高端手机价格则不菲,经济因素或许正是导致城乡在手机类型上差异的原因。同样地,研究结果显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手机拥有率和智能机拥有率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和经济因素有着较大的关系。所调查地区为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整体良好。非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不会因为孩子购买手机造成过重的经济压力,和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状况差异不大。
, http://www.100md.com
男女在手机类型上存在差异是因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接纳更喜欢使用手机,会更多地利用手机的各种附加功能。而女生更多地倾向于利用手机进行人际交往。这使得男生更为追求手机的性能功能,在购买手机的时候倾向智能型手机。
高三在手机拥有率和智能手机拥有率上均显著高于高一、高二。一些研究者指出,手机还具有表现自我的功能。手机往往象征着年轻的、现代的、个性的、高地位的,青少年会借由手机形成和表达自己的身份,展现个人印象和个人风格。高三和高一、高二学生相比更倾向于追求个性化、自我化,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重视。
(三)高中生手机使用时间的差异性研究
首先,高一、高二在周末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上网时间上显著地高于高三,高一、高二没有显著差异。这除了和高三本身学务繁重,没有过多时间“玩”手机有关,也和高三学生意识到学业的紧迫,学习压力增大,自控能力增强,时间管理更为严苛有着密切联系。此外,可以推断手机并没有成为高三学生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一种手段。手机对心理调适的影响存在争议,本研究与周挥辉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手机并不能有效化解不良情绪。
, 百拇医药
其次,无论是周末手机使用时间还是手机上网时间,城市均显著地高于乡镇。城市学生周末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上网时间要显著高于乡镇学生,可能这是因为城乡互联网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城市的手机上网条件要优于农村。对手机各种功能的使用,绝大部分需要网络环境。城市学生在家手机上网往往是通过WIFI无线上网,网速较快且无需担心流量产生的费用,可以放心地观看视频或者下载资源;而乡镇学生虽然用手机上网也很方便,但是在无WIFI的条件下面临着网速慢、费用大等问题,手机的很多附加功能都不能舒适地实现,从而影响了乡镇学生手机的使用时间。
最后,数据结果显示,独生状况与寄宿状况之间在手机上网时间上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后得知对非寄宿生而言,非独生子女平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往往是因为父母要照顾多个孩子,自然减少了在每一个孩子上的关注度。可见,父母的监管,对高中生的手机上网时间有影响。
(四)高中生手机使用功能的差异性研究
, http://www.100md.com
为考察性别、年级对高中生手机使用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休闲娱乐功能、沟通联络功能和学习管理功能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性别因素在四种功能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高一、高二在休闲娱乐功能和学习管理功能上的使用程度均显著地高于高三。这和高三学生减少了对手机的使用有关,从前面手机使用时间上高一、高二均显著高于高三也可以看出。另外,高一在沟通联络功能上的使用显著地高于高二、高三。高一处于高中学习的开始和适应阶段,一方面要和原有的初中同学继续保持联络,另外一方面又要认识结交新的朋友,手机是他们维持友谊、改善关系、扩大社交的一种方式。在手机的四大功能中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对手机各功能的使用程度要显著地高于女生。这一结果和男生智能手机持有率显著高于女生相一致。男生和女生相比更能接受、更喜欢新事物,更有兴趣使用和研究手机的各种附加功能。
为考察不同地区、寄宿状况和独生子女状况对手机使用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寄宿状况在信息获取功能上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非寄宿生对此功能的使用要显著地高于寄宿生。
, 百拇医药
信息获取功能包括以下四种手机使用行为:使用手机搜索查询信息(如114、12580、百度、谷歌等);使用手机的GPS导航或地图查询功能等;使用手机浏览新闻资讯;使用手机订阅信息(如手机报、天气预报等)。我们通过访谈得知,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会通过手机上网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资源。寄宿生总是在晚自习课上集体完成作业,有更多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非寄宿生往往独自在家完成作业,在做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更倾向通过手机上网获取信息。
(五)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和动机、态度、主观规则、控制因素的关系研究
方差分析可知,多变量与因变量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使用功能存在线性回归关系,采用enter法,将动机、态度、主观规则、控制因素分别与高中生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使用功能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态度因素在预测高中生周末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上网时间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态度越积极,手机使用时间越长。态度因素在预测高中生手机使用休闲娱乐功能和沟通联络功能上也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对手机使用行为态度越积极,使用此功能的程度越高。控制因素在预测高中生手机上网时间上也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其控制越强,手机上网时间越短。其他因素对高中生手机使用时间的预测影响不大。
, http://www.100md.com
态度对高中生手机使用时间的预测,符合计划行为理论的内容,对手机使用行为所持态度越积极,越容易长时间使用手机。这一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基本一致。龙坚毅等就指出大学生手机上网态度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上网沉迷行为。国外有研究者考察了手机用户对高频率使用手机的态度与其实际使用频率的关系。发现相对于低频率手机用户,高频率手机用户更关注手机使用所带来的利益,且知觉到他人对其高频率使用手机有更多的赞许。同样表明对手机使用持更积极态度的用户更可能过度地使用手机。
休闲娱乐功能和沟通联络功能与其他两个功能的使用相比,高中生更容易不自觉地延长使用时间,造成手机过度使用。此外,家长发觉高中生使用休闲娱乐功能和沟通联络功能时,更容易认为他们是在“玩”手机而进行反对。因此,对休闲娱乐功能和沟通联络功能的看法、感受对高中生对此两项功能的使用程度有重要影响。认为休闲娱乐功能、沟通联络功能有着积极作用,情绪情感体验愉悦放松,高中生在此两种功能上的使用就更充分。
四、主要结论
, http://www.100md.com
1.高中生手机普及率较高,大部分手机使用较为合理。
2.高中生手机拥有情况、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使用功能存在显著的年级、性别、地区和学生类型差异。
3.态度因素和控制因素对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勇.手机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D].杭州:浙江大学.2009.
[2]田丽.手机文化对初中生的影响及教育策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罗阳佳.手机进学校挑战校园管理[J].上海教育.2006(5):18-19.
[4]袁潇,风笑天.青少年手机需求及使用行为研究现状[J].中国青年研究.2011(4):78-81.
[5]黄林娟,林丹华.中学生手机心理需求与手机依赖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5):35-40.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南通,226001)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王婷)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手机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