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2786579
浅析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第18期
     教师:那还可以补充些鱼类和蛋类,这样既摄取了蛋白质,而脂肪也不多,至于肉类,可以适当吃点。

    对话二:

    教师:B同学,讲讲你为语文老师设计的食谱。

    学生:海带丝——像她扎在头上的丝带;条条绿色的菜心——像她彩色的裙子;语文老师比较瘦,所以食谱中提供了一只鸡腿。

    教师:非常好!感谢你为语文老师设计的比较合理的午餐食谱。但有一点要注意,语文老师患有甲亢,不宜吃含碘多的食物,因此,应慎吃海产品,食盐也不要加碘。

    学生:哦。

    在对话中,学生们把想象、营养、学习、对教师的了解和关心诗意地展示在课堂上,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这是师生心灵沟通触发灵感的结果。由此,学生们不仅在学习知识,也在长大成人,思想境界升华到一种爱心层面。在课堂这个现场,“讲授”“提问”“倾听”“激励”,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分享彼此的经验、思考和认识。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激发,因而会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把握心育机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总会面临大量的关于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的特定情境,面对这些情境,个体能否做出恰当的行为,有赖于个体是否具有感知与体验他人某种情绪的能力。生物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是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的最好的素材。纵观中学《生物学》教材,授课内容、资料分析、探究、讨论、观察与思考,甚至练习,各个环节无不充满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生物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教会学生感受各种美好的道德情感,让丰富的道德情感滋润学生的心灵,进而升华其道德价值取向。

    笔者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位白化病患者,开始时班里学生觉得他很怪,嘲笑他、疏远他,班主任多次做工作都没有太大改观,以致该同学越来越孤僻、自卑、内向、不合群。八年级下学期“遗传病”一课恰好有白化病的内容,于是笔者借题发挥,详细讲述了白化病的病因及其给白化病患者带来的不便和伤害。课后,很多学生表示:“哦,原来是这样啊!”从此以后,大家主动接近这位同学,对他非常友好,主动帮助他、照顾他。慢慢地,这位同学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经常引领学生,久而久之,定能影响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滋润他们的道德心田。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广州,510120)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何宇红)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