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阈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1)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传统消极心理学取向与《纲要》中的要求渐行渐远。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忽如一夜春风吹进了菁菁校园,让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视野拓宽了,思路也变得清晰了,为开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解读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是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首先提出的。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2000年1月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发表《积极心理学导论》,此后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现已逐渐发展成一场心理学研究新运动。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主观水平上积极的主观体验的研究,强调人要有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的情感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二是对个人水平上积极的个人特质的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