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
〔编者按〕木铎是铎的一种,古代用以警众的响器。《论语·八佾》中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以木铎自况,说自己是上天派来教化民众的。此后木铎就成了教师的别名,木铎的木舌被比作教师的教化之舌。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自20世纪80年代至现在,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其发展的脚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于2015年10月30日~11月3日举办了首届“木铎心声”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旨在推动这项事业的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在应试教育还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堪忧,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时时“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上午好!大会组委会命我作第一个致辞,深感荣幸。我今天谈三个问题:
一、对会议主题的理解
, 百拇医药
本次“读懂孩子 塑造未来——首届‘木铎心声’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为的就是让大家一起来探索读懂孩子的方法,共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计。
孩子,现在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孩子是什么?孩子怎么发展?孩子发展有没有问题?这是本次“木铎心声”心理健康教育论坛的主题。孩子是人,是未成年人,是发展成长中的人,是能够成才的人。这四点是读懂孩子的前提。发展性原则是我们塑造未来工作的精髓。孩子是人,不是家长手里的玩物,我们应该尊重人、以人为本地读懂孩子;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因此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苛责他们,而应按未成年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孩子是发展中的人,他们能成长、成熟、成才,整个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不一样。有人曾经问我,“你曾经在中小学待了13年,又有大学37年的教龄,那么请问人的一生中哪个阶段的学生最难教?”最难教的学生是少年期,也就是青春期前期,即初中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软硬不吃,刀枪不入,因此我们在座的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咱们应细细琢磨,从发展的角度,从读懂孩子的角度。“读懂孩子 塑造未来”最终归到未来成才上,成为我们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了未来,我希望这次高峰论坛在探索和教育孩子的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上下功夫。
, 百拇医药
二、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走过的路
心理健康教育是读懂孩子塑造未来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走过或经历了四个阶段。
1. 1983年至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走过了曲折的路子。新中国建立前,就已经有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的要求,新中国建立后好长时期没有人过问这个问题,因为心理测验被列为“禁区”,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也没法研究。后来又爆发了文化大革命。1983年,我在《中学生心理学》里率先提出“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的概念,得到了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等人的支持,并且由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以“非智力因素教育”为核心,首先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接着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等一批有识之士积极投身到这项工作中,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起始阶段,这个阶段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在探讨如何读懂孩子。
2.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掀起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潮,这个阶段叫普遍重视时期。第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文件,教育部也非常重视,由基础教育一司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的文件里,明确指出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除此之外,一批有识之士联络有志之士进行了研究,董奇校长就首先建立了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华南、华东、华中师大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海峡两岸三地开始互相交流,1995年,首届华人心理学家大会在台北市举行,共同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工作。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也在1997年成立。这个阶段已经深入到读懂孩子塑造未来的课题。
, 百拇医药
3. 1997年至2007年:这十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改为专家指导委员会。这个阶段是蓬勃发展的阶段,具体表现是:第一,大、中、小学教育界普遍重视;第二,与国际接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北京,2004)中设分专题探讨了心理健康问题;第三,相应的科学研究成果发表与杂志创办,由开明出版社主办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也在这个阶段创办,因此我们能这么讲,第三个阶段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的阶段;第四,科学而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学界引进了国际上的积极心理学;2006年,我们的党中央也发布了“心理和谐”的指示。我认为“心理和谐”比积极心理学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
4. 2007年至现在,是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阶段。特别是2002年和2012年,教育部委托俞国良教授起草的,后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基教一司通过并上报教育部党组,后来又由教育部两次颁布给全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标志。也就在这个过程中,2011年,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在全国评出了22个示范区,又在上个月评出了示范校。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和德智体美教育融为一体,成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起规范地来读懂孩子塑造未来。
三、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路要怎么走
我们已经走在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路上,今天又开展了这样一个高峰论坛。记得上个月(10月)26日,我出席了“京台未来基础教育的峰会”,大会命我做了第一场报告。我对未来基础教育提了四点想法:一是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二是重视课程改革;三是重视基础教育质量的评估;四是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校长是关键,教师是脊梁。联系今天的高峰论坛,我对未来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相应地强调四点:, http://www.100md.com(林崇德)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上午好!大会组委会命我作第一个致辞,深感荣幸。我今天谈三个问题:
一、对会议主题的理解
, 百拇医药
本次“读懂孩子 塑造未来——首届‘木铎心声’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为的就是让大家一起来探索读懂孩子的方法,共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计。
孩子,现在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孩子是什么?孩子怎么发展?孩子发展有没有问题?这是本次“木铎心声”心理健康教育论坛的主题。孩子是人,是未成年人,是发展成长中的人,是能够成才的人。这四点是读懂孩子的前提。发展性原则是我们塑造未来工作的精髓。孩子是人,不是家长手里的玩物,我们应该尊重人、以人为本地读懂孩子;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因此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苛责他们,而应按未成年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孩子是发展中的人,他们能成长、成熟、成才,整个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不一样。有人曾经问我,“你曾经在中小学待了13年,又有大学37年的教龄,那么请问人的一生中哪个阶段的学生最难教?”最难教的学生是少年期,也就是青春期前期,即初中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软硬不吃,刀枪不入,因此我们在座的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咱们应细细琢磨,从发展的角度,从读懂孩子的角度。“读懂孩子 塑造未来”最终归到未来成才上,成为我们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了未来,我希望这次高峰论坛在探索和教育孩子的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上下功夫。
, 百拇医药
二、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走过的路
心理健康教育是读懂孩子塑造未来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走过或经历了四个阶段。
1. 1983年至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走过了曲折的路子。新中国建立前,就已经有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的要求,新中国建立后好长时期没有人过问这个问题,因为心理测验被列为“禁区”,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也没法研究。后来又爆发了文化大革命。1983年,我在《中学生心理学》里率先提出“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的概念,得到了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等人的支持,并且由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以“非智力因素教育”为核心,首先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接着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等一批有识之士积极投身到这项工作中,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起始阶段,这个阶段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在探讨如何读懂孩子。
2.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掀起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潮,这个阶段叫普遍重视时期。第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文件,教育部也非常重视,由基础教育一司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的文件里,明确指出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除此之外,一批有识之士联络有志之士进行了研究,董奇校长就首先建立了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华南、华东、华中师大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海峡两岸三地开始互相交流,1995年,首届华人心理学家大会在台北市举行,共同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工作。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也在1997年成立。这个阶段已经深入到读懂孩子塑造未来的课题。
, 百拇医药
3. 1997年至2007年:这十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改为专家指导委员会。这个阶段是蓬勃发展的阶段,具体表现是:第一,大、中、小学教育界普遍重视;第二,与国际接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北京,2004)中设分专题探讨了心理健康问题;第三,相应的科学研究成果发表与杂志创办,由开明出版社主办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也在这个阶段创办,因此我们能这么讲,第三个阶段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的阶段;第四,科学而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学界引进了国际上的积极心理学;2006年,我们的党中央也发布了“心理和谐”的指示。我认为“心理和谐”比积极心理学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
4. 2007年至现在,是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阶段。特别是2002年和2012年,教育部委托俞国良教授起草的,后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基教一司通过并上报教育部党组,后来又由教育部两次颁布给全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标志。也就在这个过程中,2011年,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在全国评出了22个示范区,又在上个月评出了示范校。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和德智体美教育融为一体,成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起规范地来读懂孩子塑造未来。
三、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路要怎么走
我们已经走在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路上,今天又开展了这样一个高峰论坛。记得上个月(10月)26日,我出席了“京台未来基础教育的峰会”,大会命我做了第一场报告。我对未来基础教育提了四点想法:一是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二是重视课程改革;三是重视基础教育质量的评估;四是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校长是关键,教师是脊梁。联系今天的高峰论坛,我对未来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相应地强调四点:, http://www.100md.com(林崇德)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