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2780237
浅谈微课程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第23期
     〔关键词〕微课程;教育信息化;心理活动课

    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产业的全面、深入渗透,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将课程技术化,将信息技术课程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心理活动课融合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一、什么是微课程

    2008年,美国“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最早提出“微课程”的概念,他指出,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201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室老师李玉平在关注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的基础上,提出“微课程”概念,强调微课程创造了一种“5分钟学习”模式,所谓“5分钟学习,300秒思考”,“微”字优先,“微”中见大,对于推动中小学教师通过微课程进行教学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国内学者关于“微课程”的定义尚不统一,但一线教师基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二、微课程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中应用的可行性

    小学心理活动课以活动为主,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微课程就像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一样,能引起网络时代小学生的关注,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通过微课程对教学内容形成图式。小学心理教学和微课程的设计和使用都是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主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微课程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可以完善小学心理课堂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 http://www.100md.com
    三、微课程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中应用的形式

    (一)课前在线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环境进行分析,围绕上课主题的某一知识点制作微课程并放在校园网等平台让学生在线学习,直观、生动、有趣的情景创设可以唤醒或重组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使之对上课主题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求知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例如,情绪辅导活动课中,教学重点是调节控制情绪,教学难点是认识情绪。“情绪”属于心理学概念,虽然不需要学生掌握情绪的概念,但是需要学生对“情绪”有基本、通俗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引导学生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可以制作“认识情绪”的微课程,通过人物脸谱展示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再通过一些场景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人们可以用愉快、激动、伤心、悲痛、紧张、兴高采烈、怒发冲冠、惊慌失措等词语描述情绪,情绪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如,小明和小东竞选班干部落选了,小明觉得重在参与感到开心,小东觉得没面子心情低落,让学生理解遇到同样的事件却有不同的心情,因为情绪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学生在线学习后可以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单,如“今天早上起床,你有怎样的感觉”“今天被教师提问,你有怎样的感觉”“下课好朋友来找你玩,你有怎样的感觉”等题目加深对情绪的理解和体验。这样,学生便在头脑中形成对“情绪”的初步印象。
, http://www.100md.com
    (二)课中配合教学

    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中,有一些环节教师要重复讲述同样的内容。如果将这些内容事先制作成微课程,可以保证语言的简洁性和规范性,配合画面学生更易理解。比如,在体验活动之前,需要学生先了解活动规则,使用微课程,运用优美的音乐、简洁但完整的说明加上有代表性的配图,或者是简短的演示来说明活动规则,学生一下就能明白,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又如,青春期教育活动课中,学生需要了解青春期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学会青春期保健方法,但是高年级学生对于青春期这个话题比较敏感,有的教师讲到一些性知识时也会尬尴,造成课堂过于沉闷或者过于喧哗。网络上其实有很多相关的短片或者漫画,教师可以借鉴,通过视频或者画面剪辑,制作成有关青春期的微课程,配合幽默的口吻讲述,将科普趣味化,学生学得也轻松。再如,低年级的学习心理活动课中,需要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教师应尽可能用浅显的语言,配合生动、具体、鲜明的实物或电化教学,制作相关的学习习惯微课程,真人加动画演示具体的要求、做法,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百拇医药
    (三)课后拓展延伸

    教师在设计心理活动课时会参考很多资料,但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一些内容无法在课堂中呈现。教师可以将相关内容制作成微课程,让学生在课后自行观看,进行拓展。比如,关于自信心培养有很多素材可以利用,苏珊大妈夺冠、基恩博士的黑色气球、珍妮的蝴蝶结等故事,学生身边真实的例子,自信心指数心理小测验、自信心不足的案例分析、培养自信的方法等,这些素材都可以制作成微课程进行课后拓展,以加深学生对主题内容的认识。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层微课程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持续、渐进的过程,所以,心理活动课的结束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课中学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比如,感恩教育中,教学内容可能只涉及对父母的感恩,课外延伸的微课程可以是引导学生感恩他人,如教师、同学、朋友、亲人甚至陌生人,也可以是争当感恩之星的比赛宣传,还可以是学生的感恩行动和教师的反馈。
, 百拇医药
    教学中总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如果这个事件对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所启发、有所感触,能促进学生内心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微课程感染学生,这样的情感体验更能帮助学生理清想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成长。对于教师来说,制作微课程的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微课程的应用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关键,因为学习任务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架,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习任务单的反馈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不断对已生成的微课程资源进行整理、加工,最终达到最优化。

    微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它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找准切入点,微课程都可以有机融入小学心理活动课中,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资源。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学心理活动课强调活动性、情感性和体验性,更注重让学生动起来和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讨论,分享体验感受。微课程只是教学的辅助资源,对传统教学进行补充和拓展,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恰当使用,课堂中的真实交流和互动仍然必不可少。正如郑锡宁等人认为的,在应用了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技术加快了讲授速度以后,课堂中剩余的时间应加强师生以及生生互动来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加工、形成新的图式,这样才能使学习更加有意义、有效果。

    (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厦门,361004)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肖婷婷)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