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班级是“问题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1)
〔关键词〕问题学生;需要层次理论;班级心理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不良的情绪也越来越多。家庭矛盾的增多、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家长错误的教养方式都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上出现问题。“问题学生”在初中阶段有一定数量,因为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独立的阶段,心理比较叛逆,情绪也不稳定,如果放任自流,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班级的发展,甚至影响整个学校的校风。
除少数是由于生理、智力或性格有缺陷,大多数问题学生是由后天的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失误等因素造成的。作为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的“家长”,班主任的教育思想、营造的班级环境,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及个性的发展和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当班级的心理环境不够“安全”时,很多学生,特别是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通常会用“刺猬皮”将自己武装起来。其表现出的行为是:跟教师对抗、与同学敌对、破坏班级或学校等,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
, http://www.100md.com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理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其需要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按照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进行的。结合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出中学生的需求也是一个具有层次的系统。现阶段,学生的生理需要基本上得到了满足;如果某个学生总是披着“坚硬的外壳”,对教师和同学充满敌意,这就说明他的安全需要还没有满足。安全感是学生对其生存环境安全状态的一种认识和体验。
综合当前学生的种种表现来看,出现“刺猬型”学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心理上的安全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才能激发学生爱与归属的需要。
二、创设班级安全心理环境
(一)用心沟通,满足“安全感”
用心沟通,这是干预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一旦教师与问题学生之间有情感的沟通,教师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就会愉快地接受教育。教师的宽容和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要以教师对学生所表示的积极情感为前提。
, 百拇医药
新到一个班级,面对陌生的教师和学生,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安全的感觉,如果再碰上个“冷冰冰”的班主任,班级里只有惩罚没有嘉奖,学生之间就会缺乏信任、友爱和互助,那些原本安全感比较低的学生就会把自己给武装起来,变成一个“刺猬型”的学生,为的是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假如新到一个班级,碰到的是一个和蔼可亲,或者善解人意的班主任,学生就会放松警惕,开始去接近新的老师和同学,使班级的氛围更加的和谐、温馨。但是班主任“不凶恶”并不等于没原则,放任自流,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主任需要给班级制定规则,但最好用奖励代替惩罚,因为奖励给学生带来的激励效果远远大于惩罚给学生带来的警戒效果。奖励让学生体验到的是成就,而不是挫败,班级的氛围也会更安全、积极向上,学生之间会有更多的信任。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那些原本低安全感的学生也会感觉到比较安全,从而自觉地卸下了“武装”,有时就算做错事时被老师批评了,也会觉得那是善意的提醒,不会产生太大的敌对情绪。
(二)让低安全感的学生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
, 百拇医药
刚到新的班级,低安全感的学生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感觉不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希望自己是最受老师重视是那个学生。但是每个班都有五六十个的学生,班干部的名额也有限,而且班主任通常会偏向于选一些乖巧、有能力的学生来当自己的“助手”,这样就会让某些低安全感的学生觉得自己是被班主任忽视的,产生失落感,做什么事都没那么积极了。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班主任可以在一个月之内了解班里学生的情况,然后针对关心低安全感的学生,并告诉他,他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老师很看好他之类的话。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去了解和关心他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这样低安全感的学生就会觉得他是最受教师重视的“那一个”,在新的班级里面也找到了“归属感”。
(三)树立“问题学生”的个人尊严
如果“问题学生”经常被当众批评,慢慢的,他就会没有了羞耻感,破罐子破摔,对什么都无所谓。这样的学生让人感觉“脸皮特别厚”,他承受批评的阈限也很高,不管老师怎么说都是嬉皮笑脸,让老师拿他毫无办法。所以,班主任如果希望学生能有积极向上的状态,有错能改,就得让学生有个人尊严,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
, 百拇医药
表扬要当众,才会有激励效应;批评要私下,才能维护对方的尊严。教师要少用或慎用“杀鸡儆猴”的方法,因为在一个班级中,和谐的氛围比紧张的气氛更有利于学习,即使有时非用不可,事后也得消除不良的影响,做好善后工作,否则会给当事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以后就算是善意的提醒也会被他们当成恶意的指责,学生很难听得进去。
(四)教育的最终目标——“自我实现需要”
当一个人在其他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时,就会追求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时,学生有了很强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基本没问题,需要的只是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班里的学习氛围会更加的和谐、浓厚。
但是每个人的天资与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只要他尽力了,发挥出最大潜能就足够了,就算成绩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也应该给他更多的鼓励、表扬,而不是批评、冷嘲热讽,因为那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学生的努力学习成为内在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的压制,从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处理突发事件——冷静为先
遇到突发事件,首先要冷静,不能慌了手脚,也不要听见就炸,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对“问题学生”干预的一种机智。, 百拇医药(胡姗姗)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不良的情绪也越来越多。家庭矛盾的增多、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家长错误的教养方式都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上出现问题。“问题学生”在初中阶段有一定数量,因为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独立的阶段,心理比较叛逆,情绪也不稳定,如果放任自流,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班级的发展,甚至影响整个学校的校风。
除少数是由于生理、智力或性格有缺陷,大多数问题学生是由后天的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失误等因素造成的。作为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的“家长”,班主任的教育思想、营造的班级环境,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及个性的发展和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当班级的心理环境不够“安全”时,很多学生,特别是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通常会用“刺猬皮”将自己武装起来。其表现出的行为是:跟教师对抗、与同学敌对、破坏班级或学校等,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
, http://www.100md.com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理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其需要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按照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进行的。结合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出中学生的需求也是一个具有层次的系统。现阶段,学生的生理需要基本上得到了满足;如果某个学生总是披着“坚硬的外壳”,对教师和同学充满敌意,这就说明他的安全需要还没有满足。安全感是学生对其生存环境安全状态的一种认识和体验。
综合当前学生的种种表现来看,出现“刺猬型”学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心理上的安全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才能激发学生爱与归属的需要。
二、创设班级安全心理环境
(一)用心沟通,满足“安全感”
用心沟通,这是干预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一旦教师与问题学生之间有情感的沟通,教师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就会愉快地接受教育。教师的宽容和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要以教师对学生所表示的积极情感为前提。
, 百拇医药
新到一个班级,面对陌生的教师和学生,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安全的感觉,如果再碰上个“冷冰冰”的班主任,班级里只有惩罚没有嘉奖,学生之间就会缺乏信任、友爱和互助,那些原本安全感比较低的学生就会把自己给武装起来,变成一个“刺猬型”的学生,为的是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假如新到一个班级,碰到的是一个和蔼可亲,或者善解人意的班主任,学生就会放松警惕,开始去接近新的老师和同学,使班级的氛围更加的和谐、温馨。但是班主任“不凶恶”并不等于没原则,放任自流,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主任需要给班级制定规则,但最好用奖励代替惩罚,因为奖励给学生带来的激励效果远远大于惩罚给学生带来的警戒效果。奖励让学生体验到的是成就,而不是挫败,班级的氛围也会更安全、积极向上,学生之间会有更多的信任。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那些原本低安全感的学生也会感觉到比较安全,从而自觉地卸下了“武装”,有时就算做错事时被老师批评了,也会觉得那是善意的提醒,不会产生太大的敌对情绪。
(二)让低安全感的学生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
, 百拇医药
刚到新的班级,低安全感的学生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感觉不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希望自己是最受老师重视是那个学生。但是每个班都有五六十个的学生,班干部的名额也有限,而且班主任通常会偏向于选一些乖巧、有能力的学生来当自己的“助手”,这样就会让某些低安全感的学生觉得自己是被班主任忽视的,产生失落感,做什么事都没那么积极了。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班主任可以在一个月之内了解班里学生的情况,然后针对关心低安全感的学生,并告诉他,他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老师很看好他之类的话。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去了解和关心他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这样低安全感的学生就会觉得他是最受教师重视的“那一个”,在新的班级里面也找到了“归属感”。
(三)树立“问题学生”的个人尊严
如果“问题学生”经常被当众批评,慢慢的,他就会没有了羞耻感,破罐子破摔,对什么都无所谓。这样的学生让人感觉“脸皮特别厚”,他承受批评的阈限也很高,不管老师怎么说都是嬉皮笑脸,让老师拿他毫无办法。所以,班主任如果希望学生能有积极向上的状态,有错能改,就得让学生有个人尊严,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
, 百拇医药
表扬要当众,才会有激励效应;批评要私下,才能维护对方的尊严。教师要少用或慎用“杀鸡儆猴”的方法,因为在一个班级中,和谐的氛围比紧张的气氛更有利于学习,即使有时非用不可,事后也得消除不良的影响,做好善后工作,否则会给当事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以后就算是善意的提醒也会被他们当成恶意的指责,学生很难听得进去。
(四)教育的最终目标——“自我实现需要”
当一个人在其他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时,就会追求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时,学生有了很强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基本没问题,需要的只是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班里的学习氛围会更加的和谐、浓厚。
但是每个人的天资与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只要他尽力了,发挥出最大潜能就足够了,就算成绩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也应该给他更多的鼓励、表扬,而不是批评、冷嘲热讽,因为那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学生的努力学习成为内在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的压制,从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处理突发事件——冷静为先
遇到突发事件,首先要冷静,不能慌了手脚,也不要听见就炸,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对“问题学生”干预的一种机智。, 百拇医药(胡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