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积极视角探讨视频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2)
三、视频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
视频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直是视频游戏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起积极还是消极作用取决于视频游戏的类型。通常来说,亲社会性内容的视频游戏能增加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降低其反社会行为倾向。从大量关于亲社会视频游戏的研究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两个共同结论:
第一,亲社会性视频游戏能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性视频游戏除会使儿童出现短期助人行为,也会对他们产生长期的影响,如在新学期初玩较多亲社会游戏的儿童在下一学年会出现更多的助人行为。可能是视频游戏中的合作、支持和助人等积极品质促进了儿童亲社会行为技能的获得。在虚拟社会环境中,儿童会快速地学习社会技能和亲社会行为,并将其迁移到现实环境中的同伴关系和家庭关系中。
第二,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对个体的攻击性认知具有抑制作用,即儿童越多接触亲社会视频游戏,越少出现攻击性行为,敌意归因偏差也越少。有国内学者运用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和IAT测验,从内隐社会认知角度研究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对儿童晚期(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对儿童晚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抑制效应显著。反之,视频游戏中的暴力内容却可提高游戏者的攻击行为倾向,降低其亲社会行为倾向。值得一提的是,暴力游戏并非一定会引发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倾向主要取决于游戏中的合作或竞争程度。参与鼓励合作的暴力游戏的儿童更可能在游戏内外出现助人行为,且频率明显多于那些玩非暴力游戏的儿童;组队参与暴力视频游戏的儿童相比单独参与暴力游戏的儿童体验较少的敌意感;合作参与暴力视频游戏的儿童的攻击性认知会减少。与参与竞争性游戏的儿童相比,参与合作*****游戏能够增加其之后的合作行为。不仅如此,视频游戏还可以促进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提高儿童参与公共活动的热情,并更多地参与公益活动(慈善募捐)。
, http://www.100md.com
四、视频游戏对儿童动机发展的积极影响
视频游戏的魅力在于能够“诱惑”各年龄层的人进入虚拟情境,并努力完成游戏目标,即使面对失败也依然坚持。究竟是什么让游戏者那么着迷呢?近十年来的研究发现,个体坚持参与游戏的动机才是个体成功的关键。其中,引发儿童坚持参与游戏的最直接原因是视频游戏中的直接反馈(例如,得分、游戏币、迷宫的出口),它使儿童的发展处于“最近发展区”内。具体来说,游戏难度不断调整,如提高策略难度、缩短游戏时间和增加问题复杂度等,从而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使儿童不断地形成平衡挑战与挫折间关系的动机。另一方面,视频游戏与儿童的信念有关,其中信念是动机形成的基础。研究表明,带有特质特点的夸奖语句(如“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会使儿童形成固定的智力观念,即智力是固定不变、不可提高的先天特质。而被夸奖具有努力特质的儿童(如“你真是好努力地解决问题呀!”)会使他们形成智力发展观念,即智力是可塑造的,可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得到发展。儿童对智力发展论的接受度越高,其在挑战环境中的坚持性越好。游戏正是以第二种智力发展观念为基础,依据游戏者的挑战程度向游戏者提供具体且直接的反馈。因此,从这一观点来看,视频游戏是儿童获取智力发展信念的重要活动。视频游戏中的失败行为也可促进儿童动机的发展。失败时,儿童会拥有重新争取胜利的强烈动机及完成目标的“乐观”态度。虽然儿童在游戏中偶尔感受到消极情绪,但这些失败体验并没导致儿童出现愤怒、失望或伤心等负面情绪,相反地却让他们表现出兴奋、兴趣或愉悦等积极情绪。
, http://www.100md.com
有国外研究者运用构词迷任务(anagram-riddle task)考察视频游戏中的坚持性与现实中解决问题的持续时间两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在视频游戏中的坚持性对儿童在游戏外解决困难谜题的持续时间具有预测作用,进一步证实了视频游戏对个体动机发展的促进作用。虽然视频游戏常被认为是一种无聊的消遣活动,然而,大量研究证实,游戏能培养儿童坚持不懈的良好动机,这种动机还可泛化到学校情境中。那么,具体哪种游戏能培养这些良好的动机?还是儿童的人格和偏好影响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动机的形成?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析。
五、视频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视频游戏对儿童形成新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并且较多地应用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方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视频游戏具有较高的知识性。视频游戏本身会承载很多知识,例如“三国志”等一些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游戏,能让儿童间接了解到众多的三国知识,即使是一些枪战类的射击游戏,也可以让儿童通过观察和试误的方式了解各种武器和工具。视频游戏不仅可以承载理论知识,还可以承载道德观念方面的知识,如“超级阳光马里奥”等亲社会视频游戏可以显著抑制儿童的内隐攻击性认知,从而使儿童展现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 http://www.100md.com
其次,视频游戏能有效激发儿童和青少年的积极信念,使个体主动探索、了解游戏所必需的知识内容。因此,如果能将书本知识或需传授的道德观念融入到视频游戏中,让这些成为通关所需要的知识,这将大大提高儿童学习的自主性,消除儿童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厌烦心理。
再次,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尤其是在接受行为治疗时,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而适当的游戏可以减缓这些消极情绪。
最后,儿童期个体正处在认知、智力等的发展阶段,适当的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空间分辨、问题解决等认知机能的发展,提高儿童的创造力。除此,视频游戏还可以培养儿童坚持不懈的品质,这也是成功所必需的品质。视频游戏不仅有益于普通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出现心理问题需要治疗干预的儿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如视频游戏可以解决评估干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经常需要特殊照顾,因此可能会有一段时间难以进行评估治疗,或者在治疗期间他们可能要到其他的地方生活、工作和学习。而专门为心理健康干预设计的游戏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不论被干预者居住在什么地方,关于他们的信息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递出来。而且,相较于常规治疗,游戏治疗可能存在较少的社会评价效应,易于被个体接受。另外,大部分学校和家庭难以负担昂贵的个人或团体治疗费用,这时可采用视频游戏的形式对儿童进行干预治疗。因为,视频游戏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治疗训练时间,也不需要租赁设备,显著降低了心理干预治疗的成本。, http://www.100md.com(张珊珊 张野 陈萌萌 吕晓敏)
视频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直是视频游戏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起积极还是消极作用取决于视频游戏的类型。通常来说,亲社会性内容的视频游戏能增加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降低其反社会行为倾向。从大量关于亲社会视频游戏的研究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两个共同结论:
第一,亲社会性视频游戏能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性视频游戏除会使儿童出现短期助人行为,也会对他们产生长期的影响,如在新学期初玩较多亲社会游戏的儿童在下一学年会出现更多的助人行为。可能是视频游戏中的合作、支持和助人等积极品质促进了儿童亲社会行为技能的获得。在虚拟社会环境中,儿童会快速地学习社会技能和亲社会行为,并将其迁移到现实环境中的同伴关系和家庭关系中。
第二,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对个体的攻击性认知具有抑制作用,即儿童越多接触亲社会视频游戏,越少出现攻击性行为,敌意归因偏差也越少。有国内学者运用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和IAT测验,从内隐社会认知角度研究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对儿童晚期(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对儿童晚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抑制效应显著。反之,视频游戏中的暴力内容却可提高游戏者的攻击行为倾向,降低其亲社会行为倾向。值得一提的是,暴力游戏并非一定会引发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倾向主要取决于游戏中的合作或竞争程度。参与鼓励合作的暴力游戏的儿童更可能在游戏内外出现助人行为,且频率明显多于那些玩非暴力游戏的儿童;组队参与暴力视频游戏的儿童相比单独参与暴力游戏的儿童体验较少的敌意感;合作参与暴力视频游戏的儿童的攻击性认知会减少。与参与竞争性游戏的儿童相比,参与合作*****游戏能够增加其之后的合作行为。不仅如此,视频游戏还可以促进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提高儿童参与公共活动的热情,并更多地参与公益活动(慈善募捐)。
, http://www.100md.com
四、视频游戏对儿童动机发展的积极影响
视频游戏的魅力在于能够“诱惑”各年龄层的人进入虚拟情境,并努力完成游戏目标,即使面对失败也依然坚持。究竟是什么让游戏者那么着迷呢?近十年来的研究发现,个体坚持参与游戏的动机才是个体成功的关键。其中,引发儿童坚持参与游戏的最直接原因是视频游戏中的直接反馈(例如,得分、游戏币、迷宫的出口),它使儿童的发展处于“最近发展区”内。具体来说,游戏难度不断调整,如提高策略难度、缩短游戏时间和增加问题复杂度等,从而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使儿童不断地形成平衡挑战与挫折间关系的动机。另一方面,视频游戏与儿童的信念有关,其中信念是动机形成的基础。研究表明,带有特质特点的夸奖语句(如“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会使儿童形成固定的智力观念,即智力是固定不变、不可提高的先天特质。而被夸奖具有努力特质的儿童(如“你真是好努力地解决问题呀!”)会使他们形成智力发展观念,即智力是可塑造的,可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得到发展。儿童对智力发展论的接受度越高,其在挑战环境中的坚持性越好。游戏正是以第二种智力发展观念为基础,依据游戏者的挑战程度向游戏者提供具体且直接的反馈。因此,从这一观点来看,视频游戏是儿童获取智力发展信念的重要活动。视频游戏中的失败行为也可促进儿童动机的发展。失败时,儿童会拥有重新争取胜利的强烈动机及完成目标的“乐观”态度。虽然儿童在游戏中偶尔感受到消极情绪,但这些失败体验并没导致儿童出现愤怒、失望或伤心等负面情绪,相反地却让他们表现出兴奋、兴趣或愉悦等积极情绪。
, http://www.100md.com
有国外研究者运用构词迷任务(anagram-riddle task)考察视频游戏中的坚持性与现实中解决问题的持续时间两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在视频游戏中的坚持性对儿童在游戏外解决困难谜题的持续时间具有预测作用,进一步证实了视频游戏对个体动机发展的促进作用。虽然视频游戏常被认为是一种无聊的消遣活动,然而,大量研究证实,游戏能培养儿童坚持不懈的良好动机,这种动机还可泛化到学校情境中。那么,具体哪种游戏能培养这些良好的动机?还是儿童的人格和偏好影响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动机的形成?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析。
五、视频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视频游戏对儿童形成新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并且较多地应用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方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视频游戏具有较高的知识性。视频游戏本身会承载很多知识,例如“三国志”等一些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游戏,能让儿童间接了解到众多的三国知识,即使是一些枪战类的射击游戏,也可以让儿童通过观察和试误的方式了解各种武器和工具。视频游戏不仅可以承载理论知识,还可以承载道德观念方面的知识,如“超级阳光马里奥”等亲社会视频游戏可以显著抑制儿童的内隐攻击性认知,从而使儿童展现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 http://www.100md.com
其次,视频游戏能有效激发儿童和青少年的积极信念,使个体主动探索、了解游戏所必需的知识内容。因此,如果能将书本知识或需传授的道德观念融入到视频游戏中,让这些成为通关所需要的知识,这将大大提高儿童学习的自主性,消除儿童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厌烦心理。
再次,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尤其是在接受行为治疗时,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而适当的游戏可以减缓这些消极情绪。
最后,儿童期个体正处在认知、智力等的发展阶段,适当的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空间分辨、问题解决等认知机能的发展,提高儿童的创造力。除此,视频游戏还可以培养儿童坚持不懈的品质,这也是成功所必需的品质。视频游戏不仅有益于普通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出现心理问题需要治疗干预的儿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如视频游戏可以解决评估干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经常需要特殊照顾,因此可能会有一段时间难以进行评估治疗,或者在治疗期间他们可能要到其他的地方生活、工作和学习。而专门为心理健康干预设计的游戏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不论被干预者居住在什么地方,关于他们的信息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递出来。而且,相较于常规治疗,游戏治疗可能存在较少的社会评价效应,易于被个体接受。另外,大部分学校和家庭难以负担昂贵的个人或团体治疗费用,这时可采用视频游戏的形式对儿童进行干预治疗。因为,视频游戏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治疗训练时间,也不需要租赁设备,显著降低了心理干预治疗的成本。, http://www.100md.com(张珊珊 张野 陈萌萌 吕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