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班会课中团体心理游戏的运用(2)
【案例3】拼图游戏
初中生正处在形成和稳固自我形象的重要时期。学生们都很关注自己的形象,渴望自己在同伴中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却又对自己有各种疑惑,最终发展成自责、自卑心理。班主任需要开设培养自信心的主题班会课。通常班主任会找来许多励志的案例或名言鼓励大家,但说服力仍不足。为了让学生明白“不用苛求完美”的道理,我们尝试开展“拼图游戏”。
玩法:教师事先将四幅完整图形剪成小片,游戏时各小组派代表领取图片,发放给组员,人手一份。等每个人都拿到图片后,听教师口令,离开座位寻找伙伴。收拾出一张干净的桌面,将各人手中的图片凑到一起,进行拼图游戏。其实不可能拼完整,因为教师每幅图都拿走了一角。教师趁机询问:“在刚才的寻找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受?拼不起来时,又有什么感受?”学生感悟到: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不苛求完美,悦纳自身的不足。
游戏效果:学生在游戏中经历了着急、失落和顿悟的过程,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 百拇医药
【案例4】纸上承重
初二有些班主任会根据本班情况考虑开设抗挫折的主题班会课,通常会借助名人名言来鼓励大家,所选的伟人如何在挫折中成长的故事往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对学生的触动不大。为了让学生对“挫折有利成长”的观念有个感性认识,我们开展了“纸上承重”游戏。
玩法:以小组为单位,在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张椅子上摆一张纸。小组思考讨论:如何在这张纸上放上一只钢笔,甚至是一本书,而这张纸能承受得住。引导学生感悟:把这张纸一次一次地折叠,纸的承受力也在一次一次地增加,就像一次次的挫折反而使我们的心理承受力增强。
游戏效果:游戏中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学生在不断尝试中体会到的,而不是别人灌输的,所以说服力更强,学生印象也更深刻。
(三)结束阶段
课堂结束时开展团体游戏,其目的是协助学生们回顾在班会课中取得的成果,提升认识,为回到现实生活中作准备。需要注重每位学生回顾自身的收获和感受,最好以书面的形式把认知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也可以在自助的同时互助。
, http://www.100md.com
【案例5】烦恼应对树
到课程的最后,学生预见到团体活动即将结束,往往不再以高昂的热情参与,同时会出现能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本课所学的疑惑。但大多数班主任不会察觉到这些心理需求,以教师小结本课知识、温馨祝福等方式,单方面草草收尾。为了协助学生有信心回归生活情景,我们开展“烦恼应对树”游戏。
玩法:根据课堂的收获,每个小组描绘“烦恼应对树”(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有更针对性地讨论),并在树枝处写上能够帮助自己化解烦恼的方法或想法,小组合作完成后贴到黑板上。小组代表在全班学生面前分享本小组的观点。分享结束后,每位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录觉得对自己最有效的3~5条方法,并在小组内分享如果自己遇到问题情境时如何运用今天所学。
游戏效果:问题解决的方案是在头脑风暴中得出的,众多方法中学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并在小组分享中尝试解决自己的现实问题,增加回归生活情景的信心。
, http://www.100md.com
【案例6】爱心卡
结尾时,除了要考虑学生提升认知、增加信心之外,还要考虑初中生群体中同伴互助的力量。正向暗示技巧不仅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也可以用在别人身上。我们请学生制作一份“爱心卡”送给需要的学生。
玩法:学生制作“爱心卡”,用一些正向暗示的语言鼓励自己最好的朋友或者最需要的同学。如,“你很棒”“你一定能”“你肯定能”“我相信你能”等。
游戏效果:游戏营造了一个充满积极向上力量的班级氛围,学生在自助和互助中彼此提升。
三、班会课中运用团体心理游戏的注意事项
团体心理游戏形式新,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游戏导入,学生能快速积极地融入课堂;过程中,游戏可以增加体验,使结论更有说服力;结束时,游戏可以助人自助,使所学回归生活。 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团体心理游戏的局限性:团体心理游戏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如果遇上教师对游戏流程不熟、掌控不稳、学生散漫等问题,不仅耗时,还会破坏氛围,难以收场;开展团体游戏对场地的要求较高,班会课又通常在各自教室内进行,有些游戏只能选择部分学生参加,或者因为场地问题,不少游戏根本无法进行;团体心理游戏的成功与否与实际游戏时教师的主持技术密切相关,需要应变的机智和察言观色的敏锐,但并不是每一位班主任的性格特质都适合主持游戏。 在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团体心理游戏在班会课上运用的注意事项。
, http://www.100md.com
1. 游戏的主题要明确。过程中的游戏要围绕课堂目标,切入口小、主题明确,所出示的资料不要太多、人物不要太杂,活动应该易把握和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游戏真切、直接体验到教学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
2. 游戏的预设要灵活。每节班会课必然有一个德育目标,相应地也会有一个课前预设,包括情境、问题和引导语的设置。但是,预设不能太死,如果将教师要说的每句话都想好,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真实体验和个性思考。实际游戏过程中,更需要班主任的临场智慧,有效评价学生答案的同时,注意主题把握。
3. 游戏的组织要到位。每个游戏活动开展前均要先将活动清楚介绍给学生,要出示活动名称、活动时间、活动道具、活动场地、活动程序、注意事项等。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活动扫描(包括活动点评和教师感言)。
4. 游戏的规模要适中。团体心理游戏往往以分组的形式来活动,分组规模的大小要围绕体验目标来调控。如果辅导的目标是“团体凝聚力”或者话题需要集体舆论的共识,体验规模可以是“超过两人的任何一个团队组合”,甚至可以是全体辅导对象。另外,游戏的时间也要适中。热身游戏如果仅是为了暧场、导课、激趣,建议活动时间在1~2分钟即可。当然有些热身游戏甚至可以贯穿一节课,用一个游戏的层层思考、反复试验、讨论分享,也可以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杭州,310052)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叶丽霞)
初中生正处在形成和稳固自我形象的重要时期。学生们都很关注自己的形象,渴望自己在同伴中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却又对自己有各种疑惑,最终发展成自责、自卑心理。班主任需要开设培养自信心的主题班会课。通常班主任会找来许多励志的案例或名言鼓励大家,但说服力仍不足。为了让学生明白“不用苛求完美”的道理,我们尝试开展“拼图游戏”。
玩法:教师事先将四幅完整图形剪成小片,游戏时各小组派代表领取图片,发放给组员,人手一份。等每个人都拿到图片后,听教师口令,离开座位寻找伙伴。收拾出一张干净的桌面,将各人手中的图片凑到一起,进行拼图游戏。其实不可能拼完整,因为教师每幅图都拿走了一角。教师趁机询问:“在刚才的寻找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受?拼不起来时,又有什么感受?”学生感悟到: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不苛求完美,悦纳自身的不足。
游戏效果:学生在游戏中经历了着急、失落和顿悟的过程,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 百拇医药
【案例4】纸上承重
初二有些班主任会根据本班情况考虑开设抗挫折的主题班会课,通常会借助名人名言来鼓励大家,所选的伟人如何在挫折中成长的故事往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对学生的触动不大。为了让学生对“挫折有利成长”的观念有个感性认识,我们开展了“纸上承重”游戏。
玩法:以小组为单位,在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张椅子上摆一张纸。小组思考讨论:如何在这张纸上放上一只钢笔,甚至是一本书,而这张纸能承受得住。引导学生感悟:把这张纸一次一次地折叠,纸的承受力也在一次一次地增加,就像一次次的挫折反而使我们的心理承受力增强。
游戏效果:游戏中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学生在不断尝试中体会到的,而不是别人灌输的,所以说服力更强,学生印象也更深刻。
(三)结束阶段
课堂结束时开展团体游戏,其目的是协助学生们回顾在班会课中取得的成果,提升认识,为回到现实生活中作准备。需要注重每位学生回顾自身的收获和感受,最好以书面的形式把认知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也可以在自助的同时互助。
, http://www.100md.com
【案例5】烦恼应对树
到课程的最后,学生预见到团体活动即将结束,往往不再以高昂的热情参与,同时会出现能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本课所学的疑惑。但大多数班主任不会察觉到这些心理需求,以教师小结本课知识、温馨祝福等方式,单方面草草收尾。为了协助学生有信心回归生活情景,我们开展“烦恼应对树”游戏。
玩法:根据课堂的收获,每个小组描绘“烦恼应对树”(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有更针对性地讨论),并在树枝处写上能够帮助自己化解烦恼的方法或想法,小组合作完成后贴到黑板上。小组代表在全班学生面前分享本小组的观点。分享结束后,每位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录觉得对自己最有效的3~5条方法,并在小组内分享如果自己遇到问题情境时如何运用今天所学。
游戏效果:问题解决的方案是在头脑风暴中得出的,众多方法中学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并在小组分享中尝试解决自己的现实问题,增加回归生活情景的信心。
, http://www.100md.com
【案例6】爱心卡
结尾时,除了要考虑学生提升认知、增加信心之外,还要考虑初中生群体中同伴互助的力量。正向暗示技巧不仅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也可以用在别人身上。我们请学生制作一份“爱心卡”送给需要的学生。
玩法:学生制作“爱心卡”,用一些正向暗示的语言鼓励自己最好的朋友或者最需要的同学。如,“你很棒”“你一定能”“你肯定能”“我相信你能”等。
游戏效果:游戏营造了一个充满积极向上力量的班级氛围,学生在自助和互助中彼此提升。
三、班会课中运用团体心理游戏的注意事项
团体心理游戏形式新,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游戏导入,学生能快速积极地融入课堂;过程中,游戏可以增加体验,使结论更有说服力;结束时,游戏可以助人自助,使所学回归生活。 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团体心理游戏的局限性:团体心理游戏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如果遇上教师对游戏流程不熟、掌控不稳、学生散漫等问题,不仅耗时,还会破坏氛围,难以收场;开展团体游戏对场地的要求较高,班会课又通常在各自教室内进行,有些游戏只能选择部分学生参加,或者因为场地问题,不少游戏根本无法进行;团体心理游戏的成功与否与实际游戏时教师的主持技术密切相关,需要应变的机智和察言观色的敏锐,但并不是每一位班主任的性格特质都适合主持游戏。 在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团体心理游戏在班会课上运用的注意事项。
, http://www.100md.com
1. 游戏的主题要明确。过程中的游戏要围绕课堂目标,切入口小、主题明确,所出示的资料不要太多、人物不要太杂,活动应该易把握和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游戏真切、直接体验到教学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
2. 游戏的预设要灵活。每节班会课必然有一个德育目标,相应地也会有一个课前预设,包括情境、问题和引导语的设置。但是,预设不能太死,如果将教师要说的每句话都想好,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真实体验和个性思考。实际游戏过程中,更需要班主任的临场智慧,有效评价学生答案的同时,注意主题把握。
3. 游戏的组织要到位。每个游戏活动开展前均要先将活动清楚介绍给学生,要出示活动名称、活动时间、活动道具、活动场地、活动程序、注意事项等。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活动扫描(包括活动点评和教师感言)。
4. 游戏的规模要适中。团体心理游戏往往以分组的形式来活动,分组规模的大小要围绕体验目标来调控。如果辅导的目标是“团体凝聚力”或者话题需要集体舆论的共识,体验规模可以是“超过两人的任何一个团队组合”,甚至可以是全体辅导对象。另外,游戏的时间也要适中。热身游戏如果仅是为了暧场、导课、激趣,建议活动时间在1~2分钟即可。当然有些热身游戏甚至可以贯穿一节课,用一个游戏的层层思考、反复试验、讨论分享,也可以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杭州,310052)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叶丽霞)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