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控制干预的研究综述(1)
〔摘要〕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在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延迟满足的过程,是个体能够制定、执行计划,并对自己的行为调控保证达成目的的能力。本文在了解儿童自我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自我控制干预研究领域中主要的技术与理论进行了梳理,以期能为自我控制干预技术和方法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儿童;自我控制;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01-0004-05
一、自我控制的含义
自我控制是个体发展与成熟过程中的关键变量,对于个体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自我控制的定义,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Kopp[1]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功能,是个体的一种内在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一组相关行为,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制约或引发特定的行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社会情景的行为方式。宋辉和杨丽珠[2]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能力。尽管自我控制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是研究者一致认为,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包括对内部心理活动的控制和对外部行为的控制,进一步可细分为动作和运动控制、认知活动控制以及情绪情感控制。
, 百拇医药
二、儿童时期发展自我控制的意义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个体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的标志,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以及人格品质的发展。学会内化成人的期望和要求,遵从社会规范与习俗,约束自我行为的能力是儿童学业、社交成功的必备条件[3]。已有许多研究显示,适度的自我控制能力对积极乐观的态度、自信心等身心健康指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低自我控制与很多不良行为有关,如成人的吸烟、酗酒,儿童的逃学、成绩不良、学业期望低等[5]。自我控制水平高的个体一般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能够取得较高的成绩,人际交往比较和谐,并且,有较少的病理表现[6]。可见,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自我控制能力是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中比较稳定的个人品质,这种稳定的个人品质的形成与儿童早年所受的教育和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相应能力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关键期。我们培养教育儿童,也要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把握他们成长的关键期进行教育,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逐渐完善的,是由他控到自控,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对机体动作的控制逐渐深化到对认知和情感的控制,从外部控制到内部控制的转化过程。总的来说,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在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上,存在关键的年龄阶段,一般认为,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在4~5 岁[7]。
, 百拇医药
小学阶段正是个体身体、智力和社会性机能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所以小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策略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呢?我们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希望能够开发出一套系统的自我控制干预课程,以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体的社会化以及矫正儿童的行为问题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
自我控制能力是一种由先天因素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共同影响的能力,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而且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性,受生理因素、家庭教养方式、言语指导、情绪情感、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影响及制约。
(一)生理因素
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其大脑的发育水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儿童刚一出生时,大脑皮质抑制机能尚不成熟,而兴奋功能则占据很大的优势,所以,儿童表现出极大的冲动性。随着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约从四岁开始,内抑制功能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儿童开始逐步学习控制自己的活动和情绪。随着儿童的皮质抑制机能的逐渐完善,儿童的兴奋和抑制逐渐趋于平衡,使得儿童逐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儿童自我控制的水平。
, 百拇医药
(二)家庭教养方式
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童出生后的前三年对其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从出生至入学前,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环境,比如家庭氛围、教养方式、家庭文化、父母的处事风格等。同样,这些因素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特质,同时也可以使其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而在暴力、冷淡、疏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攻击侵犯行为,要么过度自控要么缺乏自控能力。另外,成人对儿童实施控制的方式及使用的策略,对儿童的行为及以后的个性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包括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严厉,期望高,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他们的指示,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情绪压抑、盲目顺从等过度自控的特征。放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低、规定少,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性格放纵、独立性差、自我控制水平低等特征。民主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主动探究事物,针对孩子的不当行为采用说服、引导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孩子能够自觉抵制诱惑,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 百拇医药
(三)言语指导
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儿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是以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为基础的。而思维发展的载体就是语言。儿童思维发展的顺序依次是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发展过程也是借助言语不断内化的过程。所以,言语指导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研究也证实,父母有效的言语指导和儿童的自我言语指导都有利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Mischel在“延迟满足”实验中发现,如果儿童得到成人的言语指导——“想有趣的事”来分散其对奖品的注意力,即使奖品在场的条件下,也能极大地促进儿童的延迟满足。维果斯基通过对学前儿童的观察发现,儿童经常在游戏或从事一项活动时自言自语,他称之为“自我言语”,这种自我言语可以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便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许多研究证实,自我言语是儿童重要的自我调节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儿童监督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http://www.100md.com(李晖 胡晓蓉 范晓玲)
〔关键词〕儿童;自我控制;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01-0004-05
一、自我控制的含义
自我控制是个体发展与成熟过程中的关键变量,对于个体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自我控制的定义,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Kopp[1]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功能,是个体的一种内在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一组相关行为,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制约或引发特定的行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社会情景的行为方式。宋辉和杨丽珠[2]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能力。尽管自我控制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是研究者一致认为,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包括对内部心理活动的控制和对外部行为的控制,进一步可细分为动作和运动控制、认知活动控制以及情绪情感控制。
, 百拇医药
二、儿童时期发展自我控制的意义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个体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的标志,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以及人格品质的发展。学会内化成人的期望和要求,遵从社会规范与习俗,约束自我行为的能力是儿童学业、社交成功的必备条件[3]。已有许多研究显示,适度的自我控制能力对积极乐观的态度、自信心等身心健康指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低自我控制与很多不良行为有关,如成人的吸烟、酗酒,儿童的逃学、成绩不良、学业期望低等[5]。自我控制水平高的个体一般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能够取得较高的成绩,人际交往比较和谐,并且,有较少的病理表现[6]。可见,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自我控制能力是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中比较稳定的个人品质,这种稳定的个人品质的形成与儿童早年所受的教育和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相应能力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关键期。我们培养教育儿童,也要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把握他们成长的关键期进行教育,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逐渐完善的,是由他控到自控,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对机体动作的控制逐渐深化到对认知和情感的控制,从外部控制到内部控制的转化过程。总的来说,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在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上,存在关键的年龄阶段,一般认为,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在4~5 岁[7]。
, 百拇医药
小学阶段正是个体身体、智力和社会性机能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所以小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策略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呢?我们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希望能够开发出一套系统的自我控制干预课程,以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体的社会化以及矫正儿童的行为问题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
自我控制能力是一种由先天因素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共同影响的能力,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而且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性,受生理因素、家庭教养方式、言语指导、情绪情感、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影响及制约。
(一)生理因素
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其大脑的发育水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儿童刚一出生时,大脑皮质抑制机能尚不成熟,而兴奋功能则占据很大的优势,所以,儿童表现出极大的冲动性。随着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约从四岁开始,内抑制功能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儿童开始逐步学习控制自己的活动和情绪。随着儿童的皮质抑制机能的逐渐完善,儿童的兴奋和抑制逐渐趋于平衡,使得儿童逐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儿童自我控制的水平。
, 百拇医药
(二)家庭教养方式
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童出生后的前三年对其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从出生至入学前,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环境,比如家庭氛围、教养方式、家庭文化、父母的处事风格等。同样,这些因素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特质,同时也可以使其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而在暴力、冷淡、疏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攻击侵犯行为,要么过度自控要么缺乏自控能力。另外,成人对儿童实施控制的方式及使用的策略,对儿童的行为及以后的个性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包括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严厉,期望高,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他们的指示,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情绪压抑、盲目顺从等过度自控的特征。放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低、规定少,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性格放纵、独立性差、自我控制水平低等特征。民主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主动探究事物,针对孩子的不当行为采用说服、引导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孩子能够自觉抵制诱惑,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 百拇医药
(三)言语指导
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儿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是以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为基础的。而思维发展的载体就是语言。儿童思维发展的顺序依次是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发展过程也是借助言语不断内化的过程。所以,言语指导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研究也证实,父母有效的言语指导和儿童的自我言语指导都有利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Mischel在“延迟满足”实验中发现,如果儿童得到成人的言语指导——“想有趣的事”来分散其对奖品的注意力,即使奖品在场的条件下,也能极大地促进儿童的延迟满足。维果斯基通过对学前儿童的观察发现,儿童经常在游戏或从事一项活动时自言自语,他称之为“自我言语”,这种自我言语可以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便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许多研究证实,自我言语是儿童重要的自我调节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儿童监督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http://www.100md.com(李晖 胡晓蓉 范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