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2774119
基于『心理契约教育论』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2期
基于『心理契约教育论』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漫,万象在旁。”这是司空图壮硕的艺术精神。心理契约教育的表现力,能突显个体的本土化学习意识,在知觉经验的支配下将内在的思维世界与经验联系起来,释放经验主导下的差异学习力。

    三、变异组织“形式化”,让直觉指导思维,顺应审美数学观

    心理契约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文艺从它的左邻宗教获得深厚热情的灌溉,从它的右邻哲学获得深隽的人生智慧和宇宙观念,文学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实现美。”把这种联系美的能力借用到数学教育中,则反映心理契约教育的关联美和联想美,自我心理契约教育从左邻哲学获得预约美的能力,从右邻数学获得展现美的契机。数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教育科学,是客观世界的组成部分,从属于认识论范畴。以梯级思维为逻辑线索,在变异功能作用下呈现形式化的形式美(变化或变式),而形式美是一种直觉层面的思维审美,是造美教学观施加作用的结果。无论变异、变式还是变化,都为思维形式美的组织化创造了心理准备状态,让直觉因形式化思维美而流转万千,思维因视觉美的形式化而气韵生动。
, 百拇医药
    “间接性关联”是心理契约教育的审美单位,基于“关系性理解”的形式化关联是自我心理契约教育预约美的方向,能让抽象思维走向审美直觉、让思维美的内隐逻辑趋于外显关联,形式化思维因经历“间接-直接-间接”的审美过程而澄明空灵,提升心理契约教育的审美度。皮亚杰指出,“数学抽象活动具有间接性,是以已经得到建构的数学对象为原形的间接抽象。”把皮亚杰的建构观融合到基于心理契约审美教育的数学课堂,则反映在三个“形式化”思维审美层面:一是心理契约教育行为的发生离不开审美“变异理论”的智力支持;二是间接关联下的元认知行为是心理契约教育的高级审美期待;三是由“工具性理解”到“关系性理解”是衡量心理契约教育审美水平的隐形标尺。

    课例“字母表示数”,是这样渗透审美规律背后的符号化思想的。E形图是由边长为1的正方形按照某种规律排列组成的:(1)分析数据,画出图形并完成表格;(2)观察表格,推测第n个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为 ;图形的周长为 (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3)当n=2014时,计算图形的周长;(4)请你设计类同的H形图问题串;(5)你还能设计具有相似规律的什么图形组?
, http://www.100md.com
    由E形图的符号化过程到H形图方案设计以及关联审美思维作用下的可能性的T形图、Y形图、X形图的研究,体现心理契约教育的形式化思维审美,反映变异理论指导的中国传统教育变式的审美力量。问题(2)一般化符号思想的归结过程就是形式化思维间接表达审美的过程,无论是规律形图的研究、还是方案的设计以及建模思想的初步形成,都离不开元认知思维的间接审美作用,反映心理契约教育的间接审美力、意志审美力和联想审美力以及范式数学审美教育观。“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这句日本教育孩子的名言融通着心理契约教育的审美预约力和能动力。

    “让孩子的思维像野花一样生长”“一朵玫瑰并不需要布道”这些包含心理期待教育要素的文字都在一定哲学审美层面反映心理契约教育的本体力量,体现教育审美数学观。

    概言之,一切事物通过中介而联系。只有能够在看上去不相干的事物之间发现共同点或相似性,进而帮助学习者通过相似联系和相似运动,达到以类行杂、不类而类、理殊趣同、一以贯之,才是心理契约教育的本体价值。契(期)约本身融贯了一种“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的审美境界,突出了形而上哲学层面“道心惟微,神理设教”的审美理想。

    另外,心理契约教育作为教学论是对人文学习特征的高度概括,作为认识论是对生命认知的上位理解,作为方法论是对学习者精神独立的行动认同。心理契约教育的功能不止于学科教育的理想力,还在于审美情感缓存的无限力。

    (作者单位:1.江苏省连云港市幸福路中学,连云港,222023;2.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连云港,222006)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朱桂凤?孙朝仁)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