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2773817
基于『心理契约教育论』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2期
     〔关键词〕心理契约教育论;数学教学;本体价值

    “心理契约”一词最早出现在阿奇利斯(Chris Argyris)1960年所著的《理解组织行为》(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 Behavior)一书,用以描述雇主和雇员之间所存在的未能用文本规约的隐性心理期待。借用到数学教育领域,则是指“数学教育关系中存在的一系列彼此期待的主观信念,是教育关系双方期望的集合形态,反映了教育关系的本体面貌。”

    具体到数学教学实践层面,心理契约教育的意旨是基于学习者内在需要,通过心理因素的外部作用,将其转化为内在的行为动能,终归于情意信念系统,得到学习情感的积极认同,实现意志系统中自我监控和调节的缓存功能,达成学习期待效能机制的秩序化。

    笔者认为,心理契约教育论的实体功能就在于顺应原初生命观、在地学习观、审美数学观。现结合近期省级教研活动的课堂展示模块(以“认识简单几何体”“平面直角坐标系”“字母表示数”为研究载体)以及五年的实践与探索经历,以期呈现心理契约教育论的概貌和本体价值。
, http://www.100md.com
    一、活动方式“官能化”,让感觉支持认知,顺应原初生命观

    心理契约教育论的出发点是顺应原初生命认知观。“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恩格斯的辩证唯物论,在一定层面反应了心理契约教育范畴的认识形态。这里的“原则”不仅是对客观对象(自然界)抽象的结果,更是对抽象过程的辩证理解。若把这种包含心理契约的研究观念放到数学教育领域,则反应认知系统论的人性化倾向,强调教育要素的选择要受原初生命特征的制约。只有关注官能(五官并用)作用的教育策略,才能使得生命认知顺应自然人的秉性特征,发挥官能集合体的能动作用,让感觉成为认知的“快车道”。正如“山川草木,造化自然”的绘画境界,认知力量的最大化正是原初生命观努力的结果。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是一种带有明显心理特征和浓厚个体感情倾向的心理契约教育论断,恰恰是不确定的那些因素成就辩证视域下的相对成功。正如蒙台梭利所指出的,“必须为儿童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氛围,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这里的“适当”“迫切”都是一种心理认知活动的前概念,在“度”的把握上具有不确定性。前者指认知方式的选择要适当,后者指学习行为要符合生命原初特征,最能扣住“度”的学习行为就是选择“做”,“能做则做”是对心理契约教育本质的具体刻画与描述。
, 百拇医药
    课例“认识简单几何体”中的“摸几何体”组织行为,就反应了官能化心理契约教育的主旨。该模块组织形态是:在“制作几何体”环节,要求利用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围成一个几何体,并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在“认识几何体”环节,要求将上面所制作的几何体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通过触摸辨认出几何体,并说明理由。这种从感觉思维出发的“玩数学”的活动,属于认知的生命化活动范畴。“制作”是生命观意识支配下的五官并用的结果,“触摸”是感觉综合分析的表象结果,“摸几何体”的过程就是对几何体特征的体验辨认过程,而要求个体对几何体相关概念实现表征化则是心理契约教育的表现,反应原初生命教化观。当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界研究表明,知识的获取10%来自于读,20%来自于听,30%来自于看,70%来自于说,90%来自于做。这一常识启示我们,要给学生五官并用的探索平台,重视基于感觉之上的“做”“说”,唤醒认知思维的自觉性和情感觉悟,实现感觉教育的官能化,落实“感觉制约认知”的原初生命教育观。

    事实上,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开展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制作和触摸本身就是官能作用的具体化,体现对生命及认知自然属性的尊重和理解,落实生命化课程建设的导向。
, 百拇医药
    二、研究形式“本土化”,让知觉支撑经验,顺应在地学习观

    心理契约教育具有在地性,能落实基于“个”经验之上的公共“类”知觉,反映课程教育的变异性(变换视角看问题的能力)。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这里的关键词是“实际”和“定义”,“实际”包含两层哲学含义:一是研究物质运动参照系形态的本土化,学习场依存倾向的在地性,反映“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辩证视角;二是一切学习行为的运行都必须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心理水平,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使得经验在知觉的作用下,由个体化走向客观化。而“定义”作为一种抽象的概括物,属于认识形态范畴,其依存条件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性,这就从侧面强调研究问题要从研究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落实本土化学习观。

    反思是心理契约教育的基本图式。杜威指出,“反思性思维恰是一种最好的思维方式,它是学生从学习到习得的最好见证。”这里的关键词“反思性思维”就是心理契约教育的高位期待,反映由“迁”到“移”,由“能”到“力”的情意作用;而由学习到习得则是心理期待的一种张力外显,反映教育理应回归“个”经验的本土化和学习群体的本体化,本土化研究行为的达成必须关注两个层面:一是基于“罗森塔尔效应”构建问题组织体系,发挥内在情感共鸣的烘托作用,将心理情感融入认知意识,实现经验泛化组织形态的突变;二是自我心理契约体系的惯习养成,让知觉经验适合学习者的心理最近发展区,在本土化意识支配下,形成稳定的能力形态的期望值,自觉将问题本土化的形式力转化为意志支配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进而提升学习信念系统的情感力和期望力。
, 百拇医药
    课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现场是这样呈现“有序实数对”概念的:小丽说,新浦中学在通灌北路西边50米,解放路北边300米。根据小丽的提示,你能图示并找出新浦中学的位置吗?在学生经历本土化认识形态的画图、思辨、阐释、标示并表示后,给出“有序实数对”表示平面内点坐标的范式;接着呈现知觉经验形态的组织行为,让学生在反思经验中自动产生自我心理期待。设置的反思性问题是:(1)小丽是怎样描述新浦中学位置的?(2)小丽可以省去“北边”和“西边”这几个字吗?(3)如果小丽说在“解放路北边、通灌北路西边”,你能准确找到新浦中学吗?(4)若小丽只说在“通灌北路西边50米”,或只说在“解放路北边300米”,情况又怎样呢?经历上述活动,你认为怎样表示平面内的点?由教材中“找音乐喷泉”变异为找新浦中学,这是一种本土化学习组织意识,体现问题教育形态的亲和力和人文关怀,体现了教育要素受体和予体的心理契约以及自我心理契约的教育意识。而变异问题组的设置,使得原本抽象的“坐标”具体化,随之认知信念系统产生成就感,引动了情意系统的“罗森塔尔效应”。“个”知觉经验在研讨的平台上自动公共化、图式化并结构化,使得自我认同感明显增强,形成认同力和希望力。, 百拇医药(朱桂凤?孙朝仁)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