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来临,父母该怎么爱(1)
〔关键词〕二胎政策;大孩;亲子沟通
写这篇文章,我不是以一个父母的视角,也不是以一个心理教师的视角,而是以一个“大孩”的身份来讲述自己的希望和期待。
之前一则“13岁女孩自杀逼父母放弃二胎”的新闻让无数人感到惊讶,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孩子对于爱的占有是如此的强烈,要想顺利迎接二孩的到来,必须做好大孩的思想工作。其实这样的问题一直都在,只是过去的孩子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毁灭性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年前,当我爸爸说可不可以让妈妈给你生一个弟弟或妹妹,以后就有个人帮你分担时,我明白自己的“小太阳”生活即将远离,也隐隐感觉到会有麻烦出现,但那句温柔的询问,让我怀抱着对新生命的美好期待,开始了新的生活。
如果一切都没有变,只是多了个孩子,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事实是总有一些是会变的,而且是往坏的方向。在弟弟出生后,我就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妈妈总是很生气,觉得我什么忙都帮不上。我很努力地去讨好,满怀热情想去爱他们,却发现自己早已被负面情绪遮住了眼睛,迷失在嫉妒和伤心的丛林里。短短的时间内,大人便发现我变成一个容易生气,不爱说话的犟石头。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小人儿,甚至还写了一篇作文讲述妈妈的不好,碰上语文老师又是个直脾气,当面就教训起了我爸妈,又引出了一场“轩然大波”。后来,我就变成了一个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的怪孩子,就这么阴阴沉沉地度过了青春期,也离家人越来越远。成年后,接触到心理学,开始审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虽能做到释怀,但心里仍然会有隐隐的疼痛。
, http://www.100md.com
这并不是一个人的伤感,而是一个大群体始终过不了的一个心里的坎。
我一个朋友的弟弟有段时间工作没着落,每次她回家,妈妈便冷言冷语,说都是因为她的建议填的破专业,害得现在搞成这样。她总是一声不吭地听着,把所有的情绪都往里压着,直到有一次朋友聚会,她崩溃大哭,历数幼时的种种委屈,浑身发抖,让一旁的朋友不知从何安慰。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成年后现实中的一些挫折,很容易让他们将幼时的痛苦回忆翻出来,一遍遍地回忆,一次次地伤害自己。安德烈·莫罗阿在《人生五大问题》中提到“长子(长女)的心理,其终生都是可以辨认的,第一个生的常留恋以往,他是保守的,有的是悲哀的,他爱谈起他的幼年,因为那是他最幸福的时期”,我想他们也是最容易回忆过去的,记忆里那个沉默寡言或者极度叛逆的孩子,时不时就跳到现实生活中,悄悄提醒过去那段让人煎熬的时期。出于一颗好奇的心,我收集了很多长子(长女)的回忆,发现里面最多的是莫名其妙的白眼、突如其来的责骂和一种渴望爱而不得的失落心情。这些回忆的制造者无疑就是他们最重视的人,父母。
, 百拇医药
父母爱的方式至关重要,会让孩子的心回到家里,愿意理解和分担。
一、情绪稳定,是爱的基本能力
二孩到来,很多父母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生活品质下降,这些种种都会导致父母本身出现情绪问题。一些父母会因为很小的事情,甚至没来由的,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可怜的”大孩就是父母情绪的发泄口之一。我听到过好几个哥哥姐姐说起,小时候,不帮妈妈干家务是肯定会被骂的,帮了没弄干净也会被骂,帮了弄干净了还是会被骂,大人总是在生气,而生气的原因飘忽不定,难以捉摸。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势必会感到压抑,性格上会变得自卑、易怒。所以,父母一定要学会让自己情绪稳定下来。
第一,发脾气前,问问自己为什么。
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当父母有焦虑、愤怒或生气等负面情绪时,应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生气:探索自己内心的想法,找出想法的不合理之处,用正确的认知来应对。比如孩子不愿意跟亲戚打招呼,妈妈觉得很没有面子,感到生气。面对这样的情况,妈妈可以先找找自己不合理的想法,它可能是“小孩子没有礼貌,不知道尊重别人”。接下来思考一下这个想法的不合理之处:用一件事来给孩子的品行下定义,过分夸大;孩子当时可能正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孩子不是很熟悉那个亲戚,感到害羞等等。在思考的过程中,妈妈发现自己想法的不合理,建立正确的想法,用包容的心去接纳孩子,并在行动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当然,一个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找到儿时自己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同样的情绪会在不同的时空进行传递。如果能对过去的自己进行探索并接纳那时候的伤痛,也许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吧。
, http://www.100md.com
第二,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很多父母在发脾气时,经常会说这么一句:你认不认错,你知不知道错了?孩子在“武力”压迫下,哭着喊:知道错了!再也不敢了!这样的回答看似毫无问题,但仔细分析下,隐藏着太多讯息。
首先,孩子认错的真实原因被模糊化,他们的哭泣到底是害怕挨打还是对自己犯的错感到愧疚呢?
其次,没有明确那个“错的地方”。父母和孩子的对话是一种封闭式的应答,并没有对真正的问题进行展开,孩子很有可能一边哭着说知道了,一边脑子还糊里糊涂。
最后,没有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都有其不同的认知特点,他们在成人的世界探索着,并慢慢地适应着。有些新问题的出现,孩子是真的不知道应对方式的。之前有一则漫画,一个孩子夹着一块鱼肉大叫着:爸爸吃鱼头,妈妈吃鱼尾,中间的给我!漫画原意是讽刺那些小皇帝小公主的以自我为中心。笔者将这幅漫画给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看,他并不理解漫画的原意,他模仿那个漫画中大喊大叫的孩子,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一脸尴尬的父母。这个例子说明孩子有时候犯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错,他们的认知和道德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父母要慢慢引导。
所以父母在控制自己的情绪后,要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并付诸行动。
二、多用强化,慎用惩罚, 百拇医药(郏蒙蒙)
写这篇文章,我不是以一个父母的视角,也不是以一个心理教师的视角,而是以一个“大孩”的身份来讲述自己的希望和期待。
之前一则“13岁女孩自杀逼父母放弃二胎”的新闻让无数人感到惊讶,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孩子对于爱的占有是如此的强烈,要想顺利迎接二孩的到来,必须做好大孩的思想工作。其实这样的问题一直都在,只是过去的孩子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毁灭性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年前,当我爸爸说可不可以让妈妈给你生一个弟弟或妹妹,以后就有个人帮你分担时,我明白自己的“小太阳”生活即将远离,也隐隐感觉到会有麻烦出现,但那句温柔的询问,让我怀抱着对新生命的美好期待,开始了新的生活。
如果一切都没有变,只是多了个孩子,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事实是总有一些是会变的,而且是往坏的方向。在弟弟出生后,我就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妈妈总是很生气,觉得我什么忙都帮不上。我很努力地去讨好,满怀热情想去爱他们,却发现自己早已被负面情绪遮住了眼睛,迷失在嫉妒和伤心的丛林里。短短的时间内,大人便发现我变成一个容易生气,不爱说话的犟石头。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小人儿,甚至还写了一篇作文讲述妈妈的不好,碰上语文老师又是个直脾气,当面就教训起了我爸妈,又引出了一场“轩然大波”。后来,我就变成了一个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的怪孩子,就这么阴阴沉沉地度过了青春期,也离家人越来越远。成年后,接触到心理学,开始审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虽能做到释怀,但心里仍然会有隐隐的疼痛。
, http://www.100md.com
这并不是一个人的伤感,而是一个大群体始终过不了的一个心里的坎。
我一个朋友的弟弟有段时间工作没着落,每次她回家,妈妈便冷言冷语,说都是因为她的建议填的破专业,害得现在搞成这样。她总是一声不吭地听着,把所有的情绪都往里压着,直到有一次朋友聚会,她崩溃大哭,历数幼时的种种委屈,浑身发抖,让一旁的朋友不知从何安慰。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成年后现实中的一些挫折,很容易让他们将幼时的痛苦回忆翻出来,一遍遍地回忆,一次次地伤害自己。安德烈·莫罗阿在《人生五大问题》中提到“长子(长女)的心理,其终生都是可以辨认的,第一个生的常留恋以往,他是保守的,有的是悲哀的,他爱谈起他的幼年,因为那是他最幸福的时期”,我想他们也是最容易回忆过去的,记忆里那个沉默寡言或者极度叛逆的孩子,时不时就跳到现实生活中,悄悄提醒过去那段让人煎熬的时期。出于一颗好奇的心,我收集了很多长子(长女)的回忆,发现里面最多的是莫名其妙的白眼、突如其来的责骂和一种渴望爱而不得的失落心情。这些回忆的制造者无疑就是他们最重视的人,父母。
, 百拇医药
父母爱的方式至关重要,会让孩子的心回到家里,愿意理解和分担。
一、情绪稳定,是爱的基本能力
二孩到来,很多父母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生活品质下降,这些种种都会导致父母本身出现情绪问题。一些父母会因为很小的事情,甚至没来由的,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可怜的”大孩就是父母情绪的发泄口之一。我听到过好几个哥哥姐姐说起,小时候,不帮妈妈干家务是肯定会被骂的,帮了没弄干净也会被骂,帮了弄干净了还是会被骂,大人总是在生气,而生气的原因飘忽不定,难以捉摸。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势必会感到压抑,性格上会变得自卑、易怒。所以,父母一定要学会让自己情绪稳定下来。
第一,发脾气前,问问自己为什么。
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当父母有焦虑、愤怒或生气等负面情绪时,应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生气:探索自己内心的想法,找出想法的不合理之处,用正确的认知来应对。比如孩子不愿意跟亲戚打招呼,妈妈觉得很没有面子,感到生气。面对这样的情况,妈妈可以先找找自己不合理的想法,它可能是“小孩子没有礼貌,不知道尊重别人”。接下来思考一下这个想法的不合理之处:用一件事来给孩子的品行下定义,过分夸大;孩子当时可能正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孩子不是很熟悉那个亲戚,感到害羞等等。在思考的过程中,妈妈发现自己想法的不合理,建立正确的想法,用包容的心去接纳孩子,并在行动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当然,一个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找到儿时自己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同样的情绪会在不同的时空进行传递。如果能对过去的自己进行探索并接纳那时候的伤痛,也许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吧。
, http://www.100md.com
第二,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很多父母在发脾气时,经常会说这么一句:你认不认错,你知不知道错了?孩子在“武力”压迫下,哭着喊:知道错了!再也不敢了!这样的回答看似毫无问题,但仔细分析下,隐藏着太多讯息。
首先,孩子认错的真实原因被模糊化,他们的哭泣到底是害怕挨打还是对自己犯的错感到愧疚呢?
其次,没有明确那个“错的地方”。父母和孩子的对话是一种封闭式的应答,并没有对真正的问题进行展开,孩子很有可能一边哭着说知道了,一边脑子还糊里糊涂。
最后,没有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都有其不同的认知特点,他们在成人的世界探索着,并慢慢地适应着。有些新问题的出现,孩子是真的不知道应对方式的。之前有一则漫画,一个孩子夹着一块鱼肉大叫着:爸爸吃鱼头,妈妈吃鱼尾,中间的给我!漫画原意是讽刺那些小皇帝小公主的以自我为中心。笔者将这幅漫画给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看,他并不理解漫画的原意,他模仿那个漫画中大喊大叫的孩子,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一脸尴尬的父母。这个例子说明孩子有时候犯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错,他们的认知和道德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父母要慢慢引导。
所以父母在控制自己的情绪后,要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并付诸行动。
二、多用强化,慎用惩罚, 百拇医药(郏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