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5期
编号:12767153
动画片中的暴力倾向对儿童认知及行为偏差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5期
     〔摘要〕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飞速发展,动画片中的暴力倾向也呈现泛滥之势。本文通过概述动画片中的暴力性质、手段、内容和呈现方式等,进而分析了暴力倾向导致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生命存在感淡漠以及解决问题感性化,并提出了改善儿童认知偏差及行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动画片;暴力倾向;儿童;认知;偏差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05-0009-04

    近年来,随着我国动画片产业的飞速发展,动画中的暴力倾向也逐渐显露。如《熊出没》这部动画片自从2012年1月在央视少儿频道开播起,在成为儿童最喜欢看的动画片的同时,也向儿童展示了五花八门的暴力镜头。据统计,在《熊出没之丛林总动员》52集中,“光头强”拿电锯对准熊大、熊二以及拿猎枪开火射击的画面出现了21次,在《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104集中,猎枪和电锯也出现了47次。除了一些具体的暴力动作,暴力语言在剧中也多次出现,如“笨蛋”“臭狗熊,受死吧”“滚开”“砍死你”“惹我光头强,熊熊变绵羊”等[1]。这些包含着暴力因素的镜头对判断能力尚未完全发展且数目众多的观众群体——儿童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加之儿童观看动画片的时间长及儿童本身的心智特点,这种暴力倾向对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偏差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一、动画片中的暴力倾向

    (一)暴力性质邪恶居多

    动画中的暴力性质可分为三种:正义暴力,邪恶暴力和其他暴力[2]。正义暴力,即动画中的正面形象为了维护正义对反面角色实施的带有暴力性质的行为和言语。邪恶暴力,即反面角色为了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伤害正面角色。其他暴力,即动画片中其他角色之间的幽默、恶作剧的暴力。目前,流行的动画片中的暴力大多是邪恶的。如,在动画片《熊出没》中,儿童几乎在每一集里都可以看到光头强为了砍树而对熊大、熊二施加各种暴力,或用枪追赶,或设置各种陷阱。经常观看这些邪恶暴力的镜头,儿童会潜移默化地学会其中的一些行为,并会不自觉地在生活中表现出来。

    (二)暴力手段多样化

    暴力手段也称作暴力行为,即施暴主体对受体所采用的暴力,其中包括动作暴力和语言暴力。一般而言,动画片中的动作暴力多于语言暴力。动作暴力更多地伴随千奇百怪的武器出现,如在《熊出没》中,光头强为了消灭狗熊,不仅使用猎枪、炸药等烈性武器,更送给熊大熊二过期或掺杂毒药的饼干等;熊大熊二也不甘示弱,它们用森林中的水果、蜜蜂和从光头强家中偷来的鞭炮等对光头强实施暴力。此外,片中的言语暴力也呈现出多样化,各种粗口层出不穷,如“臭狗熊”“笨蛋”“臭光头”等不绝于耳。同时,剧中其他角色之间的暴力行为也花样百出,如吉吉国王经常对毛毛恶语相向或采取肢体惩罚。经常观看这些暴力镜头,儿童耳濡目染之余,也会暗暗模仿,甚至会养成以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
, 百拇医药
    (三)暴力内容剧情化

    动画片属于艺术作品之一,其中的情节、内容大都被赋予艺术气息。同样,动画片中的暴力成分也存在这种现象:暴力内容娱乐性质突出,过于夸张、富于幻想,甚至脱离现实。如在《熊出没》中,就有这样的一些镜头:光头强受伤后,第二天依然在森林里砍树;光头强在睡梦之中就能抄起斧头把闹钟砸了;光头强似乎有使用不完的电锯、猎枪等其他工具;熊大熊二偷拿人类的水果并用于游戏之后逃之夭夭,并没有受到惩罚等。这样的内容在艺术层面无可厚非,但现实领域却过于剧情化、娱乐化,会在年幼的儿童心中留下一种印象:损坏别人的东西不用赔偿,受伤了也无所谓;光头强一下子就好了,我也会好的。长此以往,儿童就不能正确地区分现实世界和虚幻世界,甚至会把动画片中的一些情节付诸实践,如2013年一名幼儿模仿光头强,用斧头砍掉了自己的手指。

    (四)暴力呈现方式绚丽化

    当前,科技的发展不仅使动画的制作技术趋于完臻,也让动画片中暴力因素的呈现方式更加绚丽化。制作人员为了能够吸引观众尤其是儿童更多更久的注意,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对暴力因素进行渲染。如在《熊出没》中,暴力的呈现方式五花八门:李老板快递的各种炮弹、新式高科技设备;从天而降的飞行器;可以进行各种变形的扁担、帽子;除此之外,还有切水果、水果炮弹、松果炮弹等。这些五彩缤纷的暴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儿童大脑神经的发展,让儿童产生强烈的新鲜感、好奇感。但是,由于各种场景的呈现镜头色彩艳丽,儿童会对这些绚丽的场景产生无意记忆,并会在相似的情境中进行模仿,甚至用相似的行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 http://www.100md.com
    二、动画中的暴力倾向如何影响儿童的认知偏差

    动画片是儿童生活经验的一种重要补充[3],卜卫教授认为“动画是儿童观察学习社会生活的课堂,儿童又比成人容易发生并普遍存在着媒介认同,所以儿童从动画片中所目睹的一切都将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转化为他们的日常言行。”那么,动画片中的暴力倾向是如何影响儿童的认知偏差的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注意容易被色彩绚丽的动画片吸引,导致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容易受外界新鲜、突变和运动的事物所吸引,他们更容易注意事物的外部形象[4]。因此,面对色彩斑斓的动画片,儿童很容易被其吸引,再加上制作人对其中暴力镜头的特意着色、情节的专门渲染,更让这些思维还未成熟的儿童沉迷其中。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过半的儿童每天观看动画片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排除吃饭、睡觉等其他生活必需时间,他们用来游戏,用来交往的时间几乎所剩无几。我们知道,儿童阶段是伙伴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与人沟通能力提高的重要时期,如果长时间坐在家里观看动画片,而不是外出跟自己的小伙伴、同龄人开展游戏,或者与父母长辈聊天,最终可能导致儿童形成孤立、自闭的人格,阻碍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 百拇医药
    (二)判断能力弱,导致儿童的是非观念不正确且生命存在感淡漠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的道德判断从依据他人的观点发展到根据自己的想法,从根据行为的结果发展到根据行为的动机。如,在《熊出没》中,制片人在彰显其主题的同时也让其中的暴力行为看上去非常的合乎情理:不管是熊大熊二为了保护森林用水果打光头强,肆意地在光头强家中找吃的、破坏家具,还是光头强为了反击,而用猎枪、大炮等对准熊大熊二等,这些在儿童眼中似乎都是正确的,因为他们的动机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或者结果都让侵犯者遭到了惩罚。但是,众所周知,这些行为在现实中是不被允许的。然而,由于儿童本身的判断能力非常弱、判断视角狭窄,加之,一些父母没有对儿童所看动画片中的暴力行为进行解释,没有与儿童一起探讨这些行为是否得当,儿童很容易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些错误的是非观。此外,剧中虚幻的情节、转瞬即好的伤痕,更使儿童不能了解生命的珍贵,明白生命存在的意义。, 百拇医药(王亚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