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2764916
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7期
     总体来讲,多学科教师合作的课程渗透与激励模式应该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管部门来指导和完成。首先,选择合作伙伴,可以从现有的合作关系开始,比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的或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的教师,或者与某个心理群体学生接触较频繁的教师。在与这些教师的沟通中,要强调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教学规划中来,要让教师意识到他们的参与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性,并且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到每个教师的兴趣和特长[14]。

    艺术类课程中,可以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来完成艺术类作品展的方式来表现心理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舞蹈类课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编排舞蹈来展现情感愈合、心理问题污名化等问题。宣传活动课中,主要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市场”的开发和推广。其他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中,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等方式来揭示较为敏感的心理问题如焦虑和抑郁。这些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性,尤其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所有课程的成果都会进行全校性的宣传和推广,并且可以进行外校的巡展。

, http://www.100md.com     三、启示

    (一)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鉴别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工作应该处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因为它能够防止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保护现有的健康状态,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实际上是和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和维护密不可分的[15]。学校应注重初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初级预防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一般心理现状,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一般的知识性课堂来进行,也可以开展常见心理问题如入学适应、学习适应、压力管理等为主的心理培训课程;二级预防是针对心理困扰较严重,处于心理行为偏差边缘的学生进行的,由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来实施[1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我国学者对较为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追踪研究表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建构起健康的家庭、学校等外在生态系统[17]。

    国内研究对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心理量表,但是目前使用的量表都较单一,并且缺乏全国统一的常模,各个地区和学校的量表使用不同,评价方式不同,难以实现有效的比较。这种集体大规模的心理测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具有一定的鉴别力。但是集中的心理测验也有很大的问题,例如是否都安排了专职的心理教师来评价问卷,是否给每个学生都建立了心理档案等。很多学校在后期并没有运用其他评价系统来鉴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样的鉴别缺乏连续性。因此,可以利用多种心理量表结合或者与其他手段如访谈、追踪调查等方式结合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且这样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活动应持续进行。具体的实施应该是全国统一规划,并且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测量,实施形式可以是统一的网上调查,完成后应该给每个参与施测的学生反馈详细的调查结果。
, http://www.100md.com
    (二)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

    只有通过健全的评价机制才能分析教学活动的优缺点,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对具体心理教育活动的评估可以通过心理量表、学生的自我报告、教师的访谈等方式进行。具体而言,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一,客观评价,主要是对某个心理教育活动的前后测问卷评定,考察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后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明显改善;

    第二,主观评估,学生对具体的心理教育课程活动的评价,如学生对这项活动的兴趣、参与程度、知识的实用性等方面;

    第三,过程评价,主要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老师对教学活动的掌控度、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学生的反馈情况、是否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等方面的评估;

    第四,质化评价,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写下对课程的感受、自己的看法、课程的经验,也就是对这项教学活动的总结[18]。
, http://www.100md.com
    (三)全校动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上,以团体辅导、心理素质训练等为辅助活动,心理咨询室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传统的以学校辅导员为主的心理干预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将心理干预融入教师教学的环境下,在教室开展心理服务活动,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而非传统的将学生安置于心理咨询中心等专门的场所进行干预,这种在日常教学活动下开展心理服务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业发展[19]。前文提及的课程渗透虽是一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下有一定难度,还无法渗透到每门学科,但是可以以某些学科的渗透为试点,如艺术类的课程(音乐、美术、舞蹈)与心理健康课相结合是能够实施的。相关的研究表明:艺术类心理课程能够给参与者提供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的机会,它的教学效果主要是能改善动机水平、提高个体自主能力并且缓解和释放与心理问题相关的不良症状[20]。这种课程渗透的方法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增加各学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优势,实现了全校动员;对于学生而言,主动参与,切身感受,积极思考,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对以后的生活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影响程度上,由于全校教师的积极参与以及政策支持,能够在全校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影响。所以,心理课程活动的开展要改变以往只依靠心理健康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的传统模式,发挥各学科教师的兴趣和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将学生由被动的接收者转为主动的参与者,以这样的方式开展的心理健康课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Hamkins S. Mental Health Care in the College Community[J]. Psychiatric Services,2011,62(8):981-982.

    [2]Romano J L,Netland J 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nd planned behavior to prevention science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J].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2008,36(5):777-806., 百拇医药(毛俊)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