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探索:解读象征性游戏(2)
又如,要设计一节以“梦想”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可采用象征性游戏的形式加以组织。下面是一个以高中学生为教学对象的课例。
[课例]
教学目标:通过以物代物的象征性游戏活动,让学生找到达成梦想的途径与方法,自信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教学过程:课前循环播放视频版励志歌曲《青春梦想》。
1.导入:以“梦想”为题导入,并与学生用本课的主题“超越梦想,一起飞”做约定(当教师击掌说到“超越梦想”的时候,全班同学击掌回应“一起飞”,并迅速停下手头的任何事安静下来)。
2.象征性游戏活动:纸飞机
(1)要求学生折一架纸飞机,以座位为发射点、讲台为目的地发射飞机。
, 百拇医药
(2)与学生一起讨论发射到讲台和没有发射到讲台的飞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将发射飞机比作学生达成梦想的过程,让学生再次思考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4)让学生再次折一架飞机,可以在任意地点发射,飞到目的地——讲台。
3.总结升华:教师总结,全班合唱励志歌曲《蜗牛》结束课程。
在本课例中,折纸飞机的活动是一个象征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使用象征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快乐并思考人生。如果直接向学生灌输达成梦想的方法,告诉他们经验很重要、努力很重要、应该注意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折纸飞机是无数学生童年时期难忘的记忆,虽然折过无数次,但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折纸飞机,并从座位发射到讲台,仍有很多飞机无法飞到目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发现:有的学生的飞机结构差(自身基础薄弱)、有的学生离讲台太远(努力不够)、被其他飞机撞落(受到阻挡、被人嘲笑)、发射角度偏差(方法不当)……通过游戏与现实比拟,让学生通过折飞机—总结经验—再折一次的过程,悟出达成梦想的途径。
, 百拇医药
象征性游戏有效避免了枯燥地传授知识和经验,用一种象征性的游戏形式,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通过自我探索和他人帮助获得心理素质的提升。
(二)以人代人的象征性游戏
以人代人的象征性游戏即儿童把自己假装或想象成另一个人,即个体将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上,按照他人的角色规范行事,增进自我认识和他人认识,促进成长和发展,又可称为象征性角色扮演,它的另一种变式是以人代物,即将自己假装成另一个物体的游戏形式。儿童在象征性游戏中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再现他们观察到的人类生活活动,如,医生要先看诊,然后开药、打针,打针要先消毒,再注射等;有时儿童也将自己想象成一个物体,如一只机器猫或一朵小花。随着个体思维的发展,个体逐渐使自我服从于现实,脱离让外部世界服从于自我的“以人代人”,逐渐过渡到以现实中的人代替想象中的人或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感受,再现的是人们细腻多姿的内心世界。其本质是通过游戏联结想象个人和真实个人,借想象个人深入理解真实个人的内心世界。
, http://www.100md.com
下面以一个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例来对以人代物(人)的象征性游戏加以说明。
[课例]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学生了解到朋友间产生不良关系的原因。
2.学会一些找朋友的方法。
活动过程
1.导入:以一首儿歌《找朋友》切入,引入“找朋友”这一主题。
2.象征性游戏活动:朋友之间。
(1)让两名学生表演心理情景剧《小狐狸的烦恼》1
故事梗概:小猪和小狐狸因为占乒乓球桌的事情,互相不理睬。下课了,小猪想让小狐狸帮忙占乒乓球桌,要是不早点去,就占不到了。小狐狸坚持先去上厕所,小猪生气了,再也不和小狐狸玩。
, http://www.100md.com
看完了故事,请学生讨论,故事里出现了哪两只小动物?为什么小猪不喜欢小狐狸,小猪和小狐狸还能做朋友吗?如果让故事重演会怎样?讨论结束后请两名学生进行演绎。
(2)让两名学生饰演心理情景剧《小狐狸的烦恼》2
故事梗概:小狐狸和小猴子因为玩具的事情互不理睬。课间,小狐狸趁小猴子不在,把小猴子的玩具拿去玩,小猴子回到教室后发现玩具不见了非常焦急,这时发现是小狐狸拿走了,非常生气。
看完情景剧,请学生讨论,故事里出现了哪两只小动物?小猴子为什么生气,如果让故事重演会怎样?讨论结束后请两名学生进行演绎。
3.总结升华:教师总结,以儿歌《找朋友》结束课程。
“在平常学习生活中,交朋友真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学们交朋友的时候还遇到过其他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让学生将交到好朋友的方法写下来,然后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友谊树”上。教师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与学生分享。最后以儿歌《找朋友》结束课程。
, 百拇医药
本课运用了象征性游戏中的象征性角色扮演这一形式,由于针对二年级的小学生,采用了小动物的角色,更贴近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富有趣味性。本课例让学生扮演小动物的角色,看似是“以人代物”,实则是一个以人代人的象征性游戏。首先通过观看“角色扮演”情景剧,创设情境,小组讨论之后让学生再通过戴上小动物头套扮演情景剧当中的小动物(实为人类个体),再次演绎,重组故事情节。重组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体验他人的内心状态,换位思考的过程。此时学生扮演的小动物角色已经超越其本身的意义,代表人类个体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象征性的角色扮演还能避免心理健康教育中真实事件的角色扮演所带来的情感困境,如,一节以“赞美与贬低”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让班上的一名学困生在课堂上演绎自己平时被同学贬低的真实事件,希望消除学生群体中贬低同学的现象。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却让该学困生在演绎自身真实事件的过程中屡受伤害。如果采用象征性的角色扮演(演绎他人的事件、借助小动物形象演绎等),就可避免这种困境。
四、结语
象征性游戏是游戏教学中常用的形式之一,其特征与功能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具有相容性,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创造性地使用象征性游戏,以实物代替抽象的概念,以人代替个体的内心世界,真正发挥游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南宁,530023)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吴际 罗伟)
[课例]
教学目标:通过以物代物的象征性游戏活动,让学生找到达成梦想的途径与方法,自信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教学过程:课前循环播放视频版励志歌曲《青春梦想》。
1.导入:以“梦想”为题导入,并与学生用本课的主题“超越梦想,一起飞”做约定(当教师击掌说到“超越梦想”的时候,全班同学击掌回应“一起飞”,并迅速停下手头的任何事安静下来)。
2.象征性游戏活动:纸飞机
(1)要求学生折一架纸飞机,以座位为发射点、讲台为目的地发射飞机。
, 百拇医药
(2)与学生一起讨论发射到讲台和没有发射到讲台的飞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将发射飞机比作学生达成梦想的过程,让学生再次思考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4)让学生再次折一架飞机,可以在任意地点发射,飞到目的地——讲台。
3.总结升华:教师总结,全班合唱励志歌曲《蜗牛》结束课程。
在本课例中,折纸飞机的活动是一个象征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使用象征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快乐并思考人生。如果直接向学生灌输达成梦想的方法,告诉他们经验很重要、努力很重要、应该注意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折纸飞机是无数学生童年时期难忘的记忆,虽然折过无数次,但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折纸飞机,并从座位发射到讲台,仍有很多飞机无法飞到目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发现:有的学生的飞机结构差(自身基础薄弱)、有的学生离讲台太远(努力不够)、被其他飞机撞落(受到阻挡、被人嘲笑)、发射角度偏差(方法不当)……通过游戏与现实比拟,让学生通过折飞机—总结经验—再折一次的过程,悟出达成梦想的途径。
, 百拇医药
象征性游戏有效避免了枯燥地传授知识和经验,用一种象征性的游戏形式,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通过自我探索和他人帮助获得心理素质的提升。
(二)以人代人的象征性游戏
以人代人的象征性游戏即儿童把自己假装或想象成另一个人,即个体将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上,按照他人的角色规范行事,增进自我认识和他人认识,促进成长和发展,又可称为象征性角色扮演,它的另一种变式是以人代物,即将自己假装成另一个物体的游戏形式。儿童在象征性游戏中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再现他们观察到的人类生活活动,如,医生要先看诊,然后开药、打针,打针要先消毒,再注射等;有时儿童也将自己想象成一个物体,如一只机器猫或一朵小花。随着个体思维的发展,个体逐渐使自我服从于现实,脱离让外部世界服从于自我的“以人代人”,逐渐过渡到以现实中的人代替想象中的人或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感受,再现的是人们细腻多姿的内心世界。其本质是通过游戏联结想象个人和真实个人,借想象个人深入理解真实个人的内心世界。
, http://www.100md.com
下面以一个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例来对以人代物(人)的象征性游戏加以说明。
[课例]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学生了解到朋友间产生不良关系的原因。
2.学会一些找朋友的方法。
活动过程
1.导入:以一首儿歌《找朋友》切入,引入“找朋友”这一主题。
2.象征性游戏活动:朋友之间。
(1)让两名学生表演心理情景剧《小狐狸的烦恼》1
故事梗概:小猪和小狐狸因为占乒乓球桌的事情,互相不理睬。下课了,小猪想让小狐狸帮忙占乒乓球桌,要是不早点去,就占不到了。小狐狸坚持先去上厕所,小猪生气了,再也不和小狐狸玩。
, http://www.100md.com
看完了故事,请学生讨论,故事里出现了哪两只小动物?为什么小猪不喜欢小狐狸,小猪和小狐狸还能做朋友吗?如果让故事重演会怎样?讨论结束后请两名学生进行演绎。
(2)让两名学生饰演心理情景剧《小狐狸的烦恼》2
故事梗概:小狐狸和小猴子因为玩具的事情互不理睬。课间,小狐狸趁小猴子不在,把小猴子的玩具拿去玩,小猴子回到教室后发现玩具不见了非常焦急,这时发现是小狐狸拿走了,非常生气。
看完情景剧,请学生讨论,故事里出现了哪两只小动物?小猴子为什么生气,如果让故事重演会怎样?讨论结束后请两名学生进行演绎。
3.总结升华:教师总结,以儿歌《找朋友》结束课程。
“在平常学习生活中,交朋友真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学们交朋友的时候还遇到过其他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让学生将交到好朋友的方法写下来,然后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友谊树”上。教师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与学生分享。最后以儿歌《找朋友》结束课程。
, 百拇医药
本课运用了象征性游戏中的象征性角色扮演这一形式,由于针对二年级的小学生,采用了小动物的角色,更贴近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富有趣味性。本课例让学生扮演小动物的角色,看似是“以人代物”,实则是一个以人代人的象征性游戏。首先通过观看“角色扮演”情景剧,创设情境,小组讨论之后让学生再通过戴上小动物头套扮演情景剧当中的小动物(实为人类个体),再次演绎,重组故事情节。重组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体验他人的内心状态,换位思考的过程。此时学生扮演的小动物角色已经超越其本身的意义,代表人类个体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象征性的角色扮演还能避免心理健康教育中真实事件的角色扮演所带来的情感困境,如,一节以“赞美与贬低”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让班上的一名学困生在课堂上演绎自己平时被同学贬低的真实事件,希望消除学生群体中贬低同学的现象。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却让该学困生在演绎自身真实事件的过程中屡受伤害。如果采用象征性的角色扮演(演绎他人的事件、借助小动物形象演绎等),就可避免这种困境。
四、结语
象征性游戏是游戏教学中常用的形式之一,其特征与功能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具有相容性,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创造性地使用象征性游戏,以实物代替抽象的概念,以人代替个体的内心世界,真正发挥游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南宁,530023)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吴际 罗伟)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