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丁斯关怀理论视域下的学生智力发展(2)
当前,学校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的确做了很多的工作,从校领导到授课教师都很尽职尽责,给与了学生很多关怀,这种教育的关怀只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怀,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作用不大,题海战术确实能提高考试分数,但往往会损害学生的感性、活性、灵性和神性(这四性是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阳泽老师所提倡的四性智力观)。同时,学生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大量的作业和学习任务让他们失去了孩子该有的朝气活力,增长了其应试技巧,对促进其智力发展却效果甚微。
(三)后果:“优异成绩”与脆弱的内心
在“智力=分数”的观念下,应试教育似乎成了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学校以教师所在班级的学生成绩来评定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以学生的分数作为其整体素质评价的依据,家长也十分重视孩子在校的成绩。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出了高分,取得了“优异成绩”,越来越多的人步入大学校门。然而,很少有人关注学生内心的成长,学生的生活变得单调,生活经历变得单一匮乏,很多学生内心脆弱,不会人际交往,处理不好同学关系、寝室关系。
, http://www.100md.com
种种社会现象已经表明目前的学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2014年5月13日,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中,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学者程平源对2013年媒体报道的79例中小学生自杀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学习压力过大是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3]。程平源认为,中小学生的自杀并不是单纯由于心理脆弱,而是高度的学习压力导致的普遍心理崩溃,其根源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学校、教师、家长等对成绩的刻意关注,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师生冲突、家庭冲突等反映出应试教育中教师、家长对孩子关爱的缺失。脆弱的内心与无法排解的心理压力,酿成了一场场教育悲剧。
三、诺丁斯关怀理论视域下的学生智力发展
(一)转变智力观
观念往往是行动的引领者,方法再多再好,如果方向错了,等于徒劳,正所谓做正确的事情往往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正确地发展学生的智力,需要转变“分数=智力”的观念。好的教育理念最终是需要教师进行实践的,所以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智力观,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
, 百拇医药
在诺丁斯关怀理论视域下,智力观应该是体现关怀特征的,教师的智力观,乃至其教育理念都应该具有关怀的特征。首先,应注重师范教育中对教师智力观的引导,使“未来的教师”树立正确的智力观。其次,学校需加强对授课教师智力观的正确引导或认可。最后,教师要主动转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平时要多关注智力发展方面的文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专家资源,多与同事进行交流,经常反思。
(二)由“应试教育”走向“关怀教育”
诺丁斯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以关怀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负有关怀学生及使学生学会关怀的重任。不仅如此,他们还要为学生提供关怀的榜样,使学生参与对话,与学生一起实践关怀及把最好的动机归因给学生[4]。在关怀教育方面,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年轻人都希望“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慧的人进行富于爱的交流”。教师的关爱是学生的需要,是学习动力性的需要。那么,众所周知,“应试教育”走向“关怀教育”最终付出实际行动的是教师,教师在关怀教育方面可以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关怀教育方面,首先,教师需要注意教材的选用,教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的重要媒介之一,教材的选用对于学生的智力教育十分重要,教师选用的教材应该与关怀教育主体一致;其次,教师在进行智力教育时还会采用一些教学方法,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其发展而非为其“贴标签”。
, http://www.100md.com
(三)理想的智力发展
理想的智力发展是孕育于理想的教育之中,有关怀、有温度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正如有人问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教育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他说,尽量地要求一个人,尽量地尊重一个人[5]。爱本身就是教育的艺术与灵魂,诚如夏先生所言“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教育本身就是充满期望与爱的事业,我们渴望培养有爱心的学生,那么教育者自身就需要以淡定的姿态成为爱的化身与使者。那么,孕育于教育中的智力发展必然也是充满关爱的,高分、好工作并不能代表一个人智力发展得很好。理想的智力发展表现为一个人的智慧,“智”是一个人的大脑分析能力,“慧”是人的道德品质。一个聪明伶俐且道德高尚的人,才是智慧的人。
参考文献
[1]肖巍.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 百拇医药 [2]孟庆坤.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在我国高效德育中之探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蓝方.学者指中小学生自杀多因学习压力过大.[EB/OL].(2015-08-31).[2014-05-14].http://china.caixin.com/2014-05-14/100677153.html)
[4]Noddings N. Conversation as Moral Education. [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1994,23(2):107-118.
[5]贺军成.有爱的教育才是一池活水[N].中国教育报,2007-11-08(008).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编辑/王抒文, http://www.100md.com(田洵洵)
(三)后果:“优异成绩”与脆弱的内心
在“智力=分数”的观念下,应试教育似乎成了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学校以教师所在班级的学生成绩来评定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以学生的分数作为其整体素质评价的依据,家长也十分重视孩子在校的成绩。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出了高分,取得了“优异成绩”,越来越多的人步入大学校门。然而,很少有人关注学生内心的成长,学生的生活变得单调,生活经历变得单一匮乏,很多学生内心脆弱,不会人际交往,处理不好同学关系、寝室关系。
, http://www.100md.com
种种社会现象已经表明目前的学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2014年5月13日,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中,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学者程平源对2013年媒体报道的79例中小学生自杀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学习压力过大是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3]。程平源认为,中小学生的自杀并不是单纯由于心理脆弱,而是高度的学习压力导致的普遍心理崩溃,其根源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学校、教师、家长等对成绩的刻意关注,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师生冲突、家庭冲突等反映出应试教育中教师、家长对孩子关爱的缺失。脆弱的内心与无法排解的心理压力,酿成了一场场教育悲剧。
三、诺丁斯关怀理论视域下的学生智力发展
(一)转变智力观
观念往往是行动的引领者,方法再多再好,如果方向错了,等于徒劳,正所谓做正确的事情往往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正确地发展学生的智力,需要转变“分数=智力”的观念。好的教育理念最终是需要教师进行实践的,所以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智力观,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
, 百拇医药
在诺丁斯关怀理论视域下,智力观应该是体现关怀特征的,教师的智力观,乃至其教育理念都应该具有关怀的特征。首先,应注重师范教育中对教师智力观的引导,使“未来的教师”树立正确的智力观。其次,学校需加强对授课教师智力观的正确引导或认可。最后,教师要主动转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平时要多关注智力发展方面的文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专家资源,多与同事进行交流,经常反思。
(二)由“应试教育”走向“关怀教育”
诺丁斯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以关怀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负有关怀学生及使学生学会关怀的重任。不仅如此,他们还要为学生提供关怀的榜样,使学生参与对话,与学生一起实践关怀及把最好的动机归因给学生[4]。在关怀教育方面,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年轻人都希望“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慧的人进行富于爱的交流”。教师的关爱是学生的需要,是学习动力性的需要。那么,众所周知,“应试教育”走向“关怀教育”最终付出实际行动的是教师,教师在关怀教育方面可以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关怀教育方面,首先,教师需要注意教材的选用,教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的重要媒介之一,教材的选用对于学生的智力教育十分重要,教师选用的教材应该与关怀教育主体一致;其次,教师在进行智力教育时还会采用一些教学方法,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其发展而非为其“贴标签”。
, http://www.100md.com
(三)理想的智力发展
理想的智力发展是孕育于理想的教育之中,有关怀、有温度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正如有人问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教育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他说,尽量地要求一个人,尽量地尊重一个人[5]。爱本身就是教育的艺术与灵魂,诚如夏先生所言“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教育本身就是充满期望与爱的事业,我们渴望培养有爱心的学生,那么教育者自身就需要以淡定的姿态成为爱的化身与使者。那么,孕育于教育中的智力发展必然也是充满关爱的,高分、好工作并不能代表一个人智力发展得很好。理想的智力发展表现为一个人的智慧,“智”是一个人的大脑分析能力,“慧”是人的道德品质。一个聪明伶俐且道德高尚的人,才是智慧的人。
参考文献
[1]肖巍.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 百拇医药 [2]孟庆坤.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在我国高效德育中之探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蓝方.学者指中小学生自杀多因学习压力过大.[EB/OL].(2015-08-31).[2014-05-14].http://china.caixin.com/2014-05-14/100677153.html)
[4]Noddings N. Conversation as Moral Education. [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1994,23(2):107-118.
[5]贺军成.有爱的教育才是一池活水[N].中国教育报,2007-11-08(008).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编辑/王抒文, http://www.100md.com(田洵洵)
参见:首页 > 专题 > 专题11 > 综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