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家庭亲子关系研究综述(2)
何蔚[5]对438名高中生进行Y-G测验,并将独生子女的人格特质及类型与非独生子女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高中生中,绝大多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一样,都有良好的人格特质,在Y-G人格测验的12项人格特质上,多数项目与非独生子女并无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格特质与人格类型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人格特质上独生子女合作精神较差,但是神经质明显少于非独生子女。
郝克明、汪明[6]在研究中中论述了现阶段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亲子关系的一些问题: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学历及未来职业期望要求普遍较高;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与溺爱下,独生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与“自主解决问题能力”都比非独生子女弱;亲子沟通方面,独生子女与父母的沟通时间比非独生子女的沟通时间要长。
由于只有一个孩子,这使得在很多家庭里,父母对孩子执行的是溺爱和纵容型的教养方式。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孩子会形成诸多问题。一是过度关注和过高的期望,使得孩子容易焦虑及获得退避性行为,自我中心时期的消退期延长,社会关系紧张;二是自我定位不清,不能清楚认识父母与自己的关系;三是责任感较弱,社会意识淡薄。
, http://www.100md.com
(三)影响独生子女家庭教养关系的因素
第一,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素养。相关研究表明,华南地区75.8%的独生子女家庭分布在城市,华北、华东地区的独生子女家庭则均匀分布在农村与城市。究其原因,独生子女政策在城市实施得比较严格,在乡村则较为薄弱。华南地区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主要是公务员、教师等国家公职人员。陶沙等人研究发现,母亲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对教养关系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教育孩子时表现出较少的溺爱、专制、忽视、惩罚等行为,而是用说理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自由。这对家庭亲子关系都是很有益的。
第二,年龄因素。一般来说,晚育晚婚者,与较早生育的父母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比较成熟,对进入父母角色有所准备,对孩子往往更加关心。李玲对华南11市的1200户独生子女家庭与1200户的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平均养育年龄进行比较,独生子女父母平均养育年龄比非独大3.5岁。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自评教养类型中,独生子女家庭有657例为民主型,而非独生子女则有454例为民主型,纵容型则为345例。
, http://www.100md.com
第三,家庭气氛。家庭气氛对儿童的社会化也有重要的影响。在民主和谐的独生子女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比较与容易与同伴交往,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与他人友好相处。而在家庭气氛恶劣的环境长大的孩子则容易性格孤僻,不太容易与人交往,敏感多疑,攻击性较强。
第四,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主要包括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和离异家庭。主干家庭是指传统的三代人组成的家庭,家中有老人在,可以协助子女教育第三代,传授经验,利于教养方式的改善,但家庭成员多,在教养方式方面容易发生冲突。核心家庭的父母都有科学教育孩子的良好愿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较为上心,但也存在问题,独生子女家庭的双亲大多数要忙于工作,与孩子缺乏沟通,对孩子的行为缺乏关注,不利于儿童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成员较少,年轻父母缺乏经验,也容易导致采取较为简单的教养方式,这样不利于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四、独生子女家庭亲情关系研究
独生子女家庭是亲代与一个子女之间的模式结构,父母往往会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在这一个孩子身上,这无疑将增加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度,尤其是亲代的关系。在风笑天教授的研究中,独生子女父亲陪孩子玩耍的时间比非独生子女的父亲多出12个百分点,而母亲则多出了17个百分点,这两类呈现显著性差异。很显然,独生子女父母陪孩子玩的比例要高得多,除此之外,独生子女父母经常带孩子逛公园、走访亲友的比例,是非独生子女的两倍。经常和孩子开玩笑、孩子的开心事经常与父母说的比例都比非独生子女要高得多。
, http://www.100md.com
罗凌云[7]曾对湖北省三城市450名独生子女家长和150名非独生子女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情感互动方面,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较,独生子女家庭中亲子互动更为频繁,亲子关系更为融洽。具体表现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更多;独生子女父母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的次数要多;独生子女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为融洽;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更为随和。
郝克明和汪明[6]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17个区、10个县(市)的334所中小学,包括107495名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得出以下结论: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的“学历教育期望”和“未来职业期望”普遍较高,比非独生子女水平高出了12个百分点,并有25%独生子女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博士学历;独生子女自身的“升学期望”和“未来职业期望”比非独生子女高出10个百分点。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关注都会影响亲代与子代的亲情关系。
陈一心和王玲[8]认为,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和无可代替性,很多时候存在“众望所在”和“风险担忧”。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代际界限不清,父母已呈现多重角色,依恋期延长,分离不彻底。独生子女因为没有第二个孩子与他竞争在母亲心中的位置,母亲也就可能被其一直依赖。因此孩子与父母,尤其是母亲间的依恋期延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往往比较重,这容易造成独生子女与父母,尤其是母亲分离得不彻底。
, 百拇医药
五、评价量表
采用日本学者彬田敬编制的亲子关系问卷。此问卷为40题,分0~3四级评分,分别表示:没有、很少、较多和经常。问卷共由三个部分组成:自己给父母添麻烦;父母对自己关心;我心目中的父母。测试方法首先由教师详解测试问卷,再由教师发放给学生,一次性完成。
采用由东京学芸大学名誉教授、田中教育研究所品川不二郎等编制,经华东师大心理学系周步成、方真修订的“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手册”。PCRT以父母对孩子管教态度中的问题类型和程度来衡量亲子关系,父母管教态度分为五类,每类又包含两个亚类,总共10 个类型,每一个类型有 10 道题,每种类型满分为 100分,得分低于50 分被认为可能存在该种不良的亲子关系。不良亲子关系 10 个类型是:消极的拒绝型、积极的拒绝型、严格型、期待型、干涉型、不安型、溺爱型、盲从型、矛盾型、不一致型。, 百拇医药(刘振聪)
郝克明、汪明[6]在研究中中论述了现阶段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亲子关系的一些问题: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学历及未来职业期望要求普遍较高;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与溺爱下,独生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与“自主解决问题能力”都比非独生子女弱;亲子沟通方面,独生子女与父母的沟通时间比非独生子女的沟通时间要长。
由于只有一个孩子,这使得在很多家庭里,父母对孩子执行的是溺爱和纵容型的教养方式。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孩子会形成诸多问题。一是过度关注和过高的期望,使得孩子容易焦虑及获得退避性行为,自我中心时期的消退期延长,社会关系紧张;二是自我定位不清,不能清楚认识父母与自己的关系;三是责任感较弱,社会意识淡薄。
, http://www.100md.com
(三)影响独生子女家庭教养关系的因素
第一,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素养。相关研究表明,华南地区75.8%的独生子女家庭分布在城市,华北、华东地区的独生子女家庭则均匀分布在农村与城市。究其原因,独生子女政策在城市实施得比较严格,在乡村则较为薄弱。华南地区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主要是公务员、教师等国家公职人员。陶沙等人研究发现,母亲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对教养关系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教育孩子时表现出较少的溺爱、专制、忽视、惩罚等行为,而是用说理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自由。这对家庭亲子关系都是很有益的。
第二,年龄因素。一般来说,晚育晚婚者,与较早生育的父母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比较成熟,对进入父母角色有所准备,对孩子往往更加关心。李玲对华南11市的1200户独生子女家庭与1200户的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平均养育年龄进行比较,独生子女父母平均养育年龄比非独大3.5岁。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自评教养类型中,独生子女家庭有657例为民主型,而非独生子女则有454例为民主型,纵容型则为345例。
, http://www.100md.com
第三,家庭气氛。家庭气氛对儿童的社会化也有重要的影响。在民主和谐的独生子女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比较与容易与同伴交往,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与他人友好相处。而在家庭气氛恶劣的环境长大的孩子则容易性格孤僻,不太容易与人交往,敏感多疑,攻击性较强。
第四,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主要包括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和离异家庭。主干家庭是指传统的三代人组成的家庭,家中有老人在,可以协助子女教育第三代,传授经验,利于教养方式的改善,但家庭成员多,在教养方式方面容易发生冲突。核心家庭的父母都有科学教育孩子的良好愿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较为上心,但也存在问题,独生子女家庭的双亲大多数要忙于工作,与孩子缺乏沟通,对孩子的行为缺乏关注,不利于儿童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成员较少,年轻父母缺乏经验,也容易导致采取较为简单的教养方式,这样不利于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四、独生子女家庭亲情关系研究
独生子女家庭是亲代与一个子女之间的模式结构,父母往往会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在这一个孩子身上,这无疑将增加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度,尤其是亲代的关系。在风笑天教授的研究中,独生子女父亲陪孩子玩耍的时间比非独生子女的父亲多出12个百分点,而母亲则多出了17个百分点,这两类呈现显著性差异。很显然,独生子女父母陪孩子玩的比例要高得多,除此之外,独生子女父母经常带孩子逛公园、走访亲友的比例,是非独生子女的两倍。经常和孩子开玩笑、孩子的开心事经常与父母说的比例都比非独生子女要高得多。
, http://www.100md.com
罗凌云[7]曾对湖北省三城市450名独生子女家长和150名非独生子女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情感互动方面,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较,独生子女家庭中亲子互动更为频繁,亲子关系更为融洽。具体表现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更多;独生子女父母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的次数要多;独生子女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为融洽;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更为随和。
郝克明和汪明[6]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17个区、10个县(市)的334所中小学,包括107495名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得出以下结论: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的“学历教育期望”和“未来职业期望”普遍较高,比非独生子女水平高出了12个百分点,并有25%独生子女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博士学历;独生子女自身的“升学期望”和“未来职业期望”比非独生子女高出10个百分点。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关注都会影响亲代与子代的亲情关系。
陈一心和王玲[8]认为,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和无可代替性,很多时候存在“众望所在”和“风险担忧”。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代际界限不清,父母已呈现多重角色,依恋期延长,分离不彻底。独生子女因为没有第二个孩子与他竞争在母亲心中的位置,母亲也就可能被其一直依赖。因此孩子与父母,尤其是母亲间的依恋期延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往往比较重,这容易造成独生子女与父母,尤其是母亲分离得不彻底。
, 百拇医药
五、评价量表
采用日本学者彬田敬编制的亲子关系问卷。此问卷为40题,分0~3四级评分,分别表示:没有、很少、较多和经常。问卷共由三个部分组成:自己给父母添麻烦;父母对自己关心;我心目中的父母。测试方法首先由教师详解测试问卷,再由教师发放给学生,一次性完成。
采用由东京学芸大学名誉教授、田中教育研究所品川不二郎等编制,经华东师大心理学系周步成、方真修订的“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手册”。PCRT以父母对孩子管教态度中的问题类型和程度来衡量亲子关系,父母管教态度分为五类,每类又包含两个亚类,总共10 个类型,每一个类型有 10 道题,每种类型满分为 100分,得分低于50 分被认为可能存在该种不良的亲子关系。不良亲子关系 10 个类型是:消极的拒绝型、积极的拒绝型、严格型、期待型、干涉型、不安型、溺爱型、盲从型、矛盾型、不一致型。, 百拇医药(刘振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