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吃饭也应适当引入“竞争”
〔关键词〕家庭教育;独生子女;竞争
经常有家长向我们反映:小朋友在幼儿园自己吃饭吃得很好,但一回到家就不喂不吃。同样的孩子,为什么在幼儿园能好好吃饭,在家就不行呢?
这是有竞争和无竞争的区别。
第一,幼儿园吃饭是有竞争对手的。
竞争者即竞争的参与者,是竞争主体。任何一种竞争都是在竞争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必须要两方或两方以上才能构成竞争,也才有竞争对手。
在幼儿园,很多小朋友一同进餐。进餐对象主要是同龄人,而且人数较多,统一要求,平等对待,谁也没有特权,谁也得不到袒护。老师根本不会包办代替,他们相信孩子自己能吃饱。你见到哪个婴儿饥饿时不是哇哇大哭而是默默忍受的?让自己吃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本能。没有了大人的包办代替,加上别的小朋友都在自己吃,个别小朋友也只好自己吃。小朋友之间常常还会进行比赛,当然不是一味比速度,而是比质量。那些在合理的时间内自主吃饭,而且吃得很好的小朋友,会及时得到鼓励,促其养成习惯。
, http://www.100md.com
第二,幼儿园吃饭是有规则的。
幼儿园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什么时间该干什么有规定,大家都是按规定行动。在幼儿园,到了开餐时间才有饭吃,到了开餐时间也一定有饭吃,过了开餐时间就没有饭吃,只有饿肚子。饭要自己吃,规定的时间内要吃完。不把饭洒得到处都是,吃完了不够可以添,但不许浪费。吃饭不讲话,享受食物的美好,吃的过程中不玩等等,这就是吃饭的规则。何时开饭,吃饭大概要用多长时间,学生都有概念。师生都在遵守这些竞争规则,不允许孩子依赖、拖拉。
很多家庭就缺乏这样的规则,家庭成员不共同遵守规则,导致孩子依赖、拖拉。孩子饿的时候家长的饭还没做好,要等,等着等着就饿过头了,不想吃了。等饭熟了,孩子早没了食欲,或者饥饿难耐吃了别的。吃饭时家长等孩子,没吃完更是没完没了地等他们,直到吃完为止。吃饭要用的时间没有长短限制。孩子等饭熟也好,家长等孩子吃完饭也好,都要求家长按时作息,就餐有个规则,帮助孩子树立准时进餐的观念。除了吃饱,还要吃好。
, 百拇医药
第三,幼儿园吃饭是讲究策略的。
中国人重视吃饭。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地使劲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部分家长常常不管孩子是不是有饥饿感,是不是想吃饭,总之,我做好了你就得吃,而且要多吃,吃的时候也不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力。这实际上是一种逼迫。孩子不想吃的时候,或者不爱吃的品种,你逼他们吃,他们当然不会爱吃,肯定吃不快吃不好。面对逼出来的吃饭拖拉,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的菜应该让孩子感兴趣,让孩子想吃。父母应把菜做得适合儿童的口味,清淡一点,营养全面一点,品种丰富一些,饭软一点,并尽可能让孩子自主选择,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进食兴趣。饭菜适宜,自主选择是孩子积极吃饭的前提。吃什么,吃多少,由孩子自主决定,这才会拥有吃的意愿。
第四,在幼儿园吃饭,每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要承担优胜劣汰的竞争后果。
要让孩子树立按时吃饭的观念,若因孩子人为拖拉依赖而错过进食时间,后不能补。老师不袒护吃饭依赖拖拉的行为。这不是虐待孩子,也不是差那份饭菜,而是过时一补就纵容了孩子的不良行为。过时不补,让孩子受到适当惩罚,他们才会长记性,知道不能这样干。一顿两顿饿不坏,要让他们有时间观念,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有小朋友回家告状,家长则应把没吃饭的缘由问个水落石出。如果是主观不良行为造成的,应站在老师的统一战线上要求孩子。乘车错过了发车时间,没人会等你;在单位吃饭错过了开餐时间也不会给你一个人单独做,只得自己想办法。大人们会觉得这样做有些残忍,但社会不会像家里那样仁慈。过时不补是自主吃饭、按时吃饭的底线。所谓底线,就一定要坚守,家长和老师都要做到。优胜劣汰的后果应该由孩子自己承担。
, 百拇医药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的成长环境由“儿童世界”转化为了“成人世界”,丢失了童趣,也丢失了成长中儿童之间应有的竞争。他们从小生活在家里是老大,家里所有的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大人一般不动,都给他们留在那里,他们也认为理所当然。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让他们没有任何危机感。比如吃饭的时候,桌子上有孩子们特别喜欢吃的菜,大人们一般都是让孩子先吃,吃剩的大人再吃。孩子往往是慢慢吃、慢慢挑。让孩子以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人都会让着他们,永远都可以慢慢吃慢慢挑慢慢拖慢慢赖,总之家长会帮他们善后。
吃饭是人的一种本能,吃饭很平常,但这中间暴露出来的成长缺陷却不容忽视。未来的社会竞争激烈,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成长在没一点竞争意识、没有竞争对手的环境里,将来难道能适应社会?家里没有竞争不代表走上社会后不需要竞争;从小没培养竞争力,毕业后走入社会怎么能突然滋生出来?所以,我们的孩子除了要在幼儿园过好集体生活、适应竞争之外,家长还应配合幼儿园,在家里适当引入竞争。比如,寒暑假,父母将同龄的小朋友带回家,或将自家的小朋友带到有小伙伴的亲戚家住上一段时间,让他们过过公平竞争的“非独”生活。几个小孩在一起吃饭,你争我抢,很快就把饭吃完,不拖拉。家长也可以扮演竞争对手,和孩子适度争抢。这里的家长包括父母,也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监护人。这些家庭成员要像孩子一样,平等享受吃喝资源,适当争抢,营造竞争氛围,让孩子有危机感。
独生子女的家长,能让孩子感受到竞争的不仅仅局限于吃饭,只要是能合理引入竞争的契机都不应错过。儿童吃饭中的竞争,和市场竞争不同,虽然有竞争因素,但只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不能搞得白热化,也不能影响正常进食质量。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鼎城常沅小学,常德,415100)
编辑/曹朦升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徐跃华)
经常有家长向我们反映:小朋友在幼儿园自己吃饭吃得很好,但一回到家就不喂不吃。同样的孩子,为什么在幼儿园能好好吃饭,在家就不行呢?
这是有竞争和无竞争的区别。
第一,幼儿园吃饭是有竞争对手的。
竞争者即竞争的参与者,是竞争主体。任何一种竞争都是在竞争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必须要两方或两方以上才能构成竞争,也才有竞争对手。
在幼儿园,很多小朋友一同进餐。进餐对象主要是同龄人,而且人数较多,统一要求,平等对待,谁也没有特权,谁也得不到袒护。老师根本不会包办代替,他们相信孩子自己能吃饱。你见到哪个婴儿饥饿时不是哇哇大哭而是默默忍受的?让自己吃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本能。没有了大人的包办代替,加上别的小朋友都在自己吃,个别小朋友也只好自己吃。小朋友之间常常还会进行比赛,当然不是一味比速度,而是比质量。那些在合理的时间内自主吃饭,而且吃得很好的小朋友,会及时得到鼓励,促其养成习惯。
, http://www.100md.com
第二,幼儿园吃饭是有规则的。
幼儿园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什么时间该干什么有规定,大家都是按规定行动。在幼儿园,到了开餐时间才有饭吃,到了开餐时间也一定有饭吃,过了开餐时间就没有饭吃,只有饿肚子。饭要自己吃,规定的时间内要吃完。不把饭洒得到处都是,吃完了不够可以添,但不许浪费。吃饭不讲话,享受食物的美好,吃的过程中不玩等等,这就是吃饭的规则。何时开饭,吃饭大概要用多长时间,学生都有概念。师生都在遵守这些竞争规则,不允许孩子依赖、拖拉。
很多家庭就缺乏这样的规则,家庭成员不共同遵守规则,导致孩子依赖、拖拉。孩子饿的时候家长的饭还没做好,要等,等着等着就饿过头了,不想吃了。等饭熟了,孩子早没了食欲,或者饥饿难耐吃了别的。吃饭时家长等孩子,没吃完更是没完没了地等他们,直到吃完为止。吃饭要用的时间没有长短限制。孩子等饭熟也好,家长等孩子吃完饭也好,都要求家长按时作息,就餐有个规则,帮助孩子树立准时进餐的观念。除了吃饱,还要吃好。
, 百拇医药
第三,幼儿园吃饭是讲究策略的。
中国人重视吃饭。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地使劲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部分家长常常不管孩子是不是有饥饿感,是不是想吃饭,总之,我做好了你就得吃,而且要多吃,吃的时候也不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力。这实际上是一种逼迫。孩子不想吃的时候,或者不爱吃的品种,你逼他们吃,他们当然不会爱吃,肯定吃不快吃不好。面对逼出来的吃饭拖拉,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的菜应该让孩子感兴趣,让孩子想吃。父母应把菜做得适合儿童的口味,清淡一点,营养全面一点,品种丰富一些,饭软一点,并尽可能让孩子自主选择,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进食兴趣。饭菜适宜,自主选择是孩子积极吃饭的前提。吃什么,吃多少,由孩子自主决定,这才会拥有吃的意愿。
第四,在幼儿园吃饭,每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要承担优胜劣汰的竞争后果。
要让孩子树立按时吃饭的观念,若因孩子人为拖拉依赖而错过进食时间,后不能补。老师不袒护吃饭依赖拖拉的行为。这不是虐待孩子,也不是差那份饭菜,而是过时一补就纵容了孩子的不良行为。过时不补,让孩子受到适当惩罚,他们才会长记性,知道不能这样干。一顿两顿饿不坏,要让他们有时间观念,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有小朋友回家告状,家长则应把没吃饭的缘由问个水落石出。如果是主观不良行为造成的,应站在老师的统一战线上要求孩子。乘车错过了发车时间,没人会等你;在单位吃饭错过了开餐时间也不会给你一个人单独做,只得自己想办法。大人们会觉得这样做有些残忍,但社会不会像家里那样仁慈。过时不补是自主吃饭、按时吃饭的底线。所谓底线,就一定要坚守,家长和老师都要做到。优胜劣汰的后果应该由孩子自己承担。
, 百拇医药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的成长环境由“儿童世界”转化为了“成人世界”,丢失了童趣,也丢失了成长中儿童之间应有的竞争。他们从小生活在家里是老大,家里所有的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大人一般不动,都给他们留在那里,他们也认为理所当然。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让他们没有任何危机感。比如吃饭的时候,桌子上有孩子们特别喜欢吃的菜,大人们一般都是让孩子先吃,吃剩的大人再吃。孩子往往是慢慢吃、慢慢挑。让孩子以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人都会让着他们,永远都可以慢慢吃慢慢挑慢慢拖慢慢赖,总之家长会帮他们善后。
吃饭是人的一种本能,吃饭很平常,但这中间暴露出来的成长缺陷却不容忽视。未来的社会竞争激烈,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成长在没一点竞争意识、没有竞争对手的环境里,将来难道能适应社会?家里没有竞争不代表走上社会后不需要竞争;从小没培养竞争力,毕业后走入社会怎么能突然滋生出来?所以,我们的孩子除了要在幼儿园过好集体生活、适应竞争之外,家长还应配合幼儿园,在家里适当引入竞争。比如,寒暑假,父母将同龄的小朋友带回家,或将自家的小朋友带到有小伙伴的亲戚家住上一段时间,让他们过过公平竞争的“非独”生活。几个小孩在一起吃饭,你争我抢,很快就把饭吃完,不拖拉。家长也可以扮演竞争对手,和孩子适度争抢。这里的家长包括父母,也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监护人。这些家庭成员要像孩子一样,平等享受吃喝资源,适当争抢,营造竞争氛围,让孩子有危机感。
独生子女的家长,能让孩子感受到竞争的不仅仅局限于吃饭,只要是能合理引入竞争的契机都不应错过。儿童吃饭中的竞争,和市场竞争不同,虽然有竞争因素,但只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不能搞得白热化,也不能影响正常进食质量。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鼎城常沅小学,常德,415100)
编辑/曹朦升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徐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