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15(2)
面对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和预防其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政府方面
近年来,政府已经实施各种政策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入学问题,但毕竟城市的容纳空间是有限的,让所有务工人员的孩子都入城同父母生活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就更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偏远民族地区的各种投资。
1.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投资。出现留守儿童的最终原因是当地经济发展落后生活贫困,人们在家乡没有发展之路才不得不外出务工。因此,政府部门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创造就业机会,这样外出务工人员就会越来越少,留守儿童数量也会相应减少,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直接途径。
2.转变师资投入。由于种种客观现实,即使现在国家改善了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但优秀教师仍不愿意来到偏远的民族地区和山区。近几年国家实行的教师轮岗制度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带来了一股新气息,轮岗教师们给当地老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师生相处之道,留守儿童感知到教师的关爱,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因此,国家应该加大此政策的支持及监管力度以保证教师轮岗制的贯彻落实。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部门可以录制关于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影音资料等发放给农村中小学,配合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3]。
, 百拇医药
3.投资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就笔者的调查研究,寄宿制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各种问题的很好方式,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生活成长,还配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因此寄宿制可以保证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需求以降低心理焦虑问题出现的概率。像此次调研的山区,因学校极度缺乏宿舍,这儿的孩子上学大多都是妈妈或者祖辈带着几个孩子挤在一个小屋里生活,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学习,所以政府一定要重视校舍建设投资。
4.地方政府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利用、整合社会资源,关心每一个留守儿童,关注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例如2015年6月,甘肃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紧急通知》,并为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及进行家校联动,就是很好的措施。
(二)学校方面
因为留守儿童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时间大多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采取措施得力与否对留守儿童心理是否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
, 百拇医药
1.为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并定期更新管理。这有利于学校及时准确地了解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状况,以便教师把握留守儿童的整体状况以进行定向关心指导。通过笔者调研得知,有的学校设有专门面向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班”,以便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提供各种帮助。
2.发挥教师的作用。因父母不在身边,所以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而言在各方面有一些不良行为,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这些行为产生的真实原因,与留守儿童进行爱的交流,对待他们也要更耐心,教师的关爱弥补了留守儿童缺失的父母关爱,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
3.开设心理健康课并进行团体和个别心理辅导。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当他们有心事、与其他同学有矛盾、出现心理焦虑等问题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无人倾诉所以憋在心里,这样日积月累,心中情绪无法得到排解就很容易出现焦躁、孤独等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档案,对留守儿童进行追踪辅导,能够及时干预和排解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4]。
, http://www.100md.com
4.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或校本课程。科尔曼认为“学校的物质条件并不是……关键是要创设切实有效的文化环境,对学生实施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5]”足以可见文化对人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物质文化虽受限制,但精神文化却有很大空间。笔者在调研藏区时发现,有些学校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跳“锅庄舞(藏族传统舞蹈)”,那些藏族留守儿童在跳民族舞蹈时脸上呈现的笑容久久不能消散。所以少数民族可以立足于本民族的特色文化传统、风俗,组织学校-民族特色文化活动,这样既继承弘扬了民族文化,又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文化的快乐。汉族学校加快开发校本课程,让孩子们融入进去,生活丰富多彩充满阳光,自然会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最深的老师,亲情的缺失是引起心理问题的首要原因,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关键性作用。
1.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并重视孩子全面发展。其实绝大多数该地区的家长都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事情,而且依自己文化程度(该地区家长几乎都小学没有毕业)也根本不能辅导孩子,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家庭教育并不是指辅导学生作业,而是教、指导孩子在学校里无法学到的东西;本地区家长还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导致孩子也认为学习没有什么用而自暴自弃,影响终身发展;有些家长由于长期在外,充满了对孩子的愧疚之情,只想着用物质补偿,而不会进行深入情感交流;有些家长由于长期在外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又是仅看重学习成绩,对思想、心理、品德等方面基本是忽视的,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6]。因此留守儿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仅关注学习,更要关注孩子心理、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 http://www.100md.com
2.加强情感交流。家长外出打工本就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一定影响,若因为忙或其他原因,很少和孩子联系的话,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感会更深,从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联系,不能因为觉得孩子有人照顾就不用担心,毕竟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谁都不能取代的,要让他们感觉到父母是关心着自己的,更重要的是,父母一定不能仅关心学习和给予物质补偿,而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最近发生的事情,并跟孩子说说自己的近况,这样亲子之间都互有了解,孩子会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促进各方面的健康成长。
3.配合学校教育,家校紧密配合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外出后一定要和学校(尤其是和班主任)保持联系,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同时学校也应该定期和留守儿童外出的父母取得联系,向他们反映孩子的近况。但由于学生人数太多,学校方面难免难做到与家长紧密联系,故而更需要家长主动联系学校,这样孩子感到虽然父母在外,但还是很关心自己,亲情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状况及帮扶措施效果追踪研究”(基金号:13BRK028)。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1.
[2]张帆,刘琴,赵勇,孙敏红,王宏.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系统评价[J].我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8):849-857.
[3]胡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4]刘华锦,叶正茂,阮恒.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教育评论,2015,6:102-105.
[5]马晓强.《科尔曼报告》40年评述.载朱小蔓主编.对策与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Jones A,Sharpe J,Sogren M. Children’s Experiences of Separation from Parents as Consequence of Migration[J]. Caribbean Journal of Social Work,2004,3:89-109.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兰州,730000)
编辑/王抒文 刘 扬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邓红?徐子涵)
(一)政府方面
近年来,政府已经实施各种政策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入学问题,但毕竟城市的容纳空间是有限的,让所有务工人员的孩子都入城同父母生活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就更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偏远民族地区的各种投资。
1.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投资。出现留守儿童的最终原因是当地经济发展落后生活贫困,人们在家乡没有发展之路才不得不外出务工。因此,政府部门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创造就业机会,这样外出务工人员就会越来越少,留守儿童数量也会相应减少,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直接途径。
2.转变师资投入。由于种种客观现实,即使现在国家改善了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但优秀教师仍不愿意来到偏远的民族地区和山区。近几年国家实行的教师轮岗制度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带来了一股新气息,轮岗教师们给当地老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师生相处之道,留守儿童感知到教师的关爱,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因此,国家应该加大此政策的支持及监管力度以保证教师轮岗制的贯彻落实。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部门可以录制关于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影音资料等发放给农村中小学,配合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3]。
, 百拇医药
3.投资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就笔者的调查研究,寄宿制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各种问题的很好方式,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生活成长,还配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因此寄宿制可以保证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需求以降低心理焦虑问题出现的概率。像此次调研的山区,因学校极度缺乏宿舍,这儿的孩子上学大多都是妈妈或者祖辈带着几个孩子挤在一个小屋里生活,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学习,所以政府一定要重视校舍建设投资。
4.地方政府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利用、整合社会资源,关心每一个留守儿童,关注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例如2015年6月,甘肃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紧急通知》,并为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及进行家校联动,就是很好的措施。
(二)学校方面
因为留守儿童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时间大多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采取措施得力与否对留守儿童心理是否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
, 百拇医药
1.为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并定期更新管理。这有利于学校及时准确地了解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状况,以便教师把握留守儿童的整体状况以进行定向关心指导。通过笔者调研得知,有的学校设有专门面向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班”,以便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提供各种帮助。
2.发挥教师的作用。因父母不在身边,所以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而言在各方面有一些不良行为,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这些行为产生的真实原因,与留守儿童进行爱的交流,对待他们也要更耐心,教师的关爱弥补了留守儿童缺失的父母关爱,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
3.开设心理健康课并进行团体和个别心理辅导。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当他们有心事、与其他同学有矛盾、出现心理焦虑等问题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无人倾诉所以憋在心里,这样日积月累,心中情绪无法得到排解就很容易出现焦躁、孤独等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档案,对留守儿童进行追踪辅导,能够及时干预和排解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4]。
, http://www.100md.com
4.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或校本课程。科尔曼认为“学校的物质条件并不是……关键是要创设切实有效的文化环境,对学生实施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5]”足以可见文化对人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物质文化虽受限制,但精神文化却有很大空间。笔者在调研藏区时发现,有些学校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跳“锅庄舞(藏族传统舞蹈)”,那些藏族留守儿童在跳民族舞蹈时脸上呈现的笑容久久不能消散。所以少数民族可以立足于本民族的特色文化传统、风俗,组织学校-民族特色文化活动,这样既继承弘扬了民族文化,又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文化的快乐。汉族学校加快开发校本课程,让孩子们融入进去,生活丰富多彩充满阳光,自然会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最深的老师,亲情的缺失是引起心理问题的首要原因,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关键性作用。
1.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并重视孩子全面发展。其实绝大多数该地区的家长都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事情,而且依自己文化程度(该地区家长几乎都小学没有毕业)也根本不能辅导孩子,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家庭教育并不是指辅导学生作业,而是教、指导孩子在学校里无法学到的东西;本地区家长还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导致孩子也认为学习没有什么用而自暴自弃,影响终身发展;有些家长由于长期在外,充满了对孩子的愧疚之情,只想着用物质补偿,而不会进行深入情感交流;有些家长由于长期在外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又是仅看重学习成绩,对思想、心理、品德等方面基本是忽视的,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6]。因此留守儿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仅关注学习,更要关注孩子心理、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 http://www.100md.com
2.加强情感交流。家长外出打工本就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一定影响,若因为忙或其他原因,很少和孩子联系的话,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感会更深,从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联系,不能因为觉得孩子有人照顾就不用担心,毕竟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谁都不能取代的,要让他们感觉到父母是关心着自己的,更重要的是,父母一定不能仅关心学习和给予物质补偿,而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最近发生的事情,并跟孩子说说自己的近况,这样亲子之间都互有了解,孩子会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促进各方面的健康成长。
3.配合学校教育,家校紧密配合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外出后一定要和学校(尤其是和班主任)保持联系,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同时学校也应该定期和留守儿童外出的父母取得联系,向他们反映孩子的近况。但由于学生人数太多,学校方面难免难做到与家长紧密联系,故而更需要家长主动联系学校,这样孩子感到虽然父母在外,但还是很关心自己,亲情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状况及帮扶措施效果追踪研究”(基金号:13BRK028)。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1.
[2]张帆,刘琴,赵勇,孙敏红,王宏.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系统评价[J].我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8):849-857.
[3]胡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4]刘华锦,叶正茂,阮恒.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教育评论,2015,6:102-105.
[5]马晓强.《科尔曼报告》40年评述.载朱小蔓主编.对策与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Jones A,Sharpe J,Sogren M. Children’s Experiences of Separation from Parents as Consequence of Migration[J]. Caribbean Journal of Social Work,2004,3:89-109.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兰州,730000)
编辑/王抒文 刘 扬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邓红?徐子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