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2865507
中学生暴力遭遇与问题行为: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14期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中学生群体中,男生的暴力遭遇频率明显高于女生,心理暴力的贡献率要高于躯体暴力。在中学,暴力事件的形式多为人格侮辱、关系攻击、性骚扰以及权力侵犯等攻击行为。这类事件发生在男生之间的概率明显多于女生。从年级方面分析,初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的暴力遭遇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初一年级的暴力遭遇形式多为心理暴力,原因可能来自刚从小学升入中学,对陌生环境的适应、与同学之间的磨合容易带来心理压力。高二年级学生是中学中暴力遭遇频率最高的群体,暴力遭遇形式为心理暴力和躯体暴力,高二年级正处于青春期的高峰期,对社会的涉入程度正在加深,容易遭遇暴力事件。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的暴力遭遇频率较低,分析认为应该与其课业压力大,面临毕业有关。

    本研究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针对男生与女生分别进行,各有7个因子,从总粗分来看,女生的问题行为分数高于男生的问题行为分数。这一结果说明,中学生中,女生有着比男生更多的问题行为。躯体主诉、攻击违纪行为、刻板行为、多动违抗、发脾气、焦虑抑郁、社交问题为女生多见的问题行为方式。焦虑抑郁、自我中心、刻板行为、退缩社交问题、躯体主述、多动违抗、攻击违纪行为为男生的问题行为方式。女生的问题行为总分明显高于男生,应该与其心理成长快于男生有关。因此,学校应该多关注女生的心理成长及其成长环境,帮助其健康成长,避免不必要的问题行为的出现。从年级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二年级的问题行为得分明显超出其他年级的问题行为得分,说明高二年级的学生有着更多的问题行为。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即将升入高三年级带来的学习压力所致,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高二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高峰期,有着更多的困惑。所以,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对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关注,正确引导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避免不必要的问题行为的出现。
, 百拇医药
    暴力遭遇与问题行为的所有因子都呈现显著相关,暴力遭遇事件的发生与问题行为的产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暴力遭遇的发生与问题行为的出现有着显著影响。中学生的社交问题、攻击违纪行为、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等问题行为,有很多是直接受到其暴力遭遇经历的影响而产生的。数据显示,男生的暴力遭遇频率高于女生,在问题行为方面,女生的行为问题得分超过男生,心理暴力和支持力是问题行为的预测变量,其中支持力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与多层回归分析的结果一致。因此,学校应该给予有暴力遭遇的学生更多的跟踪与关注,关注有暴力遭遇的学生事件发生后行为的发展方向,加强对其支持力的培养,通过对支持力的干预,降低由于暴力遭遇对问题行为产生的影响。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1YJA190002。

    参考文献

    [1]Werner E E.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5,4(3):81-85.
, http://www.100md.com
    [2]Ong A D,Bergeman C S,Bisconti T L,et al.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positive emotions,and successful adaptation to stress in later lif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6,91(4):730-745.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multi-country study on women’s health and life experiences[J]. Core Questionnaire,Version,2003,10.

    [4]Luthar S S.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A synthesis of research across five decades[J].(D. Cicchetti & D. J. Cohen,Eds.)Childhood A Gobal Journal of Child Research 2nd,2006(3):740-795
, http://www.100md.com
    [5]刘虹.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其就业心理的关系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0.

    [6]罗家有,付楚慧,谭彩,朱海玲,尹逊强,李雄伟,熊玲芝,孙振球. 自尊在农村中学生行为与暴力遭遇间的中介效应[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3:312-315.

    [7]陈光辉,张文新,王姝琼. 多主体评定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一致性问题[J]. 心理学报,2009,02:144-155.

    [8]崔丽霞,雷雳. 中学生问题行为群体特征的多视角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03:112-119.

    [9]Shahinfar A,Fox N A,Leavitt L A. Preschool children’s exposure to violence:relation of behavior problems to parent and child reports[J].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2000,70(1):115-118.

    [10]Albus K E,Weist M D,Perez-Smith A M. Associations between youth risk behavior and exposure to violence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vision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urban schools[J]. Behavior Modification,2004,28(4):548-564., 百拇医药(渠立松 梁晓燕)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