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14期
编号:12865518
渴望生命的温情,抚慰内心的痛苦(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14期
     对于未来目标的思考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好地确认自己的存在价值。L一直很希望考上大学,但是她对考上大学以后应该怎么走却并不清楚。在辅导的后期我尝试引导L思考她大学后的目标,但L一直没明确下来自己要做的事——她说可能会开一家书店,但是不确定。

    四、辅导反思

    对此个案追踪了一年,L表示自己状态很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很多,不再有那么多争吵。她会与爸爸讨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时一聊还能聊一个小时。”只是她有时还是不太愿意和妈妈说话。已经是高三学生的L现在神情沉稳了许多。只是她依然觉得自己将来不会结婚,计划这辈子自己一个人过。任何伤害的疗愈都需要时间,L的安全感与自我认同的建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这个个案的干预和辅导,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分清辅导的先后顺序

    虽然L的自残行为源于她的家庭环境和童年创伤带来的压力与痛苦,但是自残是一种危机,这些压力与痛苦的释放、情感连接的建立、积极自我认同的建立、应对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控制自残行为,同时必须让学校和家长知悉孩子的情况。
, 百拇医药
    (二)建立信任关系是前提

    具有自我伤害行为的人在咨询与治疗时会有一种抗拒心理,这种抗拒心理是对他人的不信任造成的。要帮助来访者控制自我伤害行为,必须要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只有给予L支持与陪伴,帮助其释放内心的恨与愤怒,才能进一步引导她采用良好的情绪宣泄方式,控制自残自伤行为。

    (三)家庭指导很关键

    来访学生的压力、痛苦与家庭有关系。亲子间情感疏远,辅导老师需要促成个案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指导父母采取恰当的教育策略。如果能发动父母双方都参与到辅导过程中则更加理想。

    母亲在L的成长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她把自己的压力发泄在的L身上,造成母女感情疏远,甚至发展出对抗情绪。只要母亲不肯改变与L的相处模式,重建良好的母女关系,L的成长依然还会受到一定的阻碍。遗憾的是L的妈妈一直以“市场档口不能两个人同时离开”为由,没有到学校辅导室与我见面,也没能参与到辅导中。
, 百拇医药
    (四)培养应对能力,指导释放压力很必要

    自残是个案在无法面对、无法挣脱压力时的一种无奈的选择。有时它甚至是个案在极度愤怒下防止自己攻击他人的最终防线。因此需要帮助L认清自身的压力来源,寻找更合适的释放渠道,指导她掌握成熟的压力应对技巧。

    (五)最好能固定危机干预的会谈辅导时间

    由于我的工作和L的课程安排等多方面原因,我对L的辅导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时间的不确定容易造成对她的关注不及时,不利于我掌握其情绪发展,错失辅导的最佳时机。在这个案例中,L有时通过电话、短信等非正式“咨询”的方式与我取得联系,这不能不说是幸运的。

    (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是一件艰辛的任务

    为了帮助L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我在辅导的过程中一直在寻找各种方法。但自我认同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个案至今依然对自我的未来感到迷茫。
, 百拇医药
    五、资源拓展

    我向L及其父亲推荐了《透析童年:让爱走向成熟》一书。这本书试图把读者带回到自己的童年,重新组装自己的童年,这是一个治疗的过程。作者用感觉触摸人的内心深处,从探讨自我内在世界的形成起步,对儿童的自我成长与发展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由此提出教育中一个关键点,即当父母还没有真正成熟形成完整的自我时,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必然遇到很多难题,并导致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教育陷入困境。只有父母有了内在成长的愿望,并从内心逐渐走向真正的成熟,才能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命连接,父母与孩子将共同获得身心的放松,孩子才能在最美好的生命环境中一步步健康成长。

    为了帮助L更好地发展成熟应对压力的能力,我向L推荐了杰弗·戴维森的《应对压力》。“当你把压力看成一件好事,压力就会失去它的力量;当你把压力看成一件坏事,你就会陷入困境;但是当你把压力看成是改善自己的感受而采取行动的一个暗示,那么它就成为你获取机会的晋升台阶。”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中学,东莞,523820)

    编辑/ 张 帆 终校/王抒文, 百拇医药(卢凯香)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