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比:从母爱剥夺到依恋理论(2)
在《儿童连接母亲的本能》一文中,鲍尔比回顾了当时流行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儿童与母亲连接的解读。鲍尔比并不认同传统精神分析理论用满足需要的内驱力来解释母婴之间的连接,在他看来,2个月的婴儿具有明显的依恋行为,而这些行为是由大量的本能反应构成,这些本能的反应,将母亲与孩子,孩子与母亲连接了起来。为了支撑上述观点,他研究了同时期其他学者对婴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所进行的观察研究数据,比如说皮亚杰(Piaget,1951,1954),还整理了自己多年以来在伦敦参与的一个对年轻母亲进行支持的组织里所获得的经验。在对婴儿的发展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之后,鲍尔比引入了廷伯根(Tinbergen,1951)等人的行为学概念,包括符号刺激、社会性释放等。其中源于行为学理论的“刺激可能是来自内部也可能是来自外部”的观点是招致传统精神分析学者批评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主义取向的研究忽视了心理现象本身。在《分离焦虑》中鲍尔比认为,只要情境发生变化,婴儿的分离焦虑就会随之出现,不一定是由于依恋对象不存在。在这篇文章里,鲍尔比还讨论了泛滥的或者不真实的母爱对婴儿的危害问题。在鲍尔比看来,不真实的和过度保护的母爱是源于一种补偿心理。事实上,婴儿如果出现过度的分离焦虑,往往与其不愉快的家庭经历相关,比如说被父母反复用抛弃来威胁或是拒绝,或者在失去兄弟姐妹的经历中承受了特殊的家庭责任等。此外,鲍尔比还在文章中讨论了另外一类案例,就是分离焦虑水平低于常态甚至缺失的情况。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处于防御状态的伪独立水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