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控制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1)
〔摘要〕研究选取了广东省广州市多所普通中学共867名初中学生,采用相关量表让他们进行自我报告,之后进行数据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结果如下:父母行为控制越多,青少年的内外化问题越少;父母心理控制越多,青少年内化问题越多。可见,父母的行为控制对青少年发展起积极作用,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发展则起消极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对家长进行教育观念的辅导。
〔关键词〕 初中生;内化问题;外化问题;行为控制;心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22-0012-04
一、问题提出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必经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初始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仅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也与环境因素存在紧密联系。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是指青少年由于个人行为变化无法顺利适应多变的环境,致使他们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等各个方面,可能发生生理上或者精神上的困扰。青少年遭受到困扰挫折后,如果冲突超过容忍的程度,引起严重不安或焦虑,就会采取防卫机制,进而可能形成不良适应。这便可能产生一般的问题行为,严重的可能发展成为反社会甚至犯罪行为。
, http://www.100md.com
心理学者武志红[1]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叛逆的孩子,父母要他向东,他就非要向西。父母要他学好,他就非要学坏。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摆脱父母的控制,做回自己。但实际上,他仍然是父母意志的产物,只不过方向看似相反而已。真正要摆脱父母的控制,他不必非得与父母对着干,只需要静下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自己真正的渴望就可以了。”可见,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良好的教养方式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相反,若教育方式出现问题,则会阻碍子女的发展,导致子女可能表现出叛逆的情绪,做出不良或不健康的行为等。武志红在书中提到了“父母的控制”,这一直是许多发展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它指的是父母对青少年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监督和规定,是父母对子女管教方式的一种。西方学者在20世纪初,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多种父母控制模式,对父母控制模式的研究进行总结,近十年来,许多西方研究者以父母的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为依据,即根据父母是侧重控制儿童的心理还是外部行为,把父母控制分为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模式[2-4],也可以理解为根据父母控制的内容上进行划分。到了21世纪有研究者将心理控制定义为“父母试图通过消极地控制儿童的心理世界来控制其活动,从而破坏了儿童的心理发展”,将行为控制定义为“父母对子女的管理、规定和限制”[5]。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来研究父母的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产生的作用,问题行为既包括外化问题,如打架、抽烟、喝酒、逃学,也包括内化问题,如焦虑、恐惧、寂寞等。本研究旨在对父母控制方式进行探索,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减少子女不良行为方面提供参考。
, 百拇医药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选取广州市多所普通中学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7份,有效回收率为96.3%。其中,男生484名,平均年龄为13.13±0.86岁,女生383名,平均年龄为13.02±0.84岁。
(二)研究工具
1. 背景资料问卷
该部分为自行设计。用于收集被试的年龄、年级、性别、与谁同住、是否独生子女、出生地、父母受教育水平等个人信息进行等级评定。由被试根据自身家庭情况做出选择,在编码时对这些选择分别赋予1~4的分值。
2. 父母控制量表
(1)父母行为控制量表
, http://www.100md.com
采用Barber,Olsen和Shagle[2]以及Barber[4]编制的父母行为控制量表。本量表进行了严格的翻译和回译过程,包括9个项目,如:“父母知道我晚上去哪儿”,要求被试在五点量表上对内容进行评定,“从不”计1分,“偶尔”计2分,“有时”计3分,“经常”计4分,“总是”计5分,量表分数为各项目分数之和,量表分数越高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控制程度越强。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的总分标准分,本次测量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
(2)父母心理控制量表
采用Barber,Olsen和Shagle[2]编制的父母心理控制量表,翻译及回译过程同上。包括10个项目,如:“父母总是试图改变我”,要求被试在五点量表上对内容进行评定,计分方式同上,量表分数为各项目分数之和,量表分数越高表示父母对子女的心理控制程度越强。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的总分标准分,本次测量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
, 百拇医药
3. 青少年问题行为问卷
(1)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问卷:
在参考学生态度和行为问卷以及监控未来问卷[6]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青少年的常见问题行为改编而成。问卷包括15个项目,如:“是否吸烟?”,要求被试在五点量表上对过去一年来自己该行为的发生频率进行评定,采用5点计分,分别计1~5分,量表分数为各项目分数之和,分数越高表示出现的外化问题行为越多。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的总分标准分,本次测量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9。
(2)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问卷:
采用Achenbach[7]编制的青少年自评量表中的焦虑抑郁分量表,共16个项目。要求报告现在或近六个月出现每种问题的情况。采用三点计分,分别计1~3分,量表分数为各项目分数之和,分数越高表示出现的内化问题行为越多。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的总分标准分,本次测量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 http://www.100md.com(肖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