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6期
编号:12976013
家校沟通应注重对等性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6期
     〔关键词〕家校沟通;尊重;平等

    学校服务于家庭,家庭协同学校,双方应以什么形式沟通?个人认为关键在于双方的态度与目的的一致性。只有家校双方对孩子的教育发展达成共识,家校沟通才会行之有效,而要想家校之间达成共识,前提是加强沟通。

    现实的情况是,当一所学校为区域优质校,是家长百求而难得的一所好学校时,学校通常对家长召之即来,家长则是呼之即至,学校高高在上,挥舞着指挥棒。即便家长对学校对教师有想法,也可能是敢怒不敢言,这时的学校如果不能及时放低身段,会使家校矛盾渐积渐深。实际上越是优质学校,越应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加强家校之间的多重沟通和交流。学校应充分建构家校宣传体系,科学引导家长,同时利用家长资源反作用于学校,使家校共同形成一种正面循环和正能量圈。

    第一,家校沟通需要尊重和信任。

    当本区域开始实行教师交流时,我校曾遇到过这样的事,家长不同意教师交流,认为好好的教师为啥要调走?而且一个班有两个教师都去交流了,影响孩子的成绩怎么办?当面对二十多个意见纷杂的家长,学校首先把教导主任、交流教师都请过来与家长面对面沟通,让家长充分感受到尊重,同时确定个别家长为代表,让家长充分表达诉求。
, http://www.100md.com
    接下来校长首先阐明了教师交流的政策,既然是上级的教育政策,那我们主观上就要接受,同时给出理由,要求家长认可。随后教导主任详细介绍了来校交流的教师的工作表现和以往成绩,让家长对教师有基本的信任。接着,两位交流教师将开学不久的一系列班级学科情况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和分析,所有家长满意而归。如果简单将家长集体来访归结为聚众闹事的话,学校和家长就达不到互动理解,就会使矛盾升级。

    第二,家校沟通需要平等与友好。

    在社会与家庭对孩子学业日趋关注的今天,尤其在农村,家长由于对教育理解具有片面性,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教师在遇到学生学习问题的时候,往往会简单归因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管理的滞后。

    在一次解决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的问题时,我校六年级的白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发生了冲突。为了避免家长的误会,白老师及时叫来了家长,和家长说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表达了歉意。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白老师更多将孩子一再出现问题归责于家长的不配合,不负责。原本以为可以结束的事情,又出现了意外。家长将此事配图片发在了班级微信群中,并不断转发。原来在之前的沟通中,对于教师的责问家长有很多的不解和不快,只是有碍情面没有发作,原本教师出于主动的沟通,适得其反。尽管在24小时内风波平息,但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教师如缺乏和家长平等沟通及友好交流的态度,将影响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 百拇医药
    第三,学校教育应广泛与家庭协同。

    学校应当真正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发展。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家长会、家委会,對待家长应向对待教师一样,民主共议、协商共管。在学校搞“阳光校园”特色办学的过程中,我们把家长教育真正融入到了学校特色发展中,从最初的特色建设的方案制定,到对学校“三风一训“的解读,以及学校特色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发展路径的规划,学校直接向家长汇报,班级具体安排,这样的家长会,越来越受到家长的欢迎,越来越多的家长信任学校,信任教师。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家长能配合教师,完成各种教育教学的要求,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要学校真正重视家长工作,重视家校协同,效果一定会越来越好。

    既然家长把孩子交给教师,那么就应当尊重、信任、理解学校教育。既然这个孩子是我们学校的学生,那么作为学校就要尽其所能,为孩子终身发展负责,负责的表现之一就是要努力创设家校共育的良好环境,将家长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范畴,搭建家校沟通的健康平台。当孩子一旦成为学校学生,家长和学校就是合作伙伴或朋友。家庭是社会基石,学校是教育主导,只有双方握手言和,平等相向,才是教育真正的春天。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中心学校,太原,0300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曹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