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类型、相关性对儿童学习判断及重学时间分配的影响(1)
〔摘要〕选取3~5年级学生163人,采用实验法探究材料类型、相关性对儿童学习判断及重学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1)从三年级开始,儿童就能够监测到自己对于图片的记忆好于词对,具有一定的元认知监测能力。儿童对于意义材料的学习判断准确性更高,并且对于同义材料的监测优于反义材料。(2)儿童对于答错项目分配的重学时间显著高于答对项目,证实了监测—控制模型(MC模型),元认知监测对于元认知控制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材料类型;相关性;学习判断;时间分配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08-0010-04
一、问题提出
学习判断(judgments of learning,简称JOLs)是对学习情况的估计,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在之后的回忆测验中,被回忆出来的可能性的预测[1]。对于学习判断的研究多集中于成人被试,但从当前研究趋势看,对成人元认知的研究范式已经开始扩展到儿童,开始探究儿童的元认知监测和自我管理[2-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多为7~12岁,这一阶段的个体刚脱离表象思维,其认知结构中初步具备了抽象概念,所以能够开始进行逻辑推理,但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以认知发展的特性为依据,图片材料开始应用于儿童学习判断的研究,图片材料与词对材料相比,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等特点。并且,图片材料的特性也使其不易受到个体词汇水平的制约[5,6]。
, 百拇医药
学习过程中,有效的自我管理需要个体对自我学习状况进行监测[7]。学习判断是研究元认知监测的重要手段,与监测相伴随的是控制阶段。监测(monitoring)指人们对自己学习的评估,对个体认知过程和知识的客观估计。而控制(control)包括做出学习决定,例如学多久,采用什么学习策略,以及对认知操作和资源的管理策略。目前对于监测和控制关系的探讨,主要集中于,是监测指导控制还是控制反作用于监测[8]。研究者们由此提出监测—控制模型(MC模型)和控制—监测模型(CM模型),MC(monitoring→control)模型即自上而下的模型,该模型支持监测指导控制,并认为有效的监测对自我管理非常重要。CM(control→monitoring)模型即自下而上的模型,该模型支持元认知控制会给予监测以反馈,并认为监测并非先于控制而是处于一种伴随进行的状态。
Ackerman,Adiv和Lockl等人[9]的研究表明,MC模型和CM模型对儿童的学习管理均起作用,但是难以区分两者具体的表现。根据MC模型,只有有效的监测才能带来有效的控制,元认知监测中学习判断对于学生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并且,反应的具体化可以提高监测的有效性,Soderstrom和 McCabe[10]的研究表明,若使反应方式具体化,记得和知道判断(judgme of remembering and knowing,JORKs)的准确性高于JOLs。
, 百拇医药
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不同材料下儿童的学习判断值及学习判断准确性是否有差异?儿童的年级是否会影响其学习判断,四年级是否是学习判断发展的关键期?
问题二:儿童在获得学习判断的反馈之后,对于重学时间的分配情况如何,是支持监测—控制模型(MC模型)还是控制—监测模型(CM模型)?
二、实验一:材料类型及相关性对儿童学习判断的影响
(一)被试
被试为深圳市某普通小学的学生,共163人,三年级44人,四年级52人,五年级67人;男生91人,女生共72人。将被试分为两组:词对组(男41人;女37人,共78人)和图片组(男50人;女35人,共85人)。
(二)实验材料
, 百拇医药
词对材料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本,共24对,其中同义词对、反义词对、无关词对各8对。每种类型中的7对,共21对作为正式实验材料;另外每种类型中的1对,共3对作为练习材料。通过小学语文老师的评定,这些词对材料,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都已经能够认识并且熟练掌握。
图片材料的选择与词对材料类似,同样是24对图片,其中同义图片、反义图片、无关图片各8对。每种类型中的7对,共21对作为正式实验材料;另外每种类型中的1对,共3对作为练习材料。通过小学语文老师的评定,这些图片材料,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都能够认识并且了解其含义。
(三)实验设计
自变量为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相关性(同义、反义、无关)和材料类型(词对、图片)。因变量为学习判断值和测试成绩。采用的是3×3×2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年级、材料类型为被试间变量,相关性为被试内变量。本实验程序采用E-prime 2.0编制,收集儿童对于材料的学习、判断和测试成绩。
, 百拇医药
(四)实验步骤
被试依照主试要求在电脑机房进行集体测试。主试首先向被试宣读指导语:“欢迎同学们来参与我们的实验,实验表现不会记录到你的成绩中。现在请同学们看电脑屏幕,首先屏幕上会出现注視点‘+’,你需要注视它,之后会出现两个词(两张图),你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把它们记住,在接下来的测试中会只呈现左边的一个词(一张图),你需要选出它所对应的右边的词(图)。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明白的同学请按Q键开始练习。”
练习阶段,屏幕上会依次呈现三组词对(图),呈现过后,会要求被试进行判断“学习完词对(图)之后,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你的学习情况”。被试需要对每个学习过的词对(图),按1~3进行评分,1代表没记住,在接下来的测试中一定不能选择正确;2代表好像记住了,在接下来的测试中有可能选择正确;3代表记住了,在接下来的测试中一定能选择正确。学习判断完成之后,进入测试,给出线索词(图),被试需要在四个词(图)中选出目标词(图)。, 百拇医药(鲍晓旋)
〔关键词〕材料类型;相关性;学习判断;时间分配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08-0010-04
一、问题提出
学习判断(judgments of learning,简称JOLs)是对学习情况的估计,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在之后的回忆测验中,被回忆出来的可能性的预测[1]。对于学习判断的研究多集中于成人被试,但从当前研究趋势看,对成人元认知的研究范式已经开始扩展到儿童,开始探究儿童的元认知监测和自我管理[2-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多为7~12岁,这一阶段的个体刚脱离表象思维,其认知结构中初步具备了抽象概念,所以能够开始进行逻辑推理,但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以认知发展的特性为依据,图片材料开始应用于儿童学习判断的研究,图片材料与词对材料相比,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等特点。并且,图片材料的特性也使其不易受到个体词汇水平的制约[5,6]。
, 百拇医药
学习过程中,有效的自我管理需要个体对自我学习状况进行监测[7]。学习判断是研究元认知监测的重要手段,与监测相伴随的是控制阶段。监测(monitoring)指人们对自己学习的评估,对个体认知过程和知识的客观估计。而控制(control)包括做出学习决定,例如学多久,采用什么学习策略,以及对认知操作和资源的管理策略。目前对于监测和控制关系的探讨,主要集中于,是监测指导控制还是控制反作用于监测[8]。研究者们由此提出监测—控制模型(MC模型)和控制—监测模型(CM模型),MC(monitoring→control)模型即自上而下的模型,该模型支持监测指导控制,并认为有效的监测对自我管理非常重要。CM(control→monitoring)模型即自下而上的模型,该模型支持元认知控制会给予监测以反馈,并认为监测并非先于控制而是处于一种伴随进行的状态。
Ackerman,Adiv和Lockl等人[9]的研究表明,MC模型和CM模型对儿童的学习管理均起作用,但是难以区分两者具体的表现。根据MC模型,只有有效的监测才能带来有效的控制,元认知监测中学习判断对于学生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并且,反应的具体化可以提高监测的有效性,Soderstrom和 McCabe[10]的研究表明,若使反应方式具体化,记得和知道判断(judgme of remembering and knowing,JORKs)的准确性高于JOLs。
, 百拇医药
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不同材料下儿童的学习判断值及学习判断准确性是否有差异?儿童的年级是否会影响其学习判断,四年级是否是学习判断发展的关键期?
问题二:儿童在获得学习判断的反馈之后,对于重学时间的分配情况如何,是支持监测—控制模型(MC模型)还是控制—监测模型(CM模型)?
二、实验一:材料类型及相关性对儿童学习判断的影响
(一)被试
被试为深圳市某普通小学的学生,共163人,三年级44人,四年级52人,五年级67人;男生91人,女生共72人。将被试分为两组:词对组(男41人;女37人,共78人)和图片组(男50人;女35人,共85人)。
(二)实验材料
, 百拇医药
词对材料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本,共24对,其中同义词对、反义词对、无关词对各8对。每种类型中的7对,共21对作为正式实验材料;另外每种类型中的1对,共3对作为练习材料。通过小学语文老师的评定,这些词对材料,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都已经能够认识并且熟练掌握。
图片材料的选择与词对材料类似,同样是24对图片,其中同义图片、反义图片、无关图片各8对。每种类型中的7对,共21对作为正式实验材料;另外每种类型中的1对,共3对作为练习材料。通过小学语文老师的评定,这些图片材料,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都能够认识并且了解其含义。
(三)实验设计
自变量为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相关性(同义、反义、无关)和材料类型(词对、图片)。因变量为学习判断值和测试成绩。采用的是3×3×2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年级、材料类型为被试间变量,相关性为被试内变量。本实验程序采用E-prime 2.0编制,收集儿童对于材料的学习、判断和测试成绩。
, 百拇医药
(四)实验步骤
被试依照主试要求在电脑机房进行集体测试。主试首先向被试宣读指导语:“欢迎同学们来参与我们的实验,实验表现不会记录到你的成绩中。现在请同学们看电脑屏幕,首先屏幕上会出现注視点‘+’,你需要注视它,之后会出现两个词(两张图),你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把它们记住,在接下来的测试中会只呈现左边的一个词(一张图),你需要选出它所对应的右边的词(图)。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明白的同学请按Q键开始练习。”
练习阶段,屏幕上会依次呈现三组词对(图),呈现过后,会要求被试进行判断“学习完词对(图)之后,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你的学习情况”。被试需要对每个学习过的词对(图),按1~3进行评分,1代表没记住,在接下来的测试中一定不能选择正确;2代表好像记住了,在接下来的测试中有可能选择正确;3代表记住了,在接下来的测试中一定能选择正确。学习判断完成之后,进入测试,给出线索词(图),被试需要在四个词(图)中选出目标词(图)。, 百拇医药(鲍晓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