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问题行为的关系(2)
三、讨论
(一)中职新生问题行为发生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有问题行为的中职生比没有问题行为的中职生更经常受到父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以及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惩罚严厉,说明父母对子女不良的教养方式易导致中职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此同时,中职新生习惯采用自责、求助、退避、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也容易使他们出现行为问题,说明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保持中职生的心理健康。
(二)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在亲子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方式和倾向,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理念、教养行为及对子女的一种特定的情感表现形式的综合体现。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父母作为青少年第一任老师,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教师,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言行对青少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绝大部分中国家庭母亲都在扮演家庭教育的主角,孩子也往往更依恋自己的母亲。尽管父亲角色和在社会上承担的职业职能决定了父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母亲少,有研究发现,基于中职生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工种等原因,中职生的父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比其他类别学校的学生更少,但这并不表明父亲对孩子的成长不重要,父亲的智力、情感、性格与处事方式等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本研究发现,父亲的拒绝否认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分别与焦虑抑郁、思维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及YSR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退缩、焦虑抑郁、注意问题和YSR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父亲的偏爱被试思维问题呈显著正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与攻击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过分干涉与躯体主诉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注意问题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均与焦虑抑郁、思维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和YSR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焦虑抑郁、社交问题和注意问题呈显著的负相关;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均与违纪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母亲的惩罚严厉均与退缩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偏爱被试与思维问题呈显著的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中职生尽管在许多方面发展并不如意,但他们同样需要父母的关爱,如果在他们失意时,父母能一如既往地给予中职生更多的温暖和更多的理解与包容,中职生就会更阳光、开朗,安全感更强,出现害怕退缩、焦虑抑郁、注意问题和躯体主诉等负性情况和问题行为的机率会显著减少。但如果没有把握好施爱的度,再加上一些家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父母的过度偏爱就易使中职生滋生出骄横、自我中心等思想,并且父母的这种过度保护和纵容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职生对社会行为准则和社交技巧的学习;抑或有些父母走向另一极端,对中职生的言行过分干涉或拒绝否认或惩罚严厉,则易使中职生内心紧张不安,缺乏安全感,或激发其叛逆的性格,出现焦虑抑郁、思维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等行为问题的概率会大幅度增加。
, 百拇医药
回归分析显示,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只有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惩罚严厉。说明良好的教养方式对中职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不良的教养方式易使中职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伤害,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出现退缩、焦虑、多动、攻击等情绪行为。為此,中职学校在新生入学开始就要重视并认真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搭建家庭教育平台,通过家委会、网络、亲子活动等渠道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给予子女更多的温情与爱,从家庭层面为中职生在校接受良好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关于应对方式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如果说应对是一种行为或认知过程,那应对方式则是指应对所采取的具体方法或方式,它是指个体认为自己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可能给其带来负担甚至超出自己拥有的资源时,为减少、最小化或容忍这种交互作用的内外需求而采取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通常被分为退避、幻想、指责、求助、合理化和解决问题六种类型[14]。有些应对方式会保护个体不受压力生活事件的伤害,而另一些应对方式使个体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15]。因此,面对各种学习生活情境,中职生采取何种应对方式与问题行为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 百拇医药
本研究发现,解决问题与注意问题呈显著的负相关;求助与躯体主诉、退缩、焦虑抑郁、思维问题、注意问题及YSR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自责、幻想、合理化均与YSR各因子和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除了躯体主诉外,退避均与其他因子和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中职生的问题行为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运用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减少注意问题的产生,同时,如果遇到问题善于向他人寻求支持帮助,也能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但是,中职生如果以消极的应对方式面对问题,如自责、幻想、合理化及退避,则会使问题行为产生的机率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回归分析也表明,自责对躯体主诉、焦虑抑郁、注意问题、思维问题和YSR总分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求助对躯体主诉、退缩、焦虑抑郁、思维问题、注意问题和YSR总分则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幻想对退缩、社交问题、违纪行为和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对注意问题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说明经常运用幻想、自责的应对方式易引发问题行为的产生,而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方式将有助于抑制问题行为的产生。
近年来,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行为问题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是有部分中职学生经常采用退避、被动、幻想等方式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为此,中职学校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支持机制,加快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硬件建设,如重视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学生应对方式的教育训练等,以期通过对新生进行一系列的教育训练,帮助改善中职学生的应对方式,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平,孙圣涛,李燕. 夫妻冲突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5(2):108-114., 百拇医药(钱锦彬)
(一)中职新生问题行为发生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有问题行为的中职生比没有问题行为的中职生更经常受到父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以及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惩罚严厉,说明父母对子女不良的教养方式易导致中职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此同时,中职新生习惯采用自责、求助、退避、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也容易使他们出现行为问题,说明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保持中职生的心理健康。
(二)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在亲子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方式和倾向,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理念、教养行为及对子女的一种特定的情感表现形式的综合体现。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父母作为青少年第一任老师,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教师,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言行对青少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绝大部分中国家庭母亲都在扮演家庭教育的主角,孩子也往往更依恋自己的母亲。尽管父亲角色和在社会上承担的职业职能决定了父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母亲少,有研究发现,基于中职生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工种等原因,中职生的父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比其他类别学校的学生更少,但这并不表明父亲对孩子的成长不重要,父亲的智力、情感、性格与处事方式等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本研究发现,父亲的拒绝否认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分别与焦虑抑郁、思维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及YSR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退缩、焦虑抑郁、注意问题和YSR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父亲的偏爱被试思维问题呈显著正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与攻击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过分干涉与躯体主诉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注意问题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均与焦虑抑郁、思维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和YSR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焦虑抑郁、社交问题和注意问题呈显著的负相关;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均与违纪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母亲的惩罚严厉均与退缩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偏爱被试与思维问题呈显著的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中职生尽管在许多方面发展并不如意,但他们同样需要父母的关爱,如果在他们失意时,父母能一如既往地给予中职生更多的温暖和更多的理解与包容,中职生就会更阳光、开朗,安全感更强,出现害怕退缩、焦虑抑郁、注意问题和躯体主诉等负性情况和问题行为的机率会显著减少。但如果没有把握好施爱的度,再加上一些家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父母的过度偏爱就易使中职生滋生出骄横、自我中心等思想,并且父母的这种过度保护和纵容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职生对社会行为准则和社交技巧的学习;抑或有些父母走向另一极端,对中职生的言行过分干涉或拒绝否认或惩罚严厉,则易使中职生内心紧张不安,缺乏安全感,或激发其叛逆的性格,出现焦虑抑郁、思维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等行为问题的概率会大幅度增加。
, 百拇医药
回归分析显示,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只有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惩罚严厉。说明良好的教养方式对中职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不良的教养方式易使中职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伤害,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出现退缩、焦虑、多动、攻击等情绪行为。為此,中职学校在新生入学开始就要重视并认真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搭建家庭教育平台,通过家委会、网络、亲子活动等渠道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给予子女更多的温情与爱,从家庭层面为中职生在校接受良好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关于应对方式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如果说应对是一种行为或认知过程,那应对方式则是指应对所采取的具体方法或方式,它是指个体认为自己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可能给其带来负担甚至超出自己拥有的资源时,为减少、最小化或容忍这种交互作用的内外需求而采取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通常被分为退避、幻想、指责、求助、合理化和解决问题六种类型[14]。有些应对方式会保护个体不受压力生活事件的伤害,而另一些应对方式使个体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15]。因此,面对各种学习生活情境,中职生采取何种应对方式与问题行为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 百拇医药
本研究发现,解决问题与注意问题呈显著的负相关;求助与躯体主诉、退缩、焦虑抑郁、思维问题、注意问题及YSR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自责、幻想、合理化均与YSR各因子和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除了躯体主诉外,退避均与其他因子和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中职生的问题行为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运用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减少注意问题的产生,同时,如果遇到问题善于向他人寻求支持帮助,也能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但是,中职生如果以消极的应对方式面对问题,如自责、幻想、合理化及退避,则会使问题行为产生的机率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回归分析也表明,自责对躯体主诉、焦虑抑郁、注意问题、思维问题和YSR总分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求助对躯体主诉、退缩、焦虑抑郁、思维问题、注意问题和YSR总分则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幻想对退缩、社交问题、违纪行为和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对注意问题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说明经常运用幻想、自责的应对方式易引发问题行为的产生,而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方式将有助于抑制问题行为的产生。
近年来,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行为问题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是有部分中职学生经常采用退避、被动、幻想等方式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为此,中职学校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支持机制,加快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硬件建设,如重视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学生应对方式的教育训练等,以期通过对新生进行一系列的教育训练,帮助改善中职学生的应对方式,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平,孙圣涛,李燕. 夫妻冲突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5(2):108-114., 百拇医药(钱锦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