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1)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程治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的技术,也称焦点解决疗法(后文简称“焦点解决”)。该疗法于19世纪80年代由Steve de shazer和Inn berg kim等人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获得许多研究的支持,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监狱、社区、医院和学校中。
过去,研究者们更多地探讨了焦点解决在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而较少就焦点解决在团体咨询与训练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实际上,焦点解决已经逐渐从个别治疗发展到团体治疗和专业督导,并开始大量应用在亲子教育、企业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中。在这些领域中焦点解决能够同时解决多个个体的问题,而焦点解决也从一种单纯的咨询技术、咨询模式演变成了一种理念和理论取向。王红椿和曾保春探讨了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在团体咨询中的应用。尹达分析了课堂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内涵、原则和策略。刘端海、张静和王志亮等探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运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有效实现心理机制的转化以取得有效的管理效果。焦点解决能有效运用于多个领域(个体和团体)获得了研究者们的一致认同,本文重点关注了焦点解决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张艳霞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法具有关联性,并提出将焦点解决的基本理念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尝试,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尝试分析焦点解决短程治疗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可能性,并从理论假设、会谈技术和工作流程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焦点解决模式如何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
, 百拇医药
一、焦点解决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契合点
焦点解决是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咨询方式和技术模型,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的主要渠道,两者看似不相关,但仔细分析,二者在目标、形式和内涵上具有一些相似之处。
从目标上看,焦点解决和心理健康课程都是帮助个体成长、促进个体发展的一种手段,其目标是一致的。焦点解决强调聚焦问题的解决,注重效率,而当前中小学大班额、少课时的现状要求高效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力求用有限的课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最大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师资、班额与课时之间矛盾的现实困境。
在形式上,焦点解决主要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心理咨询和治疗主要针对个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是一个团体。但从前人研究中可知,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焦点解决均能发挥其优势,而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可以被看作是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教师是咨询师,学生是来访者。
, http://www.100md.com
在本质和内涵上,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坚信,每个生命个体都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和自我诊治的主体性,都是自我问题发现和解决的专家,并强调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只是促进者;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际上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发展弹性的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积极体验、反思,获得成长。二者所强调的主体、主体的地位和发生变化的过程也是相似的。
二、理论假设上的借鉴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焦点解决的借鉴首先体现在理论假设上,焦点解决提出了“事出并非有因”“从正向意义出发”“解决在例外中”“变化随时发生”等10种基本假设。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可以从以积极、人本的视角看待学生及整个课程,保持合作的教育观,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促进小变化的积累几个方面进行借鉴。
(一)积极的视角:从正向意义出发
, http://www.100md.com
焦点解决理念有利于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关注学生的成功经验和自身的资源。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医学模式和教育模式,并正从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化。服务模式更强调为学生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而非将他们看作是有障碍的个体和被教育的对象。从正向意义出发,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主动用积极的视角看待学生的行为、用积极的语言回应学生、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获得教育。
(二)合作的教育观:问题解决的方法来自学生,教师是协助者
焦点解决肯定了个体的主体地位,问题的解决是个体的自主建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当教师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探索自身资源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而教师是激发学生自我建构力量的合作者后,教师才能自发地改变固有的说教模式,充分发挥引导者、合作者角色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 百拇医药
(三)合理的归因:不当的解决方法是造成问题的根本
焦点解决认为不当的解决方式是问题的根本,这也体现出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常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教师过度分析就容易陷入逻辑上的死胡同,而焦点解决聚焦问题的解决而非探讨问题的原因,避免了对问题的一些争议性分析。如个体遭遇挫折可能并不是问题,但解决方式(攻击性行为、自杀)可能成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帮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探寻问题主观原因而导致的自卑心理。
(四)累积的变化:小变化带来大变化
焦点解决重视小变化,因为小变化的累积会变成大變化,这类似于俗称的“滚雪球效应”。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随时出现的变化,当学生出现良好的小变化时,积极的肯定、赞许、鼓舞能够强化他们良好变化的持续,给予他们继续努力的信心。同时,我们也可用这种理念看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校的开展现状,有人觉得心理健康课的效果不明显,其作用值得质疑,然而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由一个一个小变化最终累积成的大变化,心理健康教育亦是如此,教师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肯定学生的每一个良好变化,启发他们思考,不断累积,才能带来大的变化。, 百拇医药(吴际)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的技术,也称焦点解决疗法(后文简称“焦点解决”)。该疗法于19世纪80年代由Steve de shazer和Inn berg kim等人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获得许多研究的支持,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监狱、社区、医院和学校中。
过去,研究者们更多地探讨了焦点解决在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而较少就焦点解决在团体咨询与训练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实际上,焦点解决已经逐渐从个别治疗发展到团体治疗和专业督导,并开始大量应用在亲子教育、企业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中。在这些领域中焦点解决能够同时解决多个个体的问题,而焦点解决也从一种单纯的咨询技术、咨询模式演变成了一种理念和理论取向。王红椿和曾保春探讨了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在团体咨询中的应用。尹达分析了课堂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内涵、原则和策略。刘端海、张静和王志亮等探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运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有效实现心理机制的转化以取得有效的管理效果。焦点解决能有效运用于多个领域(个体和团体)获得了研究者们的一致认同,本文重点关注了焦点解决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张艳霞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法具有关联性,并提出将焦点解决的基本理念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尝试,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尝试分析焦点解决短程治疗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可能性,并从理论假设、会谈技术和工作流程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焦点解决模式如何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
, 百拇医药
一、焦点解决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契合点
焦点解决是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咨询方式和技术模型,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的主要渠道,两者看似不相关,但仔细分析,二者在目标、形式和内涵上具有一些相似之处。
从目标上看,焦点解决和心理健康课程都是帮助个体成长、促进个体发展的一种手段,其目标是一致的。焦点解决强调聚焦问题的解决,注重效率,而当前中小学大班额、少课时的现状要求高效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力求用有限的课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最大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师资、班额与课时之间矛盾的现实困境。
在形式上,焦点解决主要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心理咨询和治疗主要针对个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是一个团体。但从前人研究中可知,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焦点解决均能发挥其优势,而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可以被看作是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教师是咨询师,学生是来访者。
, http://www.100md.com
在本质和内涵上,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坚信,每个生命个体都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和自我诊治的主体性,都是自我问题发现和解决的专家,并强调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只是促进者;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际上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发展弹性的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积极体验、反思,获得成长。二者所强调的主体、主体的地位和发生变化的过程也是相似的。
二、理论假设上的借鉴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焦点解决的借鉴首先体现在理论假设上,焦点解决提出了“事出并非有因”“从正向意义出发”“解决在例外中”“变化随时发生”等10种基本假设。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可以从以积极、人本的视角看待学生及整个课程,保持合作的教育观,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促进小变化的积累几个方面进行借鉴。
(一)积极的视角:从正向意义出发
, http://www.100md.com
焦点解决理念有利于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关注学生的成功经验和自身的资源。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医学模式和教育模式,并正从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化。服务模式更强调为学生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而非将他们看作是有障碍的个体和被教育的对象。从正向意义出发,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主动用积极的视角看待学生的行为、用积极的语言回应学生、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获得教育。
(二)合作的教育观:问题解决的方法来自学生,教师是协助者
焦点解决肯定了个体的主体地位,问题的解决是个体的自主建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当教师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探索自身资源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而教师是激发学生自我建构力量的合作者后,教师才能自发地改变固有的说教模式,充分发挥引导者、合作者角色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 百拇医药
(三)合理的归因:不当的解决方法是造成问题的根本
焦点解决认为不当的解决方式是问题的根本,这也体现出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常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教师过度分析就容易陷入逻辑上的死胡同,而焦点解决聚焦问题的解决而非探讨问题的原因,避免了对问题的一些争议性分析。如个体遭遇挫折可能并不是问题,但解决方式(攻击性行为、自杀)可能成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帮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探寻问题主观原因而导致的自卑心理。
(四)累积的变化:小变化带来大变化
焦点解决重视小变化,因为小变化的累积会变成大變化,这类似于俗称的“滚雪球效应”。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随时出现的变化,当学生出现良好的小变化时,积极的肯定、赞许、鼓舞能够强化他们良好变化的持续,给予他们继续努力的信心。同时,我们也可用这种理念看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校的开展现状,有人觉得心理健康课的效果不明显,其作用值得质疑,然而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由一个一个小变化最终累积成的大变化,心理健康教育亦是如此,教师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肯定学生的每一个良好变化,启发他们思考,不断累积,才能带来大的变化。, 百拇医药(吴际)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