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调查与干预研究(1)
〔摘要〕小学高年级是个体社会性发展及情绪管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本研究旨在调查流动儿童和城镇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并探索合适的干预方式。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不同生源地的1048名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同时采用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两所学校的57名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高年级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在性别、年级及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情绪管理;调查;干预;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2-0015-05
一、问题提出
2013年6月13日,肇庆市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小虎因未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中午放学后,在家偷偷喝了小半瓶农药欲自杀。2014年10月9日,深圳宝安区某小学五年级的柯姓男孩因与同学发生冲突,在午休期间翻越围栏坠楼身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约9%的中小学生对生活感到绝望并产生过自杀的念头,高自杀念头的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小学生面临的时代压力,更是初等教育对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教育的缺失。
, http://www.100md.com
众多研究表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与他们的学业成就密切相关[1]。此外,情绪调节良好的个体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持内在的身心平衡,发挥自身潜能和自我实现,促进个体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的发展[2]。
此外,小学阶段是个体学习和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期,在8~12岁之间负责个体情绪管理调控的前额叶皮层迅速增长,直至发展到20岁,若是这一时期小学生越是积极地使用情绪的自我调节,其大脑就会受到越多的刺激,其相应脑区域越是能快速发育,反过来促进个体情绪的适当调节,并在社会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行为。因此,情绪教育是小学生生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众多研究者均认为情绪管理的对象有两层,一层是自身情绪,一层是他人情绪或周围情境;其次,情绪管理能力不仅仅包括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而且还包括对情绪的认知、识别、表达及监控等能力[3-4]。
, 百拇医药
进入小学阶段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小学4~6年级是情绪自我觉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郑淑杰、石松山和郑彬[5]研究发现,2~5年级学生情绪问题呈U型,即年龄小时情绪适应性还不够,容易体验到害羞、忧虑 、紧张等情绪,但心理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进步的,儿童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情绪问题呈下降趋势;但是,在五年级时又开始上升,可能是从五年级开始自我意识明显发展,表现为对自己心理特点的认识,这种对内心世界的认识,强化了他们体验到的情绪,从而表现为情绪问题的增长。
此外研究表明,学龄期女生前额叶和顶叶皮层的白质和灰质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男生,同时杏仁核、海马 、脑岛的体积也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女生情绪管理能力要高于男生,女生更多地运用认知重评策略来调节情绪。
综合以往研究发现,影响个体情绪管理能力发展主要有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人格特质和气质、社会认知发展水平、亲子互动以及社会文化认同五个方面。
, 百拇医药
(二)情绪管理能力对个体的影响
情绪管理能力的高低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学业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的个体不仅有较好的学业成就,而且能够减少很多与个体有关的内化及外化问题。
姚荣英和陈军[6]及众多学者研究均发现,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具有较高情绪管理能力的个体在人生的事业中更有可能成功,在生活中能感知更高水平的幸福感。对于那些调节自身情绪有困难的儿童,则经常遭到同伴的拒绝,也可能存在过于冲动、缺乏自我控制、不恰当的攻击、焦虑等适应问题。情绪管理能力会影响个体的自尊进而影响到友谊,情绪管理能力较高的儿童具有高自尊,表现出较高的社交技能和较少的问题行为,而那些时常表现出消沉情绪状态的儿童,其社交技能也相对较低,如表现出社会性退缩行为。其次,欠缺情绪管理能力的儿童更容易受到父母消极的评价及同伴的拒绝,人际关系不佳,对自我的认同感低,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情绪问题和问题行为[6]。
, 百拇医药
(三)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研究现状
针对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研究,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方法,一个是个案干预研究,包括运用沙盘游戏、音乐及绘画治疗等,通常这样的方法历时长,受众面不广,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且对象一般是针对情绪或行为问题比较严重的个体;另外一种方法是针对班级或团体而言,相对来说其受众面更广,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获益,这一种方法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理性情绪教育。艾利斯(Ellis)等人发现理性情绪教育能够帮助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建立正确的信念,通过认知重评培养积极的情绪,是一种预防性、教育性的辅导课程,以学生体验和参与为主。
二是体验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王灿明和李朝阳[7]等人提出了着眼于提高儿童自我认知的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注重为学生提供模拟或真实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团队游戏中通过反思形成个人的理念、价值、策略并应用到实践中,以试图摆脱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知识化倾向,是目前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很好模式。
, http://www.100md.com
三是团体心理辅导。蒋巧君[8]以情绪智力理论为基础,以班级辅导活动课为形式的情绪教育显著提高了五年级小学生的情绪智力。
四是学科渗透教育。邱良武、郑春华和吴疆[9]等人把合作学习模式融入体育学科教学中,表明小学体育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课堂满意度。邵景进,张大均,王金和冀巧玲 [10]研究表明,小学语文教学中设置与情绪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改善情绪调节困难问题、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阶段是情绪管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的成就、社会性发展、身心健康等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的研究较少对小学高年级这一群体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且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被试,采取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研究。, http://www.100md.com(陈白鸽?张荣华?陈亚敏?陈卫平)
〔关键词〕情绪管理;调查;干预;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2-0015-05
一、问题提出
2013年6月13日,肇庆市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小虎因未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中午放学后,在家偷偷喝了小半瓶农药欲自杀。2014年10月9日,深圳宝安区某小学五年级的柯姓男孩因与同学发生冲突,在午休期间翻越围栏坠楼身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约9%的中小学生对生活感到绝望并产生过自杀的念头,高自杀念头的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小学生面临的时代压力,更是初等教育对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教育的缺失。
, http://www.100md.com
众多研究表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与他们的学业成就密切相关[1]。此外,情绪调节良好的个体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持内在的身心平衡,发挥自身潜能和自我实现,促进个体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的发展[2]。
此外,小学阶段是个体学习和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期,在8~12岁之间负责个体情绪管理调控的前额叶皮层迅速增长,直至发展到20岁,若是这一时期小学生越是积极地使用情绪的自我调节,其大脑就会受到越多的刺激,其相应脑区域越是能快速发育,反过来促进个体情绪的适当调节,并在社会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行为。因此,情绪教育是小学生生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众多研究者均认为情绪管理的对象有两层,一层是自身情绪,一层是他人情绪或周围情境;其次,情绪管理能力不仅仅包括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而且还包括对情绪的认知、识别、表达及监控等能力[3-4]。
, 百拇医药
进入小学阶段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小学4~6年级是情绪自我觉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郑淑杰、石松山和郑彬[5]研究发现,2~5年级学生情绪问题呈U型,即年龄小时情绪适应性还不够,容易体验到害羞、忧虑 、紧张等情绪,但心理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进步的,儿童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情绪问题呈下降趋势;但是,在五年级时又开始上升,可能是从五年级开始自我意识明显发展,表现为对自己心理特点的认识,这种对内心世界的认识,强化了他们体验到的情绪,从而表现为情绪问题的增长。
此外研究表明,学龄期女生前额叶和顶叶皮层的白质和灰质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男生,同时杏仁核、海马 、脑岛的体积也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女生情绪管理能力要高于男生,女生更多地运用认知重评策略来调节情绪。
综合以往研究发现,影响个体情绪管理能力发展主要有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人格特质和气质、社会认知发展水平、亲子互动以及社会文化认同五个方面。
, 百拇医药
(二)情绪管理能力对个体的影响
情绪管理能力的高低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学业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的个体不仅有较好的学业成就,而且能够减少很多与个体有关的内化及外化问题。
姚荣英和陈军[6]及众多学者研究均发现,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具有较高情绪管理能力的个体在人生的事业中更有可能成功,在生活中能感知更高水平的幸福感。对于那些调节自身情绪有困难的儿童,则经常遭到同伴的拒绝,也可能存在过于冲动、缺乏自我控制、不恰当的攻击、焦虑等适应问题。情绪管理能力会影响个体的自尊进而影响到友谊,情绪管理能力较高的儿童具有高自尊,表现出较高的社交技能和较少的问题行为,而那些时常表现出消沉情绪状态的儿童,其社交技能也相对较低,如表现出社会性退缩行为。其次,欠缺情绪管理能力的儿童更容易受到父母消极的评价及同伴的拒绝,人际关系不佳,对自我的认同感低,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情绪问题和问题行为[6]。
, 百拇医药
(三)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研究现状
针对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研究,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方法,一个是个案干预研究,包括运用沙盘游戏、音乐及绘画治疗等,通常这样的方法历时长,受众面不广,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且对象一般是针对情绪或行为问题比较严重的个体;另外一种方法是针对班级或团体而言,相对来说其受众面更广,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获益,这一种方法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理性情绪教育。艾利斯(Ellis)等人发现理性情绪教育能够帮助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建立正确的信念,通过认知重评培养积极的情绪,是一种预防性、教育性的辅导课程,以学生体验和参与为主。
二是体验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王灿明和李朝阳[7]等人提出了着眼于提高儿童自我认知的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注重为学生提供模拟或真实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团队游戏中通过反思形成个人的理念、价值、策略并应用到实践中,以试图摆脱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知识化倾向,是目前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很好模式。
, http://www.100md.com
三是团体心理辅导。蒋巧君[8]以情绪智力理论为基础,以班级辅导活动课为形式的情绪教育显著提高了五年级小学生的情绪智力。
四是学科渗透教育。邱良武、郑春华和吴疆[9]等人把合作学习模式融入体育学科教学中,表明小学体育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课堂满意度。邵景进,张大均,王金和冀巧玲 [10]研究表明,小学语文教学中设置与情绪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改善情绪调节困难问题、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阶段是情绪管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的成就、社会性发展、身心健康等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的研究较少对小学高年级这一群体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且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被试,采取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研究。, http://www.100md.com(陈白鸽?张荣华?陈亚敏?陈卫平)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抑郁症 > 情绪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