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观与审美意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培育(1)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赏石观;审美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作为自然界存在最广、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奇石,它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过程。我镇“万石”云集,享有“石海明珠”的美誉,我校学生中有近二分之一的家庭从事与石头有关的行业,孩子们从小就感受着父辈们以石头为谋生背景的生活状况,对石头丰富的品质内涵充满了好奇。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石文化校本课程教学,渗透赏石观与审美意识,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石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弘扬乡土石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使之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
, 百拇医药
一、充分挖掘教材,了解石文化起源及审美意识形成中的作用
“天人合一”,人类就是山山水水孕育出来的,自始就与山水相依存。石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涵非常深厚,外延十分宽广,从上古“盘古开天地、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古代第一奇石“和氏璧”的故事,到近现代繁荣的石文化,涉及的领域非常宽广,具有很强的陶情冶性和育人功能。
教学中,教师努力挖掘校本教材中的石文化因素,找准石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做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如:了解古人对以石为图腾进行崇拜和山岳的崇拜,拓展知识——河南嵩山的“启母石”曾使多少华夏子孙顶礼膜拜,我国羌族至今还将“白石”作为民族图腾崇拜。在文明发展的初期,人们敬畏自然,相信山川有播风雨的神力。从最初的山川祭祀,发展到对巨(形奇)石和古树的崇拜。此后,随着农业生产思维能力的产生与发展,尤其是帝王出现后,天子祭祀天地的场所逐渐神圣起来,显示出从自然崇拜走向神道设教的政教结合。所谓“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在诵读“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古诗文中,教师在教学中范读、引读,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学生的领会就能逐步深入,感悟到山石的气势磅礴,感悟到人们对山水泉石的崇拜,让学生明白人受惠于自然,取之于自然,同时,又受制于自然,达到了“心入于境、情会于物”的心理境界。
, 百拇医药
通过石文化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先人对自然界产生的审美要求,感受到山水泉石之美是一种精神价值,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亲善而又和谐的关系。
二、营造和谐氛围,感悟赏石审美中的愉悦和移情作用
人类赏石直接的原动力来源于原始人类对自然界美丽山水在生理上的愉悦感产生的反复作用,使人的心理对外界审美主体形成了一种依恋关系。由中国石文化所生出来的赏石文化的主要内涵,集中体现在石的人化、人格化等方面,而这些手法的运用从很大程度来说与人在自然审美活动中的内模仿与移情作用有关。而移情作用是在山水泉石审美过程中,将人主体的情感灌注、投射或转移至山水泉石客体的现象。教材中许多文章都与赏石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是将无生命的静止客体灌入生命内涵;二是拟人化描述;三是心情外射,将自己的感情完全移入到客体中去,认为客体也一定会有这种情感;四是将人的外貌当作内心表征的移情。我们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必能让學生知“石”义,让他们受到石文化的熏陶。
, http://www.100md.com
现在的学生大多娇生惯养,遇到困难挫折就要退缩,我们平时就加强石文化挫折教育。如组织学生学习《石灰吟》,让学生从“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体会到石灰的“韧性”“坚强”。做人做事也是一样,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要多坚持,多学习石灰的品质。再如《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咬”字既赞颂了青竹的坚韧,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也点明石头的刚强。在咬文嚼字的品悟中让学生明白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要勇于面对现实,战胜困难,要有像岩竹一样不屈不挠的品质毅力。
三、精心设计活动,形成审美心理和赏石文化情感的推动力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这就给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途径,要真正让学生内化石文化,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 百拇医药
(一)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赏石文化浸润
自然山水泉石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比人类文明史早得多,而人类与石结缘,只是类人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开始的第一步。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石文化历史,我们组织了赏石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了解到:人类始终与石为生,与石为伴;钻石取火,石穴避寒,石矛狩猎,石犁农耕,石刀播种。随着其生产方式的变化,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又出现了石磨、石辗、石臼、石轮、石盆、石井、石碗等生活用品和器皿。石墙、石瓦、石门、石柱、石梁等建筑用石和简单的石雕、石刻、石画等装饰性的石之艺术。举办石文化知识大比武、收集“石”的成语、歇后语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广泛主动地搜集资料。
例如在教学《石头书》时,课前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到实践基地搜集资料,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有抄录有关化石形成原因的文字记录,也有搜集的各种形状品种的化石图片,砚石、印石、镇子石、屏风石、园林用石层出不穷。系列活动,让学生对石文化有了全面透彻的认识,既了解了石的色彩、纹饰、质地、声音、光泽、细润、结构等方面天然美、装饰美,更了解它具有广泛的使用性,感知美石的珍贵、精神的可贵,也体验到了活动的无穷乐趣,陶冶了性情。
(二)撰写悟石心声,抒发赏石文化情感, 百拇医药(江丽)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作为自然界存在最广、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奇石,它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过程。我镇“万石”云集,享有“石海明珠”的美誉,我校学生中有近二分之一的家庭从事与石头有关的行业,孩子们从小就感受着父辈们以石头为谋生背景的生活状况,对石头丰富的品质内涵充满了好奇。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石文化校本课程教学,渗透赏石观与审美意识,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石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弘扬乡土石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使之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
, 百拇医药
一、充分挖掘教材,了解石文化起源及审美意识形成中的作用
“天人合一”,人类就是山山水水孕育出来的,自始就与山水相依存。石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涵非常深厚,外延十分宽广,从上古“盘古开天地、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古代第一奇石“和氏璧”的故事,到近现代繁荣的石文化,涉及的领域非常宽广,具有很强的陶情冶性和育人功能。
教学中,教师努力挖掘校本教材中的石文化因素,找准石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做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如:了解古人对以石为图腾进行崇拜和山岳的崇拜,拓展知识——河南嵩山的“启母石”曾使多少华夏子孙顶礼膜拜,我国羌族至今还将“白石”作为民族图腾崇拜。在文明发展的初期,人们敬畏自然,相信山川有播风雨的神力。从最初的山川祭祀,发展到对巨(形奇)石和古树的崇拜。此后,随着农业生产思维能力的产生与发展,尤其是帝王出现后,天子祭祀天地的场所逐渐神圣起来,显示出从自然崇拜走向神道设教的政教结合。所谓“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在诵读“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古诗文中,教师在教学中范读、引读,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学生的领会就能逐步深入,感悟到山石的气势磅礴,感悟到人们对山水泉石的崇拜,让学生明白人受惠于自然,取之于自然,同时,又受制于自然,达到了“心入于境、情会于物”的心理境界。
, 百拇医药
通过石文化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先人对自然界产生的审美要求,感受到山水泉石之美是一种精神价值,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亲善而又和谐的关系。
二、营造和谐氛围,感悟赏石审美中的愉悦和移情作用
人类赏石直接的原动力来源于原始人类对自然界美丽山水在生理上的愉悦感产生的反复作用,使人的心理对外界审美主体形成了一种依恋关系。由中国石文化所生出来的赏石文化的主要内涵,集中体现在石的人化、人格化等方面,而这些手法的运用从很大程度来说与人在自然审美活动中的内模仿与移情作用有关。而移情作用是在山水泉石审美过程中,将人主体的情感灌注、投射或转移至山水泉石客体的现象。教材中许多文章都与赏石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是将无生命的静止客体灌入生命内涵;二是拟人化描述;三是心情外射,将自己的感情完全移入到客体中去,认为客体也一定会有这种情感;四是将人的外貌当作内心表征的移情。我们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必能让學生知“石”义,让他们受到石文化的熏陶。
, http://www.100md.com
现在的学生大多娇生惯养,遇到困难挫折就要退缩,我们平时就加强石文化挫折教育。如组织学生学习《石灰吟》,让学生从“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体会到石灰的“韧性”“坚强”。做人做事也是一样,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要多坚持,多学习石灰的品质。再如《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咬”字既赞颂了青竹的坚韧,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也点明石头的刚强。在咬文嚼字的品悟中让学生明白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要勇于面对现实,战胜困难,要有像岩竹一样不屈不挠的品质毅力。
三、精心设计活动,形成审美心理和赏石文化情感的推动力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这就给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途径,要真正让学生内化石文化,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 百拇医药
(一)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赏石文化浸润
自然山水泉石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比人类文明史早得多,而人类与石结缘,只是类人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开始的第一步。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石文化历史,我们组织了赏石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了解到:人类始终与石为生,与石为伴;钻石取火,石穴避寒,石矛狩猎,石犁农耕,石刀播种。随着其生产方式的变化,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又出现了石磨、石辗、石臼、石轮、石盆、石井、石碗等生活用品和器皿。石墙、石瓦、石门、石柱、石梁等建筑用石和简单的石雕、石刻、石画等装饰性的石之艺术。举办石文化知识大比武、收集“石”的成语、歇后语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广泛主动地搜集资料。
例如在教学《石头书》时,课前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到实践基地搜集资料,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有抄录有关化石形成原因的文字记录,也有搜集的各种形状品种的化石图片,砚石、印石、镇子石、屏风石、园林用石层出不穷。系列活动,让学生对石文化有了全面透彻的认识,既了解了石的色彩、纹饰、质地、声音、光泽、细润、结构等方面天然美、装饰美,更了解它具有广泛的使用性,感知美石的珍贵、精神的可贵,也体验到了活动的无穷乐趣,陶冶了性情。
(二)撰写悟石心声,抒发赏石文化情感, 百拇医药(江丽)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