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1)
〔摘要〕主观生活质量指的是个人对重要的需求、目标、愿望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实现的主观评估。主观生活质量可以是对整个生活领域的全面质量评估,也可以是对某一特定生活领域的质量评估。研究证实,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与个体自身人格特质和认知因素有关,同时一些外在的环境因素也会对主观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给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启示,不断促进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成为学校心理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之一。
〔关键词〕主观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7-0007-04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心理和教育工作者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学生心理问题与疾病的事后干预与治疗上,然而对青少年积极行为的研究显示,只关注心理问题的事后干预的做法对学生日后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积极心理学认为更有效的做法是,在心理问题发生和发展之前先行培养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这种力量使人能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并可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几率,也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表现,其中主观生活质量正属于我们要努力发展的这类心理力量之一。对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与他们的不良行为间呈显著负相关,青少年低水平的主观生活质量与物质滥用、暴力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1-2],初中生主观生活质量能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3],兒童主观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4]。可见,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有必要关注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一 、概念的提出
关于生活质量的早期研究非常强调生活的各项客观指标,如收入水平、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而现在研究者日益关注生活质量的各种主观指标。有观点认为,生活质量是“源于一个人对自己整体生活的当前体验而产生的主观的幸福感受”[5]。Frisch[6]给主观生活质量如此定义,“a person’s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degree to which his or her most important needs,goals,and wishes have been fulfilled”(主观生活质量指的是个人对重要的需求、目标、愿望实现程度的主观评估)。主观生活质量可以是对各个生活领域的全面评估,也可以是对某一特定生活领域的评估。不难看出,主观生活质量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评价,与个人的认知密切相关。
二 、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 百拇医药
当前研究者们对成人的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成果丰富,对于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数量和程度远远不及对成人的研究,查阅已有的文献资料可把关于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大致分为两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显示,性别、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不会显著影响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而青少年自身的人格特征与他们的主观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相关。Hubner[7]研究发现,与3~13岁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相关最密切的是儿童的自尊感、内在控制感和外倾性。Fogle,Huebner和Laughlin[8]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焦虑特质、神经质倾向等气质特征与主观生活质量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王胜兴,徐海波和李好兰[9]对少年儿童社交焦虑水平与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社交焦虑少年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较差。杨颖,鲁小周和罗思亮[10]对留守儿童的研究证实,学业成绩对留守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
, 百拇医药
同时也有部分研究者试图探索与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相关的认知因素,其中Ash 和Huebner[11]发现青少年的归因方式是消极事件作用于主观生活质量的中介因素,具体来说,青少年在生活中经常经历消极事件会使其对生活的控制感减弱,倾向于将生活事件进行外控归因,进而主观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Fogle,Huebner和Laughlin[12]对气质和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体验到的自我社会效能感在外倾性与主观生活质量中起到中介作用。
(二)外部因素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居住环境、背景文化、生活事件等因素与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相关显著。如Homel和Burns[13]的早期研究发现,住在住宅区的儿童比邻商业区或工业区居住的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稍高。Sam[14]开展的一项针对背景文化结构影响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显示,生活于单一民族环境中的青少年比生活于多民族杂居环境中的青少年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另外,Ash和Huebner[15]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与其生活中积极和消极事件的出现频率相关。Fogle,Huebner和Laughlin[16]进一步指出,生活中的积极事件相较于生活中的消极事件能更大地影响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家庭因素,如家庭教养方式、来自父母的支持、父母的婚姻状态、父母关系等,都能影响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Huebner[17]的研究表明尽管良好的同伴关系与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呈显著相关,但他们的主观生活质量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程度更高。Dew与Huebner[18]也发现,父母间的关系比他们自己的外貌和他们对学业的自我评价更能影响他们的主观生活质量。Leung和Leung[19]的跨文化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亲子关系对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力。周琴,刘晓瑛和宋媛[20]对苏州市某社区8~10岁外来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外来儿童的家庭关系对其主观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胡华,张波和陈云华[21]在研究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时发现,家庭关系对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也与他们的校园经历相关。如Huebner,Funk和Gilman[22]发现,青少年低水平的主观生活质量与他们对学校与教师的消极态度显著相关。Baker[23]的研究显示,对老师与学校怀有积极态度的学生更能体验到较高的主观生活质量并表现出更多的社会期许行为。Baker[23]研究证明,青少年较高的主观生活质量水平与其参与课外活动(如体育运动、俱乐部活动等)的程度相关。胡华,张均华、梁剑玲[21]研究指出,校园同伴关系对少年儿童主观生活质量中总体满意度、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有显著影响。, http://www.100md.com(罗佳)
〔关键词〕主观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7-0007-04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心理和教育工作者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学生心理问题与疾病的事后干预与治疗上,然而对青少年积极行为的研究显示,只关注心理问题的事后干预的做法对学生日后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积极心理学认为更有效的做法是,在心理问题发生和发展之前先行培养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这种力量使人能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并可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几率,也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表现,其中主观生活质量正属于我们要努力发展的这类心理力量之一。对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与他们的不良行为间呈显著负相关,青少年低水平的主观生活质量与物质滥用、暴力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1-2],初中生主观生活质量能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3],兒童主观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4]。可见,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有必要关注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一 、概念的提出
关于生活质量的早期研究非常强调生活的各项客观指标,如收入水平、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而现在研究者日益关注生活质量的各种主观指标。有观点认为,生活质量是“源于一个人对自己整体生活的当前体验而产生的主观的幸福感受”[5]。Frisch[6]给主观生活质量如此定义,“a person’s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degree to which his or her most important needs,goals,and wishes have been fulfilled”(主观生活质量指的是个人对重要的需求、目标、愿望实现程度的主观评估)。主观生活质量可以是对各个生活领域的全面评估,也可以是对某一特定生活领域的评估。不难看出,主观生活质量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评价,与个人的认知密切相关。
二 、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 百拇医药
当前研究者们对成人的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成果丰富,对于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数量和程度远远不及对成人的研究,查阅已有的文献资料可把关于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大致分为两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显示,性别、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不会显著影响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而青少年自身的人格特征与他们的主观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相关。Hubner[7]研究发现,与3~13岁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相关最密切的是儿童的自尊感、内在控制感和外倾性。Fogle,Huebner和Laughlin[8]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焦虑特质、神经质倾向等气质特征与主观生活质量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王胜兴,徐海波和李好兰[9]对少年儿童社交焦虑水平与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社交焦虑少年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较差。杨颖,鲁小周和罗思亮[10]对留守儿童的研究证实,学业成绩对留守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
, 百拇医药
同时也有部分研究者试图探索与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相关的认知因素,其中Ash 和Huebner[11]发现青少年的归因方式是消极事件作用于主观生活质量的中介因素,具体来说,青少年在生活中经常经历消极事件会使其对生活的控制感减弱,倾向于将生活事件进行外控归因,进而主观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Fogle,Huebner和Laughlin[12]对气质和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体验到的自我社会效能感在外倾性与主观生活质量中起到中介作用。
(二)外部因素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居住环境、背景文化、生活事件等因素与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相关显著。如Homel和Burns[13]的早期研究发现,住在住宅区的儿童比邻商业区或工业区居住的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稍高。Sam[14]开展的一项针对背景文化结构影响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显示,生活于单一民族环境中的青少年比生活于多民族杂居环境中的青少年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另外,Ash和Huebner[15]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与其生活中积极和消极事件的出现频率相关。Fogle,Huebner和Laughlin[16]进一步指出,生活中的积极事件相较于生活中的消极事件能更大地影响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家庭因素,如家庭教养方式、来自父母的支持、父母的婚姻状态、父母关系等,都能影响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Huebner[17]的研究表明尽管良好的同伴关系与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呈显著相关,但他们的主观生活质量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程度更高。Dew与Huebner[18]也发现,父母间的关系比他们自己的外貌和他们对学业的自我评价更能影响他们的主观生活质量。Leung和Leung[19]的跨文化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亲子关系对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力。周琴,刘晓瑛和宋媛[20]对苏州市某社区8~10岁外来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外来儿童的家庭关系对其主观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胡华,张波和陈云华[21]在研究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时发现,家庭关系对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青少年的主观生活质量也与他们的校园经历相关。如Huebner,Funk和Gilman[22]发现,青少年低水平的主观生活质量与他们对学校与教师的消极态度显著相关。Baker[23]的研究显示,对老师与学校怀有积极态度的学生更能体验到较高的主观生活质量并表现出更多的社会期许行为。Baker[23]研究证明,青少年较高的主观生活质量水平与其参与课外活动(如体育运动、俱乐部活动等)的程度相关。胡华,张均华、梁剑玲[21]研究指出,校园同伴关系对少年儿童主观生活质量中总体满意度、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有显著影响。, http://www.100md.com(罗佳)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青春期保健 > 青少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