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044235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运用(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18期
     〔摘要〕本研究课题通过学生个体心理辅导案例资料,梳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方式及其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效果。通过典型案例的质性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生个体辅导中的运用,是面对寻求问题解决的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不但需要针对问题使用具有治疗取向的干预技术,还需要并重使用针对学生积极心理发展特征的积极取向的辅导技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综合辅导效果。通过个案,与质性分析相补充,本研究认为在学生个体辅导过程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具体包括:排除偏见,充分了解情况;发现优势,消除关键需求缺失的紧张感;发掘资源,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个体辅导;质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8-0055-06

    一、研究背景

    积极心理学是由塞里格曼(Seligman)等人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1]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之后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一股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新思潮。近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积极心理学的关注日益增加。尤其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出台后,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更加深入地走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百拇医药
    基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本研究课题梳理前期个体心理辅导中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方式及其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效果,通过基于“实践-反思”的質性研究,在螺旋式的循环中构建比较有效的在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方式。

    二、文献综述

    (一)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于20世纪90 年代在美国兴起,以研究“习得性无助”而闻名心理学界的塞里格曼教授,在被他剔除的实验数据中发现,“无助”可以被习得,“乐观”和“坚韧”同样可以被习得。“哪些心理特征或体验能够让人拥有持久的幸福” “这些积极心理学品质是如何习得的”成为了积极心理学所探索的核心问题。

    (二) 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来说,积极心理学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激发青少年的内在激情,帮助他们发展综合技能,承担公民责任,成为有社会能力和富有同情心、心理健康的成年人[2]。
, 百拇医药
    积极心理学的干预目标坚信通过认知和行为会鼓励幸福感的发展, 而积极的情感包括爱、兴趣、满意、自豪和自尊也会推动学生认知和行为的改变, 改善学生个体的身体、智力、社会交往及心理资源[3]。

    北京教育学院曹新美老师曾比较系统地梳理了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模式的改变,包括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的关系, 挖掘教育的资源, 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五大方面。并指出,积极的干预应当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快乐、兴趣、挑战性, 干预的关注点在于学生体验主观幸福感受而不是心理疾病, 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4]。

    同时,在心理咨询中,良好的咨询关系至关重要,能够促进来访者问题的尽快解决。这一点在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工作中也一样。传统理念虽然也强调心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但往往在学校班主任或其他科任教师的“来访者即问题学生”观念的影响下,将建立平等关系视为获得学生信任、降低心理防御的辅导技巧和手段,而非心灵上的联结和共鸣[4]。
, http://www.100md.com
    三、数据分析

    (一) 典型案例质性分析

    1. 学生个体辅导案例汇总

    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累计学生个体辅导共74人次。以此作为数据基础,对问题不明确、无后续反馈的案例,在各年级阶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辅导结果良好的案例,匿名处理,相似案例进行合并。典型案例汇总如下:

    案例1:

    问题困扰:初一男生S,进入初中一个多月后,感觉成绩不如小学理想,英语、数学测验粗心等错误较多,很担心。

    问题分析:S同学小学时成绩较好,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对初中难度和知识量没有完全适应,十一假期后状态没有调整好,对明明学会了的知识点却做错感觉焦虑,不满意。
, http://www.100md.com
    辅导过程及结果:提供了数学和英语学习方法的建议,建议使用错题本,解释了学习和记忆需要反复进行巩固。练习了行为塑造的方法来达成目标。目前S同学学业、情绪情况良好,成绩优秀。

    案例2:

    问题困扰:初一男生Z,因为自己不是北京户口,之后要转学,不能参加羽毛球比赛队,很难过。即使不能参加比赛也很想打球。

    问题分析:情绪困扰程度比较轻,而且涉及具体的问题应对。另一方面对于初一来说,处在一个从小学到初中的适应阶段,学生在寻求安全感。给予了情绪上的安抚,给出了应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建议。

    辅导过程及结果:可以和老师说明情况,跟训练队的同学一起打球训练。同时使用认知干预,帮助Z同学合理看待自己是非京籍的情况:打好学业基础,多参加活动,同时也体谅理解老师们有时怕生源流失而在比赛队伍中只收京籍学生的做法。
, http://www.100md.com
    案例3:

    问题困扰:初一女生W,对从小学到初中的变化不适应,每天感觉很别扭。主要表现为对人际关系不熟悉,感觉纪律要求变严格、学业作业量变大。作业考试很多题目都会,但却总是做不对。对于初中规则太多、管束严格很不适应。包括穿校服、每天按时写作业、不能带手机、上课不能吃东西喝水……

    问题分析:核心问题是对小学的怀念和对中学的不适应。相对来说小学对学业作业和课堂纪律规范的要求都比较宽松,W又享受一些好学生的特权,到初中后难以调适。

    辅导过程及结果:针对人际关系不熟悉、纪律要求变严格、学业作业量变大这三个方面分别给出了解释和建议,告知适应需要一段不容易的时间。上课最好不喝水、每天穿校服、放学晚这些更高的要求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粗心马虎”很多时候是因为专注力还不够。同时,学生也提出了目前课外活动很少的情况。, 百拇医药(李婕?陈娜)
1 2 3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